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內容主要包括修身養(yǎng)性;勉勵讀書;治學謙虛;勤儉持家這些內容。當代的家庭教育問題突出,應該學習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培養(yǎng)善良健全的人格為目標,汲取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
關鍵詞:曾國藩家書;傳承?;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7-477
從古至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達官貴人,難盛三代。但是歷史上曾國藩家族卻世代興盛。其中原因,不得不說到曾國藩世代相傳的家庭教育思想。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給親人所寫的家書之中?!对鴩視肥且槐緦氋F的書信集。這本書信集蘊含著做人之道、持家之道、家族興盛的人生智慧。近1500封家書具有極其有力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平淡中蘊含著深刻涵義,這使得《曾國藩家書》得以世代流傳。
一、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淵源
第一,曾國藩思想來源于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學說為核心,融眾家之精華。曾國藩從小就在家庭中耳濡目染,誦讀穎悟,入書塾讀書也是非??炭嗾J真,才智過人,他對經(jīng)、史、子、集廣泛涉獵,多處求學,先后求學于漣濱書院及岳麓書院。從其求學歷程中,可以看到曾國藩一直以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研習精深。曾國藩終生推崇儒學思想,信奉并傳揚孔孟的仁、義、禮、智、信,其中忠、仁、孝的思想是曾國藩家教思想重要部分。從他給長子所寫的家書:“余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1]616可以看出,曾國藩把這條基本要求,鄭而重之地作為家訓,首先“不忮不求”,是精英教育的基本要求。對普通人,曾國藩很了解人性,實際上沒這么高的要求。其次,精英教育的目的,在前現(xiàn)代社會,就是做官。再次,曾國藩在家訓中提出的這個要求,既是怎樣做一個好人,更是怎樣做一個好的精英,為之后怎樣做一個好官打基礎。但是曾氏對儒家學說并不是全部吸收和接納,他在傳承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融合實踐提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重視家風的傳承發(fā)揚。曾國藩在繼承曾家重視傳承家風的基礎上不斷繼發(fā)揚它,然后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傳承給后人。這里不得不說到曾國藩的祖輩。曾國藩的高祖以勤勞致富,他的祖父告誡子孫“勤儉持家,注重家風,薪火相承”。他曾祖父也受其影響,一輩子勤儉持家。使家族興旺,他要求家人謹行八件事:早起、掃地、祭祀、親鄰、讀書、種菜、飼魚、養(yǎng)豬;良好的家世鑄造出曾國藩優(yōu)良的品質,曾國藩不僅繼承了先輩傳承下來的優(yōu)良家訓,而且把家訓歸結為八個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這八個字也成為家族流傳下來的治家寶典。
二、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
第一,注重品德修養(yǎng)。曾國藩十分注重修身養(yǎng)性,以儒家思想來修正自己的品格,不僅每日三省悟身,也教育子女學習古賢智者,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和品行。曾國藩向子女們提出了四個要求:“一曰慎獨則心泰;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1]一是人在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才能在為人處事時泰然自若,二是對萬事萬物都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才會使得自己身心強壯,三是有著一顆慈悲之心才會使相處的人身心愉悅,四是辛勤勞作才會讓神明受益。
第二,勉勵讀書治學。曾氏家族十分重視讀書的重要性。曾國藩認為腹有詩書氣自華,他鼓勵孩子們努力讀書,希望他們?yōu)椤白x書明理之君子”。曾國藩給年僅九歲的小兒子寫信說讓他好好學習,惟學習才能成為真君子。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出自己的學習觀念“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若不能發(fā)奮自主,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1]8。意思是,要有學習的決心,不為外界的環(huán)境所動,不管學習場所的好壞,也不管你是在做什么,只要有學習的決心和求知的欲望,你就能讀進去書,反之,要是沒有學習的心,就算坐在教堂里上課也是沒有作用,白白費時間。
第三,倡導虛心治學。曾國藩十分注重子女學習的態(tài)度。他告誡子女“吾人為學,最要虛心”曾國藩雖才華出眾,但他十分謙虛,在和子弟研習過程中,他也總是反思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從來不會自夸自擂。在皖南生死攸關之際,他仍然堅持給子侄寫信強調治學態(tài)度要“謙勤”信里這樣說:“謙者驕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驕奢淫逸四字,惟首尾二字尤宜切戒”[1]184。曾國藩說尤其需要注意“驕”和“佚“,戒嬌戒奢,保持謙虛謹慎和樸素大方,用刻苦努力戰(zhàn)勝驕傲安逸。
第四,勤儉持家的思想培育。曾國藩認為勤勞節(jié)儉是一個家族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因素。曾國藩給他兒子寫信:“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盵1]332做官的人家,由節(jié)儉到奢侈容易,但是奢侈返回到節(jié)儉就很難。你年紀輕輕,一定不能養(yǎng)成虛榮懶惰的壞習慣,無論屬于社會的哪個階層,無論家族大還是小,只要你勤苦儉約就會新旺,但是驕奢懶怠,就會落個衰敗的下場。曾國藩在信中告誡兒子:“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盵1]430他謹小細微地教導兩個兒子,作為官宦子弟必須要勤儉節(jié)約,如果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沾染富貴習性,就難以有所成就。曾氏對女兒的要求也同樣嚴格。他告誡女兒不要太注重服飾裝扮,衣服不要過多,也不要過于華麗,要簡樸一點。而且有超出他那個年代財產(chǎn)不流傳給子孫的遠見卓識。他認為子孫后代有能力也用不著自己的財產(chǎn),要是子孫后代沒出息,留下財產(chǎn)也沒用,還是會敗光的。
第五,總結祖訓。曾國藩把祖?zhèn)骷矣枤w結為八個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1]191。
這八個字雖然看起來非常的簡單樸實,但是細細品研,可以感悟到這幾個字不僅包含物質上的保證,還強調了精深層面的富足。曾國藩是一個十分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人,在他的眼里,生活無小事,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也反映這個人的生活習性以及個人品格。曾國藩從自己的祖輩吸取經(jīng)驗,總結祖訓,傳承給后人。雖然他離世已久,但是他的思想?yún)s被世代相傳,子孫后代大有建樹,曾家就是憑著這注重細節(jié)的精神興隆長盛。
參考文獻
[1]曾國藩家書[M].中國華僑出版社,1994.
[2]王淑珍.淺析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淵源[J].許昌學院學報,2007(6).
[3]嚴俊杰,黃正泉.淺析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J]船山學刊,2007(4).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話語轉換研究》(MKS2011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文蕊瑞(1997—),女,云南文山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李曦(1972-),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碩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