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芳 鄧琴琴 裴兆輝 宋國良
·臨床研究·
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評價
鄭方芳*鄧琴琴 裴兆輝 宋國良
(南昌市第三醫(yī)院心內(nèi)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分析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用藥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52)和觀察組(n=56)。對照組口服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chǔ)上增加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對比兩組心功能指標(biāo)、血清生化指標(biāo)、6min步行實驗(6 min walking test,6MWT)和不良反應(yīng)。:治療后左側(cè)臥位時每搏輸出量(Stroke output in left decubitus position,SV)、左室射血分?jǐn)?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上升,左室收縮末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降低,而觀察組SV、LVEF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氨基末端腦鈉肽(Amino 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低于治療前,6MWT長于治療前,而觀察組NT-BNP、cTnI低于對照組,6MWT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不良反無差異(P>0.05)。: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相比單一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沙庫巴曲纈沙坦;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冠心??;慢性心力衰竭
近年來冠心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yán)重影響人們健康生活。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多存在缺血、缺氧狀態(tài),可并發(fā)心肌壞死、心室重塑、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1]。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機(jī)體血液攜氧力下降,心臟收縮、舒張功功能也明顯受到抑制,無法滿足患者機(jī)體的基本需求。沙庫巴曲纈沙坦是臨床中新發(fā)現(xiàn)的抗心衰藥物,可有效擴(kuò)張血管促進(jìn)尿鈉排泄,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2];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在高血壓、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治療中廣泛應(yīng)用,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3]?;诖耍狙芯客ㄟ^使用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析兩者聯(lián)合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biāo)準(zhǔn):經(jīng)心電圖、心臟彩超確診;左室射血分?jǐn)?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4];患者了解并同意參加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biāo)準(zhǔn):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對相關(guān)治療藥物過敏者;非首次治療者;存在精神疾病或認(rèn)知功能障礙者;血管性水腫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根據(jù)治療用藥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52)和觀察組(n=56)。對照組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49~79歲,平均年齡58.59±6.21歲;病程3~10年,平均5.12±1.68年;心功能分級:II級22例,III級24例,IV級6例。觀察組中男37例,女19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為57.84±6.34歲;病程3~10年,平均5.27±1.37年;心功能分級:II級24例,III級27例,IV級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
兩組患者均根據(jù)醫(yī)囑限鹽、臥床休息。
對照組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規(guī)格:47.5 mg,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J20050061)治療,起始劑量為23.75 mg×d-1,頓服,后續(xù)治療中以患者的病情及其耐受情況為依據(jù), 合理對用量進(jìn)行調(diào)整,最大劑量為50 mg×d-1。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增加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規(guī)格:100 mg,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J20190002),用量從100 mg×d-1開始,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在2~4周內(nèi)將藥量增加至200 mg×d-1,bid。
兩組均治療12個月后,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biāo)變化、血清生化指標(biāo)、6min步行實驗(6 min walking test,6MWT)距離和不良反應(yīng)。
1.3.1 心功能指標(biāo)
治療前與治療后12個月均使用多普勒心臟彩超檢查患者左側(cè)臥位時的每搏輸出量(Stroke output in left decubitus position,SV)、LVEF、左室收縮末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
1.3.2 血清生化指標(biāo)
治療前與治療后12個月,在患者空腹?fàn)顟B(tài)下抽取5 mL靜脈血液,3000 rpm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使用電化學(xué)反光法檢測氨基末端腦鈉肽(Amino 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濃度,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濃度。
1.3.3 6MWT距離
測量病人在六分鐘內(nèi)在沒有障礙的硬地上步行最遠(yuǎn)能達(dá)到的距離。步行距離<150 m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為中度;426~550為輕度。
1.3.4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yīng)
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yīng),包括:高鉀血癥、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腎功能損害和腸胃反應(yīng)。
治療后,兩組SV、LVEF均明顯上升,LVESD、LVEDD均明顯降低,而觀察組治療后SV、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治療后,兩組NT-BNP、cTnI表達(dá)水平均明顯降低,6MWT明顯變長,而觀察組治療后NT-BNP、cTnI表達(dá)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6MWT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yīng)總發(fā)生率為12.50%,對照組為11.52%,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1 心功能指標(biāo)比較(±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