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
【摘要】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不僅能讓學生將相同題材、相同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學習,還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不同文章的寫作方式,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綜合閱讀能力有促進作用。開展群文閱讀存在的問題是學生聚焦閱讀重點慢,分辨文章的差異難,凝練文章的主題差。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效率,教師可以采用學案導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有步驟地學習,高效實現(xiàn)群文閱讀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導學案;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180—02
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的教學形式[1]。通俗地講,就是把多篇有共同主題的一類文章放在一起閱讀,綜合運用對比、總結等方法,對其進行分析與概括,掌握相同主題下不同文章呈現(xiàn)主題、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為了進一步提升群文閱讀的效果,可以應用以“導”為主的學案導學法開展教學,讓學生以導學案為載體,提升閱讀能力。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特點
導學案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下,緊緊圍繞主題展開分解和拓展延伸,用遞進式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最終完成知識的吸收和內化的角度編寫出來的學習材料。教學中以學案為載體,通過“引導+任務驅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我學習能力,增強真實的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學案導學模式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利用導學案凸顯學生為中心。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學習內容、方式、進度等都由教師調控。學案導學模式中導學任務單的使用對象是學生,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導學案中制訂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步驟,開展自主學習。學生在完成導學單的過程中,通過個人查閱、小組收集、團隊共享交流,不斷進行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為今后的學習儲備了豐富的知識量。
2.利用導學案凸顯問題開放性。學案導學模式的學習形式整體是開放的。首先,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中進行,課后自我學習才是對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自我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個人或團隊的學習模式,學習方式不再受到教師的支配。其次,導學任務既是對學習內容的凝練和建構,更是對課文中知識點的整理和延伸。學案中的很多導學任務會被教師空出來,需要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補充。再次,導學問題的設計上具有開放性,同一個問題關注的視角不同,觀察者的層次不同,會有不同的結論和情感體驗。通過學案導學模式的開放性學習,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了自主思考的習慣,讓閱讀、觀察和思考的視野更加廣闊。
3.利用導學案凸顯學習探究性。學案導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2]。一般情況下,教師設計導學案會設計三個模塊:一是基礎導學模塊。對課文基礎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的基礎上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量,依照某個基礎知識點發(fā)散、擴散后進行整理吸收。二是能力提升模塊。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任務的方式,提升自身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把握,并通過展示交流,形成對問題的共性結論。三是創(chuàng)新升華模塊。每一個學生在經歷學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的情況,闡述對該問題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觸發(fā)他人的思考點,引起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思考。
二、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學案導學模式下的高中群文閱讀教學讓導學成為閱讀學習的主旋律,以導學帶領學生進入閱讀情景,以導學引領學生深度感悟,以導學引領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以導學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深度理解群文。通過學案導學任務的驅動,學生加深了對群文閱讀的理解[3]。與單一課文閱讀相比,群文閱讀具有文章篇幅多、閱讀數量大、整體把握難度大等問題,學生難以找到有效的群文閱讀方法。而導學任務單就是教學生如何進行閱讀與思考的清單,學生根據清單的說明一步步完成閱讀任務,自然會對群文閱讀有深刻的認識和深度的思考,同時掌握了群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能力。
2.以導學任務驅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創(chuàng)新意識。與單篇閱讀教學相比,群文閱讀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全面把握每篇課文的內容,更要求學生從宏觀角度整體理解課文。由于導學案本身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將群文閱讀與學案導學模式相結合,能讓學生在開放的空間開展自主學習,對提升學生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都有促進作用。
三、學案導學模式下的高中群文閱讀教學
1.借助學案開展自主學習,培養(yǎng)群文閱讀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習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群文閱讀方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群文閱讀習慣,將群文閱讀和導學案有機融合,以導促學,開展自主閱讀學習活動。
首先,教師應結合預授課內容制訂導學案,并讓學生根據導學案設計的步驟開展群文閱讀。其次,為了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盡量增加群文閱讀導學案學習活動的次數,讓學生每周都有2-4次的群文閱讀時間。最后,學生根據導學案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增設集體反思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利用反思進行自我校正,在反思中積累,在反思中成長。
2.通過學案加強過程指導,提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第一,教師應創(chuàng)設條件與學生積極互動。課堂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出不同的教學指導;課下可以開設群文閱讀線上交流互動平臺,讓學生在線上交流,教師對交流困惑給予幫助。第二,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整理記錄的習慣。通常情況下,過程記錄應包括以下內容,分別是學習流程的記錄、學習過程中困難點的記錄、學習過程中閱讀順序的記錄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反思記錄等,讓問題清晰化地呈現(xiàn)出來,達到越問越明白的目的。第三,當學生完成導學任務后,教師應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開展評價分享活動,通過趣味互問、實踐活動、線上展示成果等方式,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鞏固學生群文閱讀學習質量。
3.利用學案繪制思維導圖,總結群文閱讀學習經驗。群文閱讀是圍繞中心主題展開的,教師應充分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導學知識、梳理導學思路,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將群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散、亂知識點,圍繞中心有條理地歸納在一起。這對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點,總結群文閱讀學習經驗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教師應將繪制思維導圖作為閱讀梳理任務設計到導學案中,以任務的形式完成導圖[4]。為了降低思維導圖的繪制難度,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給學生繪制出基本的思路,讓學生圍繞這一思路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為了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加入一些個性化、開放性主題的思考點,讓學生根據這個思路的觸發(fā)點自主思考完成導圖。群文閱讀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讓學生展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方式,讓更多學生了解繪制導圖的切入點,從而達到提升群文閱讀效果的目標。
群文閱讀是一種具有特殊性、創(chuàng)新性和集合性的閱讀方式[5],這種閱讀方式以教材內容為中心,融入教材以外的文學作品,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將群文閱讀與學案導學法結合在一起,不僅能高效完成群文閱讀任務,還能讓學生根據學案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對提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嘗試從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提升群文閱讀質量、總結群文閱讀經驗等角度,將學案導學與群文閱讀有機融合在一起,讓更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綜合閱讀能力,培養(yǎng)個性化自主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周國偉.淺談群文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4):56-58.
[2]魁崇玉,孫廣芬.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科技風,2020(09):76.
[3]唐勝天.基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08):55-56.
[4]司體忠.“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管窺[J].語文學刊,2016(10):105-108.
[5]方惠慧.長沙:潮汕地區(qū)八所高中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其優(yōu)化策略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