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長嘯讓陸游擺脫疾病和醫(yī)藥
活到八十多歲
眾所周知,陸游是宋朝最高產(chǎn)的詩人,他四十歲以前就已經(jīng)寫了一萬八千首詩,再加上四十歲以后完成并留存至今的兩千多首,他一生當中至少寫了兩萬首詩。兩宋三百年,涌現(xiàn)的詩人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其中有哪位詩人能在產(chǎn)量上超過陸游嗎?肯定沒有。
陸游之所以能寫那么多詩,首先是因為他有才華,寫得快,其次還因為他活得久。
陸游活了多大歲數(shù)呢?史書上寫的是八十六,那是虛歲,他的實際壽命是八十五。八十五歲擱到今天不足為奇,擱到古代就相當驚人了。宋朝那么多歷史名人,能活到六十歲的不到一半,能活到七十歲的不到十分之一,能活到八十歲更是鳳毛麟角。在整個宋朝,活過八十歲的詩人只有兩位,一個是楊萬里,另一個就是陸游。楊萬里活了八十三歲,陸游活到八十五歲,所以陸游絕對是宋朝最長壽的詩人。
陸游幼年多病,一生下來就很瘦弱,十幾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因為病體難支,還沒寫完就交卷退場了。他三十多歲做官,在敕令編定所工作,給李清照的弟弟李迒當助手,李迒不敢給他分配重活兒,因為知道他身體虛弱,不耐久坐。
年輕時身體這么差,陸游憑啥能活到那么大歲數(shù)呢?憑健身。
陸游是書生,本來手無縛雞之力,可是中年以后去軍營里當參謀,就開始鍛煉身體、學習武藝了。練了兩年,竟然拉得動兩石的強弓,能一箭射穿天上飛的大雕,還在四川南鄭縣殺過老虎:行軍途中遇到一只猛虎,隨行的三十個騎兵都嚇得往后躲,陸游這個白面書生單槍匹馬沖上去,一槍就把老虎刺死了(參見《陸游詩全集》卷19《十月二十六日夜夢行南鄭道中既覺恍然攬筆作》)。
到了晚年,陸游騎不上馬,拿不動槍,仍然堅持健身,不過這時候他的健身方式換成了長嘯。
說到“長嘯”這個詞,讀者朋友肯定都不陌生。早在魏晉時期,那幫名士就喜歡長嘯。后來在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名家筆下,武林高手與人PK,也是動不動就要“一聲長嘯”。
何謂長嘯?說穿了,長嘯就是吹口哨,但吹口哨卻并不等于長嘯。街上青皮瞧見美女,吹幾聲口哨吸引注意,那是長嘯嗎?絕對不是。長嘯是很高雅、很嚴肅的行為,同時也是很有技巧的養(yǎng)生手段。古人長嘯,不用手指只用嘴,吹得很響,很亮,很長,很有韻律。具體要領有三項:第一,把身體完全打開;第二,深呼吸,聚氣;第三,吹出節(jié)奏感,最好按照某個詞牌的調子去吹,一口氣吹半闕,兩口氣吹完整個詞牌。只有達到這三個要領,才能叫長嘯。
很明顯,長嘯有助于增強肺活量,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好心情。陸游晚年花一千文買了艘小船,閑時泛舟鏡湖,在船上長嘯;又花一萬文買了頭青牛,閑時騎牛出游,在野外長嘯;早上起來,他坐在院子里長嘯:“月淡星疏天欲曉,未妨清嘯倚胡床?!蓖砩纤X,他坐在床頭長嘯:“推枕中夜起,獨效孫登嘯。”
長嘯讓陸游擺脫了疾病和醫(yī)藥。八十歲那年,有一個游方的醫(yī)生請教保健秘訣,陸游寫詩相贈:“玉函肘后了無功,每寓奇方嘯傲中。”這兩句詩意思是說,讀了那么多醫(yī)書,用了那么多草藥,發(fā)現(xiàn)最有奇效的還是長嘯??!
東坡先生愛長跑
每天早晨五公里
陸游的母親姓唐,唐氏有一個表舅叫晁補之,晁補之是蘇東坡的學生。換言之,蘇東坡是陸游的表舅姥爺?shù)睦蠋煛?/p>
陸游的健身方式是長嘯,蘇東坡的健身方式是長跑。
東坡說:“善養(yǎng)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狃于寒暑之變,然后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保ā稏|坡應詔集》卷4)怎么做才叫善于養(yǎng)身呢?既要能靜,又要能動,既能安于清閑,又能承受勞累,唯有讓身體經(jīng)常運動,才能適應寒暑的變化,才能身強力壯,而不會輕易倒下。
在寫給朋友程正輔的信中,蘇東坡談到自己的運動習慣:“晨興疾趨必十里許,氣損則緩之,氣勻則振之,頭足皆熱,宣通暢適,久久行之,當自知其妙矣?!泵刻煸缟掀饋?,一定要跑十華里左右,氣喘得受不了的時候就慢下來,緩過來以后再繼續(xù)加速,跑得頭上出汗,腳心發(fā)熱,血脈流通,四肢舒暢,如此這般長期堅持,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
倡導運動以健身,并非東坡首創(chuàng)。北宋有一位名叫張方平的大臣,早年舉薦過蘇東坡他爹蘇洵,跟東坡算是世交,此人早在東坡還蹣跚學步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晨練的習慣:“每旦起,即徐步周環(huán)約五里所,日以為常?!保ā渡凼下勔婁洝肪?)每天早起散步大約五華里。散步在鍛煉強度上比不上長跑,不過同樣有助于保持身材與身心健康。
(摘自2021年第17期《領導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