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婷
(遼寧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是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構成基礎,其中很多教育思想、觀點至今仍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當下,面臨變革和轉型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賦予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新的時代內涵,探究其當代價值及對我國當代教育具有的借鑒意義。
先秦是指我國古代周朝到戰(zhàn)國這一歷史時期,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的優(yōu)秀思想養(yǎng)分對當代教育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與價值。本文主要探究孔子、孟子和荀子這三位先秦儒家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內容及借鑒意義。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可以從個人和社會兩個角度來理解,總體而言,可以用《大學》中“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概括,其中“格物、致知、修身”是從個人層面提出的,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從社會層面提出的?!墩撜Z·憲問》中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也就是說要力求做到這三點“求仁”,而后成為“君子”??鬃又鲝垺芭e賢”,“學而優(yōu)則仕”。他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即要求“君子賢人”要做官,要施“仁政德治”,造福百姓,繼而達到“克己復禮”。孟子和荀子基本繼承了孔子關于教育目的的思想,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從整體來看,“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是先秦儒家教學的教材,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篇第八),強調《詩》《禮》《樂》在教育內容上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稌肥菤v史,《易》是規(guī)律,《春秋》是政論,同時都是先秦儒家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從課程設置來看,孔子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作為教學科目和課程。《論語·述而》中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后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內容?!睹献印す珜O丑》中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的“大丈夫”精神;《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愛國情懷;《孟子·盡心上》中的“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自省”精神等等,都是先秦儒家道德教育內容的典型[1]。《荀子·儒效》篇云:“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強調了道德實踐的重要性。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蘊含著一個龐大的方法論體系,其中主要的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幾種:第一,“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論語·先進》中說:“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這是說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第二,啟發(fā)式教育方法?!墩撜Z·述而》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教學;《荀子·修身》中荀子也有相關的主張,即“補偏救失”。[2]第三,環(huán)境育人的教育方法?!睹献印るx婁下》中說:“中也養(yǎng)不中,才也養(yǎng)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荀子·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都在說明先秦儒家思想家們普遍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教育的重要作用。第四,榜樣示范的教育方法?!墩撜Z·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荀子·君道》篇中又再次指出:“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后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說明在教育過程中要樹立一個“正人君子”,注意榜樣示范的作用。第五,自我教育的教育方法?!睹献印す珜O丑》中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這是先秦儒家思想家對于自我反思、自己教育自己思想的典型代表。第六,重視實踐的教育方法?!把孕幸恢隆笔恰墩撜Z》中的一個重要思想?!睹献印けM心上》中說:“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行”;《荀子·儒效》中說:“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說明先秦儒家思想家十分重視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其教育思想中的優(yōu)秀組成部分在今天依然為當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鑒價值,孟子主要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荀子則在二位先賢的基礎上,融合戰(zhàn)國時期的諸多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體系。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fā)展,具有很多共性、相通的基本特征。
孔子首創(chuàng)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孟子·告子章句下》中說:“人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性惡》中說:“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這些都說明了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對象不分貧富貴賤、社會階層、智商高低,都可接受教化。以無差別對象化辦學為教育方針,打破了奴隸主貴族的“教育特權”,使平民和奴隸也可以入學接受教育,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盡管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適應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需要,但是,主張教育對象廣泛性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全社會素質的提高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時代意義。
先秦儒家的教育內容涵蓋了德、智、體各個方面,兼顧了文化知識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這三大方面,而且還形成了一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互動的整體。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尤其重視道德教育,主張人治,所以其教育思想的共性就是強調君主的“德行”,這反映到個人層面,就要求個人通過“道德”進行自我約束??v觀先秦儒家教育思想體系,德育是根基,先秦儒家所提出的教育主張都是在“實現道德”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雖然當時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家普遍輕視體力勞動以及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繼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也較少提及美學教育,但其教育內容的設置仍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先秦儒家的教育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師教的方法,一類是學生學的方法。這兩類方法相互獨立又相互銜接,共同構成了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方法體系??鬃邮讋?chuàng)了一系列教學方法,從教師教的角度來看,有“因材施教”、啟發(fā)教學、重視環(huán)境作用、樹立榜樣、自我教育以及“言行一致”的方法等等;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看,有“學思并重”、誠實治學、“不恥下問”“選善從之”“學而無厭”的方法等等。孟子和荀子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孔子的教育方法的同時,又發(fā)展了孔子的教育方法。孟子的教育方法主要集中在道德教育上,比如孟子提出了“持志養(yǎng)氣”“動心忍性”“存心養(yǎng)性”和“反求諸己”等方法。曾流行一時的挫折教育法就是孟子首先提出來的。荀子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和嚴格的標準,他的教育方法主要集中在學生學的層面,比如他提出的“工具”論等等。
盡管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是培養(yǎng)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人,但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蘊含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對現如今來說,仍然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早在2000 多年前,先秦儒家教育家就著重論述了“人”的重要性,這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有一定的理論淵源,所以,我們要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充分做到“以教育對象為本”。這就要求教師要秉承“情感教導”理念,對教育對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教育工作者應該成為教育對象值得信賴的良師,成為教育對象可以敞開心扉傾訴的益友,讓尊重與理解成為解決問題和實施教育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活動和思想傾向,滋潤人的心靈,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同時,也要注意的是,在從傳統的以政治教育為主的教育理念轉變?yōu)楦雨P注人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的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學校要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積極構建心理咨詢平臺。
從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教育內容是為了教育目的服務的,而當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根本任務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應該大膽革新教育內容,優(yōu)化教材結構,與時俱進,回應時代的要求。一方面,不斷地將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納入到教育內容中去,比如生命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實踐能力培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等,融入富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另一方面,將舊內容進行新解讀,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雖然源自于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但是我們要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并在時代視角下進行重新審視。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代表所有的內容都可以不加選擇地“塞”到教育內容中去,還應該突出個性化教育,突出教育的重點,使教育的內容更富有針對性,否則就會模糊這一學科的界限,難以發(fā)揮其主導作用。
我國傳統的教育方法大都還依賴理論講授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我們應該吸收和借鑒先秦儒家教育方法的精華,加以探索和研究,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打鐵還需自身硬”,教育工作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和強大的人格魅力,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成為學生的榜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可以處于客體地位,運用啟發(fā)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著重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同時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和獎懲制度,建立較為完善的評估機制。還要充分重視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大力優(yōu)化起直接作用的教育微觀環(huán)境,主要是學校環(huán)境、社會組織環(huán)境和同輩群體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于成長和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空間。此外,積極建構實踐教學體系,定期組織“三下鄉(xiāng)”“走基層”等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經過實踐的運用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方式[3]。
孔子的游列各國和荀子的稷下學宮,有效地促進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為先秦儒家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微媒體、自媒體、“互聯網+”的背景下,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更不能忽視它的積極影響。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有媒介意識,能夠熟練地掌握新媒體應用的相關技術,善于利用QQ、微博、微信、MSN、抖音、快手、慕課、微課等媒體平臺,傳播先進思想,掌握思想動態(tài)。其次,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掌握社會輿論導向,提升主流話語權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最后,大力優(yōu)化網絡教育的環(huán)境,并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總之,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內容非常豐富,盡管存在著一些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思想,但很多教育理念、教育內容體系、教育原則方法等等對當代教育來說仍然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我們一定要以辯證的、批判的眼光審視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其中優(yōu)秀的內容進行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揚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優(yōu)秀成分,使之更好地為我們當下的教育事業(y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