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學院 湯 倩
朋輩教育被認為是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心理委員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嘗試將朋輩教育運用于心理委員隊伍建設,探討推進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增強心理委員角色認同感、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發(fā)揮輔導員在朋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等途徑,為心理委員自身的發(fā)展提供心理能量,實現(xiàn)心理委員隊伍的健康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要回歸育人本質,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自2004年天津大學率先在校園設立班級心理委員以來,高校心理委員隊伍逐漸走近大眾視野,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當前心理委員制度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以來,“95后”、“00后”大學生逐漸成為高校校園大學生群體主力軍,他們個性鮮明,學習方式自主化、娛樂生活網(wǎng)絡化、人生理想務實化等群體特點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格局為心理委員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如何切實發(fā)揮班級心理委員在高校心理育人的重要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得到高校與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朋輩教育是指具有相似年齡、生活背景、愛好興趣的一類人通過各種信息的交流從而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過程。朋輩教育被認為具有雙向互動性、榜樣示范性和自我提升性等特點[1]。大學生朋輩教育是利用朋輩之間相互影響,對大學生整體進行教育和引導。有學者研究指出大學生朋輩教育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本文以當前高校心理委員建設為主線,基于朋輩教育視角出發(fā),對新時期高校心理委員隊伍建設現(xiàn)狀進行梳理,并結合心理委員發(fā)展實踐探索進行思考,以期對高校心理委員隊伍發(fā)展有所啟示,對于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有所幫助。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逐漸擴大,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如何引導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自我認知、自我表現(xiàn)、自我成長,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2018年發(fā)布的《心理委員工作藍皮書—心理委員工作研討會十二載》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高校???、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層面均建立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高校心理委員當時的預估總人數(shù)超過74萬人[2]。實踐證明,在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預防性和廣泛性,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對于國內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朋輩教育近年來也被越來越多應用于心理委員隊伍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實踐價值。
新時期以來,根據(j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普遍制定了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來規(guī)范化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職責,致力于將學?!合怠嗉墶奚帷八募墶毙睦斫】殿A防防控體系落地落實。對于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職責和定位問題,被認為是當前高校心理委員隊伍發(fā)展中的基礎性問題。當前學者們對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定位基本認同為“志愿者、同行者、學習者、示范者和宣傳者”,心理委員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要承擔積極參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組織、策劃,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成為班級同學心理力量朋輩獲取者的主要職責。相較于中學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主要以班級、宿舍為基本單位進行。對于班級其他同學而言,心理委員作為班干部,帶頭組織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大學生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朋輩教育形式表現(xiàn)。天津大學詹啟生老師團隊對天津大學125名2014級班級心理委員訪談調查中,多名心理委員提到感謝心理委員工作讓自己和班級同學的心理距離更近了,感慨心理委員工作也讓學生學會了人際溝通,自我成長為了更好的自己[3]。心理委員在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老師或年級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委員工作的過程,是自身心理健康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幫助班級同學提升心理健康意識和獲取心理健康技能的過程,也是大學生接受和開展朋輩心理教育的過程。當前很多高校將朋輩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心理委員隊伍,如通過開展心理委員朋輩培訓、成立心理委員為主體的心理社團、舉辦大學生5.25心理健康月活動等形式,借助大學生喜愛的QQ、微信公眾平臺等自媒體平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積極搭建朋輩溝通交流平臺,將朋輩教育融入班級心理委員工作全過程。目前各高校在朋輩教育發(fā)展中更加明晰了心理委員隊伍的工作對象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群體,工作內容更多應該傾向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與普及,而非讓草率地讓心理委員承擔心理咨詢、心理測量、危機排查等專業(yè)性強的朋輩心理輔導工作,讓心理委員在朋輩教育過程中自我受教育,致力于成為守護班級青春心聲的同行者。
馬建青教授在第五屆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研討會上提出“班級心理委員是中國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指出心理委員的誕生和發(fā)展不僅推進了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對世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中國的貢獻[4]。高校心理委員隊伍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已經逐漸成長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朋輩教育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框架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育人提升和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實現(xiàn)立德樹人總目標,是我國高校心理育人的鮮明特色。當今世界呈現(xiàn)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特點,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心理和行為發(fā)生也產生了影響,利用朋輩教育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價值。針對上述對當前高校心理委員朋輩教育應用現(xiàn)狀研究梳理,筆者基于朋輩教育視角,對新時期高校心理委員隊伍建設進行了一些思考,以期對高校心理委員隊伍發(fā)展、促進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有所幫助。
心理學認為個體作出某種行動一定是出于某種動機,或是外部獎勵、環(huán)境等外部動機,或是來自內心價值觀、驅動力等內部動機。筆者曾在所在學院對2018級心理委員隊伍進行調查,學生們擔任心理委員職位原因依次為:輔導員指定其擔任或兼任、自我競選成功、競選其他班干失敗調劑為心理委員、其他原因等。馬斯洛認為個體都有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動力,有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但它需要激發(fā)和挖掘,而心理健康教育中設立心理委員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無論學生出于某種原因加入了心理委員隊伍,最終目標都是希望通過心理委員工作過程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提升自我綜合能力。目前,多數(shù)高校心理委員對于自身班級班干部身份角色意識模糊,對心理委員工作也是基本完成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老師的工作安排,缺乏對于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筆者認為,針對上述現(xiàn)實,高校要幫助心理委員首先要增強自身班級心理委員身份角色的認同感。相較于其他班干部,心理委員由于其工作職責的特殊性,各高校在班級心理委員名單確定后,都會開展心理委員統(tǒng)一培訓,培訓周期因各高校實際有所差異。基于學生自身發(fā)展需要,高校可以利用心理委員集中崗前培訓開展朋輩教育,作為新組建的一支隊伍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策劃,在該群體內,心理委員隊伍成員互相就是一種朋輩群體依靠,促進心理委員積極學習心理委員工作職責,積極豐富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技能。高校、院系二級學院要積極搭建心理委員相互之間的交流平臺,通過校園、院系十佳心理委員評選等活動,增強心理委員自身價值感。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心理委員隊伍的持續(xù)培養(yǎng),無論選拔心理委員的方式如何,要做到對于后續(xù)心理委員隊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持續(xù)關注。心理委員自身的發(fā)展,在班級中能形成較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心理委員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在班級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最好的名片,讓心理委員隊伍成為校園內行走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播種機”,提升心理委員隊伍綜合能力。
交互理論認為行為、個體和環(huán)境是相互影響,呈現(xiàn)“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狀態(tài)。一方面心理委員隊伍是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體系落實落地到班級的重要一環(huán),另一方面組織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是豐富大學校園生活、建設優(yōu)秀班集體的重要內容,這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發(fā)展。班級作為開展朋輩教育的載體,良好的班集體人文環(huán)境有助于推動班級人員和事物正向發(fā)展。優(yōu)秀班集體形成過程是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自我教育的過程。優(yōu)秀的班集體能夠更加促進個體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如何引導、培育高校優(yōu)秀班集體,不僅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更能影響班級同學的大學生活,乃至今后人生發(fā)展。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優(yōu)秀班團干部隊伍建設、優(yōu)良學風促班風、加強學生養(yǎng)成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是促進優(yōu)秀班集體形成的必備因素,其中優(yōu)秀的班團干部隊伍建設被認為是對班級同學開展朋輩教育的關鍵因素。筆者認為,高校心理委員隊伍除了依托心理委員隊伍之間的朋輩載體之外,更重要的是積極搭建心理委員與各自所在班級之間的朋輩載體。優(yōu)秀班集體的建設離不開群體中的每一位同學,心理委員作為班集體中的一員,其自身學生工作可以從優(yōu)秀的班集體中汲取能量,更能反哺其更加創(chuàng)新性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能為優(yōu)秀班集體的形成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教師、年級輔導員在心理委員朋輩教育中的管理者、指導者身份作用,加強其對班級心理志愿服務、活動宣傳等活動中的指導,為心理委員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和定期的技術指導。
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有關高校輔導員在心理育人工作中角色定位、作用等方面研究受到廣泛的關注。各高校當前逐漸形成了“以專職心理教師為主,兼職心理教師為輔,輔導員為骨干,學生朋輩為補充,全體老師為基礎”的心理育人工作團隊。丁閔江指出新時期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符合大學生的現(xiàn)實心理需求,并提出建立“四合一”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即學校心理中心(朋輩)、學院心理輔導站(朋輩)、班級心理委員(朋輩)、宿舍心理信息員(朋輩)的四級心理輔導模式[5]。輔導員作為高校心理健康體系中的中間力量,對上需要落實學校、院系心理育人政策,對下需要參與并指導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應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在心理育人,乃至高校三全育人的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心理委員作為班干部,是協(xié)助輔導員管理班級事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助手,二者也同屬于“四合一”朋輩心理輔導中的重要載體。筆者認為未來心理委員隊伍建設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在朋輩教育中的作用?!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明確指出黨團和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等九項內容是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一方面,培養(yǎng)和開發(fā)優(yōu)秀的學生朋輩資源,屬于輔導員的重要工作職責內容;另一方面,心理委員隊伍中朋輩教育的實施,也必須要在輔導員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輔導員需要結合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特點,有針對性指導班級心理委員開展活動,在朋輩心理輔導過程中做好“指導者”、“參與者”兩個身份,即作為“指導者”指導心理委員在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解釋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作為“參與者”參與到心理委員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過程,走進班級學生內心世界,做好學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助力心理委員隊伍和輔導員隊伍共同成為學校育人的重要力量。
縱觀我國高校心理委員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國推及過程,經過了幾十年的發(fā)展,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制度。從人人避之不及到人人喜歡、爭做心理委員現(xiàn)象的轉變,體現(xiàn)的是大學生、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的逐漸轉變。朋輩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應用背后都處處體現(xiàn)心理委員隊伍建設、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特征,這也與當前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質上是契合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線上+線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模式的出現(xiàn),都對心理委員隊伍的發(fā)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進一步推進朋輩教育在心理委員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實現(xiàn)朋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這都是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