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剛
我從小喜歡看戲,記得很清楚,第一次看戲是在1956年春節(jié)。那年,家里有件大喜事:父親繼承祖?zhèn)魇炙?,開設了一家茂泰興營造廠,專門從事制作中式紅木家具及西式柚木家具。建國初期,國家對工商業(yè)實行公私合營,茂泰興營造廠被評為“守法戶”,這意味著我父親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將與工人階級一起,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父親當然高興,于是過年帶我去看戲。
大年初一,母親端來糯米粉搓的“湯水圓”,我睡眼朦朧,看著實心無味的“湯水圓”提不起興趣。父親輕聲說:“稍吃兩只,等下帶儂去城隍廟吃寧波湯團,交關好吃?!蹦赣H為我穿上新做的棉大衣,顯得很神氣,不過衣服做得太長了,下擺幾乎拖到地面,走起路來一搖三擺。母親笑著說:“不算長,等到明年再穿就合身了,樣子蠻好,像個小解放軍?!备赣H興致勃勃抱著我,直奔電車站。
城隍廟真熱鬧呀,到處人山人海,父親本想帶我去看“本地灘簧(滬?。?,誰知連走幾家茶館,人滿為患。最后,總算在九曲橋附近尋到一頂大篷帳,正在舉辦動物展覽會,外加“猢猻出把戲”,于是,父子倆走進大篷帳。表演內(nèi)容我看不懂,但是熱鬧的氣氛讓人興奮,只見那聰明活潑的小猴子十分聽從訓猴人的口令:一會兒,扎上蝴蝶結裝大姑娘;一會兒,戴起白胡子扮老頭……我越看越有趣,竟然發(fā)起了“人來瘋”,蹲在地下,賴著不肯回家。父親只好哄我:“回家吧,下次帶你去下海廟,那里也有好戲看。”
原來當年,虹口下海廟也是個熱鬧地區(qū),逢年過節(jié),攤販成市,市面興隆,不少南來北往的民間藝人在此安營扎寨露天演出。好在下海廟離家不遠,我一有機會就去軋鬧猛。在我眼里,街頭藝人個個本領高強,身手不凡。通常單槍匹馬,只有一人上場,他信手在空地上用白沙子懸空寫字,以此招攬觀眾。
雖然我不認字,聽人讀來卻字字入耳:“通天大舞臺”。藝人寫字還未完畢,觀眾早已圍觀成群,藝人口吐蓮花,善與觀眾搭話:“今天出門喜鵲叫,捧場貴人真不少,這位老伯伯,你心里一定在想:這個通天大舞臺算什么玩藝兒?不瞞諸位,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上海有天蟾大舞臺,人民大舞臺,通天大舞臺根本排不上號。但是,在我看來,都抵不上通天大舞臺。為什么?第一,范圍大,你們看,東到蠟燭店,西到大餅攤,都是我的地盤。第二,不要錢。不收門票,有錢的錢捧場,無錢的腿捧場,怕老婆的回家洗衣裳。今天我先來唱一段:有位老太婆,花頭實在多,一到夜里么……”
觀眾剛聽出味道,藝人馬上轉(zhuǎn)換話題:“現(xiàn)在我來介紹一樣好東西,萬能香肥皂,不要小看這塊香肥皂,人人用得到,家家派用場,不管是衣服、褲子、鞋子、襪子,萬一沾上油漬,汽油擦,沒有用,熱水洗,沒有用,只要用上我的萬能香肥皂,一洗就靈,干凈如新,今天大優(yōu)惠,五毛錢買一塊,一元錢買三塊……”原來,這位藝人是“直播帶貨”的老祖宗,聽他說得天花亂墜,唾沫四濺,打動了不少人掏錢購買。不多時,一波人群散了去,又一波人群圍上來,藝人如法炮制,繼續(xù)唱道:“有位老太婆,花頭實在多,一到夜里么……”
《通天大舞臺》,賀友直畫。
漸漸,天色暗了,大街小巷此起彼伏響起呼叫聲:“小赤佬,好回家啦,吃晚飯啦……”這時我才驚醒,終于忍不住求教:“爺叔,這位老太婆夜里究竟要做啥?”藝人笑了:“小戇大,還不回家?”我傻傻地說:“要聽好結果,我才回家?!彼嚾藫u搖頭,無奈地唱道:“有位老太婆,花頭實在多,一到夜里么,還要……敲銅鼓?!薄鞍?!為什么要敲銅鼓?”藝人皺眉苦笑:“小孩不懂的,這叫擺噱頭……”往事如煙,至今那位藝人略帶沙啞的唱腔久留腦海中。
戴敦邦《海派滑稽舞臺,春申市井百態(tài)》。
烏鎮(zhèn)路橋畔原來有片棚戶區(qū),居委會有個小禮堂。經(jīng)常有人前來用作舞臺唱戲娛樂,平時清唱為主,逢年過節(jié),就會彩妝唱大戲。一旦請來名角,戲票很快售罄,連走廊都站滿觀眾。我曾經(jīng)路過那里,看見海報寫得醒目:“特請揚劇女小生金運貴的再傳弟子演出《寶玉哭靈》”。我毫不猶豫買票擠進小禮堂,欣賞揚劇。那一回,真叫開了眼界,那位扮演賈寶玉的演員唱做俱佳,善于運用哭腔,只見臺上“賈寶玉”淚汪汪喊一聲:“我那苦命的林妹妹呀……”臺下觀眾情依依應一句:“我的好妹妹啊……”臺上“賈寶玉”悲切切呼一聲:“我那可憐的林妹妹呀……”臺下觀眾慘凄凄喚一句:“我的好妹妹啊……”最后,觀眾被劇情徹底感染了,控制不住感情的閘門,情不自禁與演員一同行腔用板,涕淚交加,簡直是臺上臺下大合唱,真可謂水乳交融,感天動地。
有趣的是,演出結束,觀眾三五成群走出劇場,邊走邊議論紛紛:“這個戲真好看,又有情又有勁……”望著這些熱情戲迷滿帶淚痕的臉上洋溢著藝術享受帶來無比滿足的笑容,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想起了一句梨園行的老話:“唱戲的瘋子,看戲的癡子?!倍u書藝人說得更透徹:“說書的‘活見鬼,聽書的‘見活鬼?!弊阋娝囆g的魅力令人沉醉不已。
山歌不與詩爭名,俚曲俗語道文明。如今,過年看戲已經(jīng)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也是我的生活樂趣和享受。我深切感到:中華傳統(tǒng)藝術多姿多彩,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我有幸耕耘其間,真是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