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煜
(青海師范大學 青?!の鲗?810008)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余年,中國故事是中華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形成的砥礪智慧,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新時代,如何抓住時機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成為我們當前的重大課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不應只是原理和經驗的傳輸?shù)?,更應是連接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鍵紐帶,有助于塑造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學習思想政治不單單是為了教授知識,更注重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國故事是我們國家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形成的燦爛瑰寶,是記錄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為了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歷史篇章,故事的背后是中華民族的為了真理,為了人民幸福奮斗的理想信念,是中國立足于世界穩(wěn)固發(fā)展的不竭動力。講述好的中國故事,將中國故事講好是新時代對思想政治課堂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全國思政教師教育大會上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所以中學思想政治課的作用與意義是非凡的,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tài)?!边@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講理又要講情,既要實現(xiàn)知識的條分縷析,又務必要達至價值的客體內化。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新時代中學生處在信息化的時代,對接觸到的多元信息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但又抗拒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課堂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參與式研究和探究式學習。教師務必將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國情,中國歷史知識結合時代背景向學生宣講,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以及實證分析,在課堂中如何融入中國故事以及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必須重視的課題。
中國故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蘊含著在中國智慧,科學理論的載體。中華民族歷經滄桑,流傳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在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我們要選擇好的中國獨有故事進行宣講。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再現(xiàn)中國歷史與現(xiàn)實以及全方位、大視野、多角度地呈現(xiàn)中國發(fā)展與進步的復雜技巧形式,也是當前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和中西文化深度互動條件下如何做好跨文化溝通和國家形象管理的重大戰(zhàn)略性號召?,F(xiàn)階段青少年思想問題頻發(fā),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較強,課堂成為枯燥的知識理論宣講地,而不是一個陶冶學生身心的場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于中國故事,在理論宣講的同時使中國智慧深入人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產生深刻影響,提高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
甄紅菊在《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理論內涵與實現(xiàn)路徑探析——基于意識形態(tài)視角》中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話語權與“講好中國故事”的深刻聯(lián)系,她指出:“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視角才能把中國故事講好講深,也只有中國故事被講好,馬克思主義話語的指導力才能得以闡釋?!敝v好中國故事,我們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必須貼近中國實際,與實情實際溝通交流。上海社科院曹泳鑫研究員在第二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創(chuàng)新論壇”上指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改革提供方法論指導和價值觀引導。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在實際中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化,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返本開新的有力手段。
《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嚴把選聘政治關、師德關、業(yè)務關,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師德高尚的人講思政課。規(guī)范遴選條件和程序,將政治立場堅定、為學為人表現(xiàn)良好、具有發(fā)展?jié)摿Φ娜瞬懦鋵嵉街行W思政課教師隊伍。
當前部分學校有專業(yè)背景的思政課教師不足,地方教師招聘中思政課教師崗位需求增多,存在思政教師的崗位由各科科任教師或其他非專業(yè)人員來填補空缺的現(xiàn)象。有些地方存在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知識水平不能很好適應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要求。因此中學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同時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也影響著思政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突出德育的時代性,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不斷挖掘可用素材,持續(xù)更新教學內容,結合時事,幫助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
中國近些年的飛速發(fā)展已經為講述中國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撐,大數(shù)據(jù)時代中充斥了更多繁雜的信息,這為思政教師也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教師必須提高自身辨別信息與整合的能力,深入研究中國故事,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yǎng)、法治意識、文化素養(yǎng)為重點,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對高中生開展常識性學習。同時調動教師講述中國故事的積極性,跳出教材但不脫離教材研讀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思政課教學方式改革并不是單純的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而是通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提升學生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深化理解理論。將海量信息篩選整合引入到課堂中,拓寬學生視野,深化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依據(jù)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做好理論性、政治性、親和性的落實。新時代由于信息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呈現(xiàn)信息繁雜多元,傳播速度快、交互性等特點,對青少年有極大的吸引力。傳統(tǒng)課堂必須改革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吸引力,引導學生在繁雜的信息中正確分析、判斷,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青年。
學校應當重視對思政課教師的培養(yǎng),提升思政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想把中國故事講好,講的精彩生動,深入人心,要求講述人一定對故事本身有著深入的了解和透徹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才能把故事講好。如今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新入職教師因為年齡限制,教學經驗不足,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在研究講述中國故事方面,可能缺乏一定的想法與正確性。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需要調動其研究中國故事的積極性,將自身原有經驗融入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了解中國故事的內在意蘊,思政課教師深入了解,吸收中國故事中的優(yōu)良基因再推陳出新,對中國故事進行新時代的解讀。
2020年疫情期間,不僅讓人民感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yōu)勢,也充分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精神。當代中學生對本次疫情也是感受頗深,利用本次疫情中發(fā)生的、了解到的種種進行中學思政課教學,便令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中國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更貼切的了解,拉近思政課堂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中國故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新時代產生的新故事,必須與時俱進,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大愛大德大情懷。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要以東方視角來表現(xiàn)中國故事,但是這不意味著就要生搬硬套圖式、題跋、詩句等。只求其形,并不能提升意的表達。當前對中學思政課提出要改革,包括形式改革,內容改革。提倡同多媒體技術結合,并不是單純的將課程內容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出來,而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程做的更加豐富飽滿,有層次有內涵,利用視頻教學,課件教學使課堂趣味性更濃厚。用藝術手法挖掘故事、詮釋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但是現(xiàn)在課堂上部分老師的課堂課件僅是書本知識的摘抄,關鍵字的總結,缺乏拓展和深度。對于講述中國故事我們應當從中國視角出發(fā),利用當?shù)噩F(xiàn)有資源如檔案館,史館,研究中國故事內涵與時代價值,開發(fā)并講述中國故事,引導中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國家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教師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貼近學生的語言,結合檔案影像資料述說革命歷史故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驗開放發(fā)展故事、利用網絡媒體分享身邊的熱點故事,增強課堂親和力感染力,堅定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的責任擔當。
中國故事不應當只是一種書面文字,更應當做到教學內容有深度有更新,教學方法有創(chuàng)意有實效,推動中國故事傳播、更新、發(fā)展。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應當調動中學思政課教師講好中國故事的政治使命感和思想行為自覺。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只有教師有研究、講述故事的主動性,中國故事才能講述精彩。在中學思政課堂上將中國故事同時代背景進行結合,進行解讀,挑選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故事分享,對故事進行適度的挖掘引申;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真正使該課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影響力。引導思政課教師形成講述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理論自覺,才能幫助思政課教師在講述中國故事的道路上結合自己的經驗與文化素養(yǎng),深入淺出地在課堂上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推動中學思政課更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