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占濤
·臨床研究·
Snodgrass改良術對小兒尿道下裂的療效觀察
祁占濤*
(淮濱縣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河南 信陽 464400)
:觀察Snodgrass改良術對小兒尿道下裂的療效。: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院收治的小兒尿道下裂患者6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3例,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橫斷尿道板手術,觀察組進行Snodgrass改良術治療,比較兩組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視覺模擬評分(VAS)、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組總療效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更高(),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首次下床時間等指標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更低(),治療后VAS評分下降幅度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更高(),尿瘺、尿道憩室、尿道口狹的總發(fā)生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更低()。:Snodgrass改良術可有效治療小兒尿道下裂,改善患兒預后。
Snodgrass改良術;尿道下裂;療效
尿道下裂是指尿道異常發(fā)育而導致畸形,其中尿道開口于會陰部到正常尿道口之間為小兒最常見泌尿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之一[1-2]。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尿道開口異位尿道、陰莖下彎等。手術治療是臨床主要治療方法,傳統(tǒng)Snodgrass可以維持陰莖外形,使得尿道口形態(tài)接近正常,且因為無尿道吻合口,故不會出現(xiàn)吻合口漏或者狹窄的問題,而且新尿道直接借助原位尿道板等取材形成,方便有效。
但是在臨床實操中,因為需要保留尿道板,所以不能徹底離斷陰莖腹側(cè)的纖維索,因此導致陰莖無法伸直。而Snodgrass改良術徹底離斷了腹側(cè)纖維索,在保證傳統(tǒng)術式的優(yōu)點下改進了其導致陰莖不能伸直的缺點[3-4]。為提高治療效果,本文旨在探討Snodgras改良術對小兒尿道下裂的治療效果。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兒尿道下裂患者6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3例,對照組年齡2-8歲,平均(4.33±1.12)歲;其中陰莖體型病變18例,冠狀溝型病變9例,陰莖陰囊型病變6例;對照組年齡2-8歲,平均(4.26±1.32)歲;其中陰莖體型病變17例,冠狀溝型病變12例,陰莖陰囊型病變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數(shù)據(jù)相近,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意義(>0.05)。納入標準:(1)符合尿道下裂患兒臨床診斷標準[5];(2)患者無其它泌尿系統(tǒng)疾病。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器質(zhì)性損傷等重大疾??;(2)有凝血功能障礙。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Snodgrass術手術治療,手術過程參考標準流程進行,術后觀察相關指標。觀察組進行Snodgrass改良術治療。小兒陰莖頭處縫入牽引線,留置F8雙腔氣囊導尿管,在其尿道板上行一0.8cm-1.2cm寬平行切口,呈U形,切口遠端向陰莖頭尿道溝頂部延伸。并以冠狀溝中心點作直徑0.5cm的環(huán)形切口,將陰莖上的皮膚及皮下組織退到根部,在明確陰莖彎曲到達的位置以及彎曲程度后進行矯正,使其恢復伸直狀態(tài),縱向切開尿道板正中位置,直至陰莖白膜,達到將陰莖頭向兩端充分分開的效果,然后對分開的兩側(cè)用7-0無損傷線進行尿管包繞縫合,產(chǎn)生新尿道,并利用新生成尿道的近端和背側(cè)包皮兩處的皮下筋膜覆蓋新尿道,凡士林紗布加壓包扎,1周后方拆除敷料并觀察相關指標。
1.3.1 手術療效
療效評定標注如下:治愈: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陰莖恢復直線形態(tài),可以通暢排尿且無不適感,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陰莖尚未達到完全伸直,可以自行通暢排尿,但過程尚具有一定程度疼痛飯;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午飯通暢排尿且過程疼痛劇烈?;純旱闹委熆傆行蕿橹斡逝c有效率之和。
1.3.2 術中情況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首次下床時間。
1.3.3 治療前后疼痛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通過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評估,分值為0~10分,評分與患者的疼痛程度呈正比。
1.3.4 術后隨訪
術后1年隨訪時,比較兩組尿瘺、尿道憩室、尿道口狹窄的發(fā)生率。
對照組患者中痊愈例數(shù)18例,占比54.55%;有效例數(shù)7例,占比21.21%;手術總療效率為75.76%。觀察組患者中痊愈例數(shù)22例,占比66.67%;有效例數(shù)9例,占比27.27%;觀察組手術總療效率為93.93%。觀察組手術總療效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更低(P<0.05)。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首次下床時間等指標同對照組明顯更低,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