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慧
[摘要] Reading Response是利用一些格式化的打印紙,幫助學生整理自己的閱讀思路,并根據(jù)紙上的框架記錄閱讀心得。在英語文學閱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下,本文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說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為例,探討如何以Reading Response為輔助工具,進行英語文學小說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自主性,提高其文學欣賞素養(yǎng)。
[關鍵詞] Reading Response;文學小說;閱讀自主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了高中英語新課標內容包含6個要素,其中主題語境教學處于統(tǒng)領地位。在人與社會的主題語境中提出文學、藝術與體育的主題群,其強調對小說、戲劇、詩歌、傳記、文學簡史、經(jīng)典演講、文學名著等的學習。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需要一定的文學背景知識,大量的詞匯積累,更需要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這對于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詞匯和背景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如何自主有效地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值得深思。本文利用Reading Response進行英語小說教學,以輔助學生進行自主
閱讀。
一、Reading Response的內涵及教學價值
Reading Response是一種新型的信息處理方式(Kelly,2007)。具體來說,Reading Response利用一些設計好的表格、信息紙,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形成一定的框架和思路。它不是對閱讀的一個總結,而是對閱讀的一種思考。在Reading Response的協(xié)助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被檢測。同時,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也在完成表格時得到鍛煉。而且,Reading Response也并不是一種固定的閱讀表格的打印紙,因而對于不同的閱讀文本,其Reading Response的選擇也不同。
Reading Response主要分為Fiction Reading Response和Nonfiction Reading Response,其中Fiction Reading Response適
用于小說、童話、寓言等敘事類圖書閱讀。不同的Reading Response檢測不同的閱讀任務,包括內容復述、人物分析、情節(jié)分析、環(huán)境分析、提問反思等多種任務形式。在自主完成Reading Response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思路更加清晰,將讀到的內容變成表格內容,既鍛煉了思維能力,也練習了英文寫作能力。
Fiction Reading Response給予英文小說的閱讀提供一定的框架和思路的指導。但是,對于此類Reading Response的選擇并不能生搬硬套,應基于文本的基礎有選擇性地挑選和設計Reading Response。就英文小說閱讀文本來說,要掌握其構成的三要素:人物描寫、情節(jié)描寫及環(huán)境描寫。其中,人物描寫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等進一步剖析人物性格、了解人物特征;情節(jié)描寫則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事件的開始、發(fā)展、高潮、結尾,從而準確地把握文章表達的主旨含義;環(huán)境描寫則不僅僅包括自然環(huán)境,即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還包括社會背景,即事件發(fā)生的時代背景。這樣一來,通過對時代背景的了解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深層含義(如表1)。
二、Reading Response在英文小說閱讀中的應用
(一)教學內容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其主要通過在咖啡廳對話表現(xiàn)文中三個人物(一個老者,一個年長的侍者,一個年輕的侍者)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該小說是海明威虛無主義的代表,表達作者對黑暗孤獨無希望、無意義、精神無所寄托的迷惘。雖然海明威的寫作特點是簡短樸實,但是海明威善于運用象征表達深層含義,對于缺少生活實踐的高中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則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因此,本課的文學小說教學以小說三要素為切入點,在Reading Response的輔助教學下,使學生能夠掌握故事發(fā)展的大體情節(jié),明白文章主旨含義,賞析文本語言修辭,體驗作者情感,評價作者觀點,最終形成自己的文學欣賞
品格。
(二)教學過程
Step 1 Pre-reading
英語文學小說的基本特征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這就決定了文學小說的閱讀并非簡單的文本閱讀,其意義和內涵往往超越文本信息。在閱讀前讓學生在A Wonder Wall的輔助下,根據(jù)標題、插圖對閱讀內容先進行思考。利用why、how、what、who、when等詞對問題進行歸類并思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于閱讀內容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預測;另一方面,通過A Wonder Wall的問題,學生可以有目的地閱讀。
Step 2 While-reading
Procedure 1:Fast Reading
英語文學小說的篇幅偏長,且內涵意義較難體會,故利用Reading Response幫助學生自主整理文章脈絡,是掌握文章大意必不可少的。此外,為了增加學生對于小說閱讀的流暢性,要對影響句意理解的個別生詞和西班牙語進行注釋;另一方面,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表達的深層含義,筆者提前在閱讀文本中注釋文章撰寫的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下發(fā)Reading Response要求,包括故事場景、主要人物、故事問題和解決措施等。此階段只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形成初步的看法和
認識。
Procedure 2:Detailed Reading
Task 1:人物分析
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離不開人物的推動,因此對于小說中人物描寫往往會利用大量的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行為描寫、語言描寫去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學生在進行小說閱讀時會形成對于人物的一個整體認識,但是不夠具體細化。所以,盡管學生對于人物的分析有一定的能力,但需要引導和細化形成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就本篇小說來說,作者注重通過細節(jié)描寫、行為描寫、語言描寫等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人物個性。
本文決定采取Character Map(如圖1)來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首先要求學生6人一組,每2人負責一個人物完成Character Map。學生不僅要找出支持人物性格的細節(jié)證據(jù),還要評判這些細節(jié)是否能有效支持自己的觀點,并且對于人物性格的描寫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與判斷(常萬里,2019)。在完成各自的Reading Response后,每組可就不同人物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組內補充。之后,每組派出代表分析,而其他組則進行補充說明。在學生分析完人物性格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行為描寫、語言描寫以及側面描寫對文中的三個人物性格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人物性格的分析,學生體會作者擅長使用簡單語句的樸素寫作手法描述任務。如此一來,在賞析文本語言特點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由read the line,read between the line到read beyond the line的提升。
Task 2:情節(jié)分析
情節(jié)的分析體現(xiàn)了學生對于整個事件的把握,并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主題、最終體會作者情感。因此,對于Reading Response的選擇,我們采用了Map It Out。首先,要求學生簡單整理出事件發(fā)生的過程,這是通過簡單的閱讀基本可以獲取的信息。在此之后,要在文中找出topic sentence,旨在檢測學生對于主題大意的把握是否正確。待整體了解后,可聚焦文中的內容,就事件的開始、發(fā)展、結束寫出支持性信息,進一步論證和加深學生對情節(jié)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出總結句,從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在學生完成Map It Out后,要求學生根據(jù)故事的大概主題將文章改寫成對話,但要體現(xiàn)文章主題大意。有時間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表演,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小說主題大意、情感態(tài)度。因為后面改寫和role play活動,對于學生的總結和歸納能力、語言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要求較高,所以Map It Out的鋪墊一定要充分、系統(tǒng),否則后面活動很難開展。
Task 3:環(huán)境分析
對于環(huán)境分析,目前并沒有可利用的Reading Response。因此,筆者對此進行了設計,旨在學生在進行小說主題分析時,不僅關注自然環(huán)境,還要注重社會背景,從而能夠將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進行聯(lián)系,體會戰(zhàn)爭對人們內心的影響,并進一步體會小說主題(范洪亞,2019)。其中,社會背景將在文本閱讀前備注在文本中,讓學生帶著一定的背景知識進行閱讀。在Reading Response(如圖2)后,教師對海明威這一時期的作品進行了總結,得出該階段的海明威作品都表達了對于生活的無助和失望,唯有心靈上的安逸和寧靜才能使一個人永遠不被打敗,這就是典型的海明威式人物。
Step 3 After-reading
如果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根據(jù)語言規(guī)則很好地組織語言,表達思想,通過此活動再現(xiàn)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思維嚴密性,從而提高思辨能力(程曉堂,2015)。Make A Connection Text to Self(如圖3)正好實現(xiàn)了從立足文本、理解文本、內化文本到超越文本的轉變,意在幫助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聯(lián)系自身實際進行觀點表達。
(三)教學反思
英語文學的閱讀不僅僅涉及對文本的解讀、語言知識的掌握以及思維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Reading Response的輔助下,學生降低了文學閱讀難度,形成了自主閱讀的習慣。在整篇小說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抓住小說的三要素進行Reading Response的選擇和設計,以輔助學生閱讀,降低閱讀難度。因此,在Reading Response的選擇和設計過程中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并根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選擇,不能生搬硬套。此外,對本節(jié)課的Reading Response的選擇,還可以更加多樣化、豐富化,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
三、結語
英文小說的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素養(yǎng)。教師在此類閱讀課上應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話語權,關注學生思維成果。因此,如何引導和輔助學生形成閱讀框架,關注閱讀核心,發(fā)散閱讀思維,最終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是教師教學的重點。Reading Response這種新型信息化閱讀表格的運用使英文小說閱讀變得有法可循,提煉閱讀重點,形成閱讀思路,發(fā)展閱讀思維,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自主閱讀。借助側重于對聯(lián)系、總結、推理、角色分析等閱讀策略的練習Reading Response,學生可以在閱讀前根據(jù)文章標題,插圖等進行內容預測,從而為閱讀做準備;在閱讀中,借助此理解小說內容和主旨,解剖和賞析文學內涵;在閱讀后,可用來保存、記錄自己的閱讀情況,實現(xiàn)閱讀的自主化。
[本文系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于新高考“讀后續(xù)寫”題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E/B/202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Kelly,D. Reading Response Activities with Graphic Organizers[M].New York: Scholastic Teaching Resources, 2007.
[2]程曉堂.英語學習對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3]常萬里.指向思維品質發(fā)展的5E英語閱讀教學[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9(3):20-22.
[4]范洪亞.高中英語文學欣賞課程的實踐與反思——以英國文學作品《化身博士》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9(3):38-4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