李圣祥
我很少看書,這次看《伙伴》純屬偶然。群里發(fā)了三部小說,是11月3號研討會的主題。我一眼相中了李鳳群老師的《伙伴》,因為這個標題接地氣。
《伙伴》果然給了我一個下馬威,一口氣看完后仍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目光直愣愣地盯著打印出來的文稿發(fā)呆,文中耀祖那句口頭禪不禁由我嘴里嘣出:不得了!不得了……當然是小說的質量不得了!有一種把我鎮(zhèn)住了的感覺。真想知道王嘉瑞在英國還好嗎?更想去蘇南看守所看看可憐的耀祖。
耀祖爸爸脾氣火爆,喜歡毫無理由地打老婆。爸爸打媽媽的時候,年幼的耀祖總是縮在墻角久久不敢進屋。后來爸爸重病臥床,媽媽不愁挨揍了,卻要用瘦弱的肩膀獨自支撐一個家。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成就了耀祖的木訥和膽小。讀書時“班里演個話劇,讓他當木頭,本以為他能勝任,結果他在臺上瑟瑟瑟發(fā)抖。”耀祖也曉得面子和尊嚴是個好東西,他想擁有一雙白球鞋,可媽媽說:“我哪有錢買球鞋?我做的鞋不比球鞋跟腳么?”他想買自行車,媽媽更加辦不到。耀祖犯了犟,說不買車不上學了。媽媽只好偷偷賣血給他買了自行車。
耀祖一直慢吞吞的,有一次,一個瘋子打人,跑得快的都躲開了,慢吞吞的耀祖被揪住好一頓揍。媽媽帶著遍體鱗傷的耀祖去找瘋子家人討說法,反被眾人異口同聲責怪:“你看見瘋子咋不跑?”母子倆的聲音被人潮覆蓋,雞蛋大的營養(yǎng)都沒要到,更別說醫(yī)藥費了。臉上的傷半個月才好,腿瘸的時間更長。
這就是少年時期的耀祖。
成人后,耀祖水到渠成當上了光棍,媽媽急??!找兒媳婦的行為越來越瘋狂。這一天,遠處歸來的媽媽終于一路聯(lián)播好消息——有姑娘看上我家耀祖了。媽媽憑著一慣的好名聲借夠了錢,獨角戲一樣包辦兒子的婚事??砂饲K換來的媳婦卻在半路上跑了。
魚鋪老板小林,擺出“親衛(wèi)親鄰衛(wèi)鄰,包老爺衛(wèi)護合肥城”的姿勢,照顧表兄弟耀祖一份工作。于是耀祖來到魚鋪擔當重任,搬魚、殺魚,一天要干13小時加。當牛做馬一年,瘦了十幾斤,卻拿不到工錢,小林的錢拿去炒房了。耀祖的兩個工友不依不饒,拿著殺魚刀大吵大鬧。小林也怕,東湊西借把火眼捺住,兩個工友終于拿到工錢,唯獨耀祖手捧白條。小林是有把握的,耀祖厚道、不爭、不吵、不鬧。老實人就像軟柿子,捏一捏沒關系。
耀祖三十五歲才結婚生子,一家三口開著奔馳回來了。本以為是大器晚成、榮歸故里,誰知道舊奔馳是借來的。應該是借,因為耀祖有著開幾天把車還回去的打算。但法官不這么認為,法官認為是偷,加上車主焊定放在舊奔馳里價值連城的鉆石不見了。耀祖就這么被判刑十五年。
耀祖始終被霉運糾纏,好殘忍,讓人落淚、揪心。
《伙伴》里還有王嘉瑞母子,“我”是母親?!拔摇笨偸墙g盡腦汁、費盡心機培養(yǎng)兒子,含辛茹苦,忍受委屈和羞辱,甚至犧牲了婚姻?!拔摇蓖映升垘捉珗?zhí),典型的中國式母親。為什么要這樣鉆牛角尖呢?不鉆不行,老師說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學習的問題就是命運的問題?!币娴拿\就像一個標桿豎在那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母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否則,耀祖的今天可能就是王嘉瑞的明天。
耀祖和王嘉瑞看似瓢不沾碗、碗不沾瓢,其實始終被一條命運的暗線緊緊相連,相輔相成,江、河歸海,形成一體。
李鳳群對鄉(xiāng)村苦難的敘述也算一絕:“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不缺吃穿,父親不打母親?!边@個也成了快樂的標準,太低了吧!越琢磨越感覺揣一肚子說不出的辛酸。
魯迅描寫孔乙己那段文字記憶猶新,拖著殘腿癱在地上的孔乙己仰視酒保:“溫一碗酒,這回是現(xiàn)錢?!必氊殞崒嵰痪湓?,卻包含著無盡滄涼。你品,你仔細品,不需要多少智商就能品出孔乙己窮困潦倒而又死愛面子的現(xiàn)狀。他強調“這回是現(xiàn)錢”,說明以往都是賒賬嘛!說明“賒”的行為人家深惡痛絕,不給好臉色嘛!這回荷包里好不容易有了幾個酒錢,孔乙己的腰就顯得硬氣些——“這回是現(xiàn)錢”。目的是放寬酒保的心,目的是奢望酒保有一張溫和的臉。
再看看“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不缺吃穿,父親不打母親?!边@類《伙伴》里俯拾皆是的描述,是不是與魯迅的描述異曲同工?這樣的小說語言很個性,耐讀,耐品味。啥叫品味?品味品味,越品越有味才叫品味噻。
《伙伴》里還有許多關于人的共性描寫,如:“王輝聊天喜歡吹牛,經常會把道聽途說的大事描述得身臨其境,讓人覺得他很有來頭?!弊x到這里,我啞然失笑,仿佛暗在自己心里一角的某種羞愧被李鳳群當場捉住。男人嘛!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吹牛基因,一旦被人扒開,還真有點難為情。女人也有共性,如:“不喜歡吃飯,喜歡人家說她瘦”。在座的李莉莉主席,還有各位女士,這樣的描寫,是不是你們的共性?
好文的標準是什么?無非是能夠引起共鳴。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內容,呈現(xiàn)在你的筆下,那么這種呈現(xiàn)便是好文,別無其它。
都說當下文學被邊緣了!錯!只能說當下大多數(shù)作品把讀者邊緣了,離讀者漸行漸遠了!此前,我的心中始終藏著四部經典中篇,祝興義的《楊花似雪》,畢飛宇的《玉米》,那彧的《母親的花樣年華》,陳應松的《投親記》。現(xiàn)在《伙伴》又大搖大擺闖進了心扉,看這樣的力作,即使忘了吃飯,也能延年益壽?。】梢员WC,這五部中篇到死都能記得,我隨時隨地都能像說大書一樣,從頭到尾講給各位聽。
本輯責任編輯:練建安 林 晨
特約編輯:鄭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