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第十三中學 田曉莉
【案例呈現(xiàn)】
小文(化名)是一名高二女生,因為是早產(chǎn)兒,身體一直很虛弱,精力不濟。當她感覺無法堅持聽講時,就會在桌子上趴一會兒休息一下。因此,各科老師都曾經(jīng)提醒過她要注意聽課。
有一天,她覺得實在無法堅持了,就趴在桌子上稍微休息。當時是班主任馮老師的課,馮老師很生氣,讓她站著聽課,并且說,她這種天天不好好學習的人永遠也考不上大學。小文很傷心,也很生氣。她覺得馮老師很不給自己面子,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從此,小文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凡是馮老師的課,就故意趴在桌子上。馮老師漸漸對她失去了耐心,不僅在課上諷刺她,而且在班集體活動中對她提出嚴格要求。她覺得馮老師是在針對她,每天去上學都變得很艱難。
【分析與疏導】
小文因為身體虛弱,喜靜不喜動,不善于與他人溝通,所以與老師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影響都很大。如果學生和老師的關系非常融洽,就會促進學生喜愛學習、喜歡課堂,會使學生更容易融入班集體之中,和同學也能更好地相處。那么,中學生該怎樣做才能與老師和諧相處呢?
第一,認清師生關系的本質(zhì)。老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學上形成授受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在情感上應該是相互尊重、彼此珍惜的關系。
第二,增加交流機會,學會與老師溝通。比如,課間多問問題,多跑跑老師的辦公室,平時做題時的疑惑可以在這時解決掉,還能加深老師對學生的印象。和老師有誤會要及時溝通,比如自己因為身體虛弱,上課精力不濟,可以在課下和老師交流一下這個問題,告訴老師自己不是故意不認真聽講的,而是因為身體不好才趴下休息。只要真誠交流,肯定會得到老師的理解。
第三,對老師敞開心扉,從心底接受老師的教導。老師很愿意把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學生把老師當成朋友,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第四,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梢苑e極參與競選班干部、課代表,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即使未能競選成功,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豐富了自身經(jīng)歷;即使沒有當上班干部,也要學會為班級服務,比如管理班里的多媒體開關、打掃班級衛(wèi)生等。這種看似很小的工作,卻能讓學生收獲對班集體的積極參與感,在班級里也更有存在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老師會有更多的協(xié)作和交流,從而獲得老師的好感和關注,也會更加熱愛集體生活、熱愛學校。
在我的建議下,小文表示愿意和老師進行溝通,并選擇合適的方式積極參與班集體建設。
最后,我笑著對小文說:“記住,對學生嚴格的老師,初心都是好的!他們在嚴格管理學生的同時,也冒著被學生誤解、頂撞、記恨的風險,放任學生會更輕松,卻不負責任!”小文聽了,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