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鐘駿峰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基礎教學內(nèi)容,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這樣才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措施,這也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符合,能夠?qū)碗s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簡單易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累更多的漢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推動識字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趣味性的教學內(nèi)容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在確保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效率。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通常是以板書教學為主??菰锏闹v解方式讓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學習質(zhì)量和效率自然都會受到影響。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趣味識字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識字的興趣,為其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趣味游戲組織教學活動。在教學與顏色相關的漢字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不同顏色的書包,然后再準備寫有顏色的數(shù)字卡片,安排兩組學生分別背書包和持有卡片,將漢字貼在對應顏色的書包上。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操作簡單,極易理解,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1]。教師在識字教學中營造趣味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不僅能指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漢字,還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清楚漢字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漢字,意識到漢字學習的重要意義,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對漢字的運用和掌握能力。
識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滿足這個前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其能夠在相應的情境下掌握識字方法,豐富知識儲備。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下學習識字,會消除對識字的厭學情緒,因而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更適合他們的識字教學情境,以達到最佳的識字教學效果,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動畫教學情境是很多學生都樂于接受和喜歡的教學情境,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相應的教學工具和動畫內(nèi)容,然后在課堂上呈現(xiàn),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木”“林”“森”三個字時,可以通過動畫讓學生掌握這三個字的學習技巧及彼此之間的關聯(lián)。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動畫,內(nèi)容為在一片土地上種下一棵樹,然后向?qū)W生提問:“這是什么?”學生回答:“樹木?!苯處煱鍟澳尽弊?,告訴學生“木”字的寫法,然后繼續(xù)播放動畫。動畫視頻中,土地上有很多樹,教師據(jù)此再次向?qū)W生提問:“這又是什么?”學生回答:“林地?!苯處熢诤诎迳蠈懗觥傲帧弊?,再按照同樣的方式教學“森”字。通過這樣多媒體動畫的形式,教師帶領學生認識了三個漢字,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這些漢字的由來及具體寫法,豐富了學生知識儲備,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漢字的動力,提高了漢字學習的趣味性,讓漢字教學不再復雜、煩瑣,從根本上提高了漢字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2]。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情境教學法能夠讓他們的學習更有代入感。尤其是動畫的教學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識字的興趣,極大地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學過程相對枯燥乏味,學生只是在課前10分鐘左右注意力能夠保持高度集中,但是之后學習注意力就會轉(zhuǎn)移到其他地方,整體課堂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對此,教師需要科學設計識字教學過程,保持課堂整體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促進他們提升學習效率,掌握識字的方法和技巧。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如猜字謎、表演、編歌謠等,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3]。例如,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融入競賽型游戲,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特征,同時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到知識,拓展識字途徑,激發(fā)學習熱情。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必須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設計趣味識字教學形式,化繁為簡,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從學生年齡特點著手,教師設計的謎語應生動有趣,結(jié)合漢字音、形、義,盡可能提高趣味性,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其能夠累積更多的知識點。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特點可以讓學生在整堂課的學習中都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緊隨教師的教學思路,掌握識字技巧,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漢字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通過故事開展教學活動更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同時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篩選與教學內(nèi)容相匹配的故事,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輔助效果,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他們漢字學習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狐假虎威》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故事內(nèi)容。故事中會涉及漢字的學習,當講到漢字學習的部分時,教師可以暫停故事,將對應的漢字標出,然后在黑板上寫出來,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比如,狐貍要求老虎跟著自己進入森林,森林中的動物看到狐貍后面的老虎后紛紛逃跑,此時狐貍非常得意,告訴老虎所有動物都害怕自己。故事到此結(jié)束,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兔子”“鹿”,然后描述它們的形態(tài)和特點。開展故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而推動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運用故事教學法,能夠充分彰顯漢字教學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需求。
對于教師而言,趣味性教學對其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尋找恰當?shù)娜の督虒W時機,篩選更適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小學生喜歡故事,因此教師以故事為主線,在其中穿插漢字的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具體應用,對增強學生識字效果有極大幫助。
校園也是一個很好的識字樂園。校園的宣傳欄、墻上貼的標語、各功能室上貼的名稱、教室里貼的標語等,都是很好的識字渠道。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心觀察校園,給學生設置相關任務:在校園里尋找漢字,并在遇到不認識的字時,請教教師或同學,比一比看誰認識的漢字多。
同一班級的學生還可以通過記憶全班同學的姓名來認字,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姓名寫在黑板上并教全班同學識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識字,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生活中到處都有漢字,教師要鼓勵學生留意身邊的廣告牌、商場的名稱等,并將在生活中學到的漢字和同學分享。每次上課前,教師可讓學生按照座位次序分享在生活中認識的漢字,并試著分析漢字的意思以及組詞等。
教師應從學生識字的實際情況著手,彰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確保漢字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識字課堂教學的效率。從學習的長遠性來說,漢字累積和儲備是永無止境的,學生的學習也應該是長遠且持久的,因此教師在組織趣味教學時要積極拓展學生學習渠道,加深他們對漢字的了解,提高其知識儲備量,為其今后進一步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基礎[4]。
例如,在“巖”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趣味的形式引導學生認知該字,如“石頭撐起一座山”。又如,在“青”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變成兒歌,便于學生記憶,加深學習印象。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外或日常生活中不斷累積漢字儲備,使其真正意識到漢字在我們?nèi)粘I钪械膽脙r值,從而提升學生漢字運用能力[5]。其中,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認讀更多的漢字,如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上帶的漢字、零食包上的標簽,還有手中文具、街邊路牌、商店招牌的名稱及交通指示牌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漢字的資源。教師必須提醒學生重視身邊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地累積和認讀漢字。然后,教師可以定期對學生的認讀效果進行檢查。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家長密切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幫助孩子提高識字的熱情,積極引導孩子理解漢字的意思及用法。教師還可以組織相應的交流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說出自己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漢字,或是交流自身漢字學習的心得,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漢字,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途徑,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漢字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還能提升學生漢字學習的技能,使其能具備一定的漢字學習及應用能力。教師要改變學生對漢字學習的錯誤認知,使其能夠熱愛漢字、提高學習興趣、掌握識字技巧和方法,提升識字教學效率,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漢字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