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穎文
一、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要求
(一)教育功能
相對于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小學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具有間接性。它影響班級內(nèi)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行為風格,影響學生的價值觀與人際關系,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
(二)凝聚功能
小學班級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班級全體成員在相處過程中形成共同的理想、抱負和價值觀。這種對班級的認同感會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其積極參與班級日常管理,進而增強班級的自豪感與使命感。
(三)制約功能
班級中的成員自覺遵守班級規(guī)章制度,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契合班級文化。這就是小學班級文化的制約功能。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著班風的建設、班規(guī)的制定和班級輿論的形成。
(四)激勵功能
班級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其在活動中鍛煉自我、表現(xiàn)自我,從而擁有樂觀的情緒、刻苦的精神,以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這就是班級文化的激勵功能。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概述
(一)小學班級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
小學班級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小學班級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具體可感,屬于顯性文化;小學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現(xiàn)于小學生的精神風貌,屬于隱性文化。
1.小學班級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班主任與小學生一起動手布置教室,合理利用每一塊墻壁與每一個角落,共同營造有文化特色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步入教室,感受到濃烈的文化氛圍與歸屬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享受學習樂趣。
2.小學班級制度文化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學班級制度文化可以制約班級各類活動的開展,具有規(guī)范作用。有了制度文化,才能對學生在校表現(xiàn)進行量化評價,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班主任應依據(j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遵循小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生共同制定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班級制度。
3.小學班級行為文化
小學班級的行為文化具有外顯性,它是小學生在班級中表現(xiàn)出來的特定行為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班級價值取向。班主任應根據(jù)班級奮斗目標與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設計生動活潑的班級活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與行為習慣。
4.小學班級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在小學班級文化系統(tǒng)中處于核心地位,它是小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行為習慣與風貌。小學班級精神文化體現(xiàn)于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藝術審美等人文因素中。良好班風一旦形成,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影響著班內(nèi)的每一位學生。
(二)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
1.促進學校文化發(fā)展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學校文化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班級是學校組織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展示學校文化的重要窗口。學校文化引領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反過來促進學校文化發(fā)展,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2.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共同制定班級奮斗目標和班紀班規(guī),布置教室。班主任根據(jù)班級特點開展系列班會課與班級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增長知識,鍛煉能力,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升。
3.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生年齡較小,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處于主導地位,引領學生朝正確方向發(fā)展。學生遇到困難,班主任及時調(diào)整活動進程,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幫助學生跨越鴻溝。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班主任的綜合素養(yǎng)勢必得到同步提升。
三、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
(一)小學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策略
1.讓墻壁說話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在教室里設置“每月之星”展示區(qū),展示當月在學習和生活各方面表現(xiàn)突出或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為班級成員樹立榜樣,激發(fā)熱愛學習的情感。墻壁上還可以開辟“作品展示”專欄,張貼學生優(yōu)秀的書法、繪畫、手工等作品,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消除學習疲勞?!皹s譽殿堂”也是教室里不可缺少的板塊。一張張經(jīng)過班級成員共同努力而獲得的獎狀,使學生充滿自豪感,讓班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班主任應在教室環(huán)境布置上多花點心思,與學生一起營造干凈、舒適、美觀的特色文化景觀。
2.讓角落充滿生趣
班級角落多用于放置清潔工具和垃圾桶,陰暗潮濕,影響教室的美觀。班主任可在有陽光的窗戶邊設置“小小生物園”,讓學生將喜歡的各種小盆栽帶回教室,還可以養(yǎng)一缸活潑可愛的小金魚。各小組輪流照看生物園里的植物與小動物。生機盎然的生物園讓教室充滿活力,學生課間有欣賞的景觀和閑聊的話題,更愛自己的班集體。教室里還可以開辟一個角落作為“圖書角”,營造班級閱讀氛圍。班上每位同學選擇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書帶回教室,分門別類放在書架上。選出兩名圖書管理員,每天負責整理書架,登記課外書借閱與歸還情況。課外書一個月更換一次,月末評選“最受歡迎書籍”,激發(fā)學生捐獻書籍的熱情。
(二)小學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策略
1.制定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
擁有科學、合理、符合班級實際情況和學生年齡特點的班級管理制度,能讓班級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可利用班會課,先讓學生知道班級制度的重要性,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共同起草班規(guī)。接著,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討論所得,班主任組織全班同學逐條分析與修改,最后匯總成班級管理制度。制定班級制度需凸顯民主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班級制度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學生才愿意自覺遵守。
班主任不可能把所有時間都放在班上,不可能關注到班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因此,組建一支有擔當、能力強的班干部隊伍尤為重要。班主任可舉行班干部競選活動,遴選出一批有責任心、做事認真負責的班干部隊伍。在履行職責前,對班干部進行任職前培訓,讓他們具有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能力。班主任應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聽取小干部們的匯報,肯定有實效、有創(chuàng)意的管理措施,幫助他們解決管理難題,放權給班干部進行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系統(tǒng)、有序。
2.制定合理的班級考核制度
為了關注學生整個學期各方面的表現(xiàn),班主任可將班級制度的每個要素納入評比中,期末算出每位學生的總分,從而進行量化考核。有的學生由于智力原因,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如果他能自覺遵守班規(guī)、關心集體、樂于助人、積極參加班級各項活動,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分數(shù)。這樣更能調(diào)動班級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彰顯正能量。
考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劃分等級,而是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勢,制定下一個奮斗目標,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輿論和互幫互助的良好班風。評價的方式可多種多樣,充分體現(xiàn)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的教育思想。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設立小組評、同桌互評、個人自評。多維度的評價方式,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避免一言堂現(xiàn)象出現(xiàn)。
(三)小學班級行為文化建設策略
1.開展系統(tǒng)的主題班會
班會課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解決班級問題的有效途徑。班主任根據(jù)班級奮斗目標設計系列主題班會,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智慧與力量,讓小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提高認識,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民主意識,鍛煉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形成優(yōu)良的班風。低年段的班會課應圍繞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進行;中年段的班會課可引導學生學會感恩;高年段的班會課進行理想教育,鼓勵學生努力拼搏。
2.舉行有趣的班級運動會
小學生精力旺盛,舉行班級運動會可以增強體質、培養(yǎng)競爭意識、增強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班級運動會具有鮮明的娛樂性,能起到鍛煉身體、活躍班級氣氛、增強班級歸屬感的作用。學校運動會以田徑項目為主,班級運動會則傾向于好玩的游戲,如“二人三足”“趣味接力跑”“拔河比賽”“運球接力賽”等。學生在游戲中釋放學習壓力,認識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團隊意識。
(四)小學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前提。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生生間互幫互助,這樣的班集體團結而溫馨。良好的師生關系應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班主任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除了懷揣愛心,還需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懂得與學生溝通的方法,做到為人師表、亦師亦友。
2.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
班級奮斗目標是學生共同進步的愿景,擁有共同目標的班集體才有集體榮譽感、幸福感與歸屬感。小學班級奮斗目標應有系統(tǒng)性,分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小學班級奮斗目標應具體化,根據(jù)國家教育方針、學校育人目標和班級實際情況細化為可以實施的層層分解目標。在實現(xiàn)個人目標、小組目標和班級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對班級的感情上升為集體責任感。
3.家校共育,合力提升班級面貌
班級內(nèi)每月舉行一次“家長大講堂”,邀請家長進校參與班級活動。當醫(yī)生的家長向學生普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知識,示范“七步洗手法”和“如何正確佩戴口罩”;當廚師的家長傳授日常小菜,如“煎荷包蛋”“牛肉炒西紅柿”“冬菇蒸雞”“蒜蓉蒸排骨”“上湯菜心”等;當警察的家長告訴小學生如何識別壞人,防拐騙,學習自救等。班級還可以每個學期舉行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家長坐在教室里感受孩子的學習生活,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從而更配合班級教育工作。
【廣州教育學會2020年教育科研課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策略研究》,課題編號:(KTLX12020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