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瓊
摘 要:“雙減”政策不僅對義務階段教育提出了“雙減”要求,同時也強調要做好3-6歲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其中明確禁止對學齡前兒童開展任何學科類培訓,不管是線上培訓,還是借助其他任何形式組織相關培訓,并且對于面向學齡前兒童的任何培訓機構,都不再進行審批。在此形勢下,對幼兒園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诖?,本文主要針對“雙減”政策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挑戰(zhàn)及對策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 幼兒園 教學工作 挑戰(zhàn) 對策
1 引言
“雙減”政策的落地,使得教育企業(yè)遭到重大損失,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執(zhí)行政策,監(jiān)管措施也更加嚴格。該政策的實施,不僅是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變革,也是對教育觀念的創(chuàng)新,更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了保障每個孩子健康成長所作出的重大舉措。2012年,教育部為了防止對學前兒童進行超前教育,出具了相應政策,以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并引導廣大家長能夠學會科學育兒。但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而如今“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幼兒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新的挑戰(zhàn)。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大部分時間除了在家里,其他的時間都在幼兒園,所以幼兒園的教育同樣應該引起家長、社會的共同關注,只有安全穩(wěn)定的幼兒園環(huán)境,孩子才能有一個快樂、安全的同年,家長才能安心工作,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而幼兒園的教育本身就是側重幼兒智力的啟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雙減”政策針對義務階段的學生提出和實施,以其為輻射范圍,下至幼兒,上至高中大學或多或少受其去影響和啟發(fā)。
幼兒園相對是一個封閉的場所,是孩子啟蒙和快樂成長的基地,對于幼兒園來說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興趣以及從下培養(yǎng)活躍的思維和靈活的手腳,之后才是對學生身心的培養(yǎng)和呵護,幼兒階段的孩子本身好玩的天性以及自身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只是對錯,所以園內園外的任何因素都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阻礙,相比于其他教學階段,對于幼兒園來說,雙減政策更多的是對管理者和幼兒教師的挑戰(zhàn),他們需要更多的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考慮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德智體美勞等因素的全面安排,以便于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2 “雙減”政策實施的重要意義
2.1 堅守公益屬性
基礎教育是國家提供的公共產(chǎn)品,而不是資本賺取利益的渠道。不管是幼兒園教育學,還是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都不能將教育事業(yè)當作逐利的產(chǎn)業(yè),或者獲取經(jīng)濟利潤的工具,而應始終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說,其基礎是教育的公平性,不能讓教育成為一些有錢人的專屬。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不斷提升教育質量,購建公平的基礎教育服務體系,才能真正讓廣大群眾滿意?!半p減”政策的落實正是有效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不僅能夠有效杜絕逐利性教育的開展,禁止專屬教育的出現(xiàn),也能減少家庭教育的成本。
2.2 糾正教育觀念
受到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家長由于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從學前教育階段就開始不斷對孩子施加壓力,借助思維訓練班或者學前班等各種形勢,讓孩子進行學科類培訓,嚴重扭曲了教育觀念。而“雙減”政策的實施,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對這種教育觀念的糾正。首先,是對教育初心的糾正。教育是基于立德樹人進行的,而不是孩子之間的各種競爭。因此,要積極宣傳這一點,引導各界關注對孩子進行減壓,尊重孩子的休息權,讓孩子健康成長[1]。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保障教育應有的價值。其次,是對違規(guī)競爭的糾正,各個地區(qū)和不同的家庭,為了在升學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為各種違規(guī)教育行為創(chuàng)造機會,若不能有效制止這種行為,整個教育領域就陷入了這種功利化的困境?!半p減”政策的實施就是一項能夠恢復良好教育生態(tài)的重要舉措。最后,是對超前學習的糾正。學校教育本身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人才的重擔,相關的各種校外培訓機構只是輔助教學,但當前已經(jīng)成為和校內教育同樣重要的教育主體。這種超前學習其實存在嚴重的危害,不僅讓孩子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還對教師教學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如五歲的小紅上幼兒園中班,本來應該是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時期,但小紅沒有時間,她所有時間都需要學習,課下和假期她的父母都給她報了各種培訓班,有英語班、鋼琴班和珠算班,所以小紅經(jīng)常感到不快樂。小紅也和父母抱怨過不想上這么多培訓班,但媽媽卻說是為了她將來的前途。因此,小紅不得不繼續(xù)上培訓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對學習感到厭倦,也不能認真聽輔導班老師講課。而到小紅上小學時,出乎父母意料,她的成績比較差。因為超前教育,而讓小紅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實施“雙減”政策,減輕孩子學習壓力,才能更好的促進兒童個性發(fā)展,健康成長。
3 “雙減”政策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挑戰(zhàn)
3.1 對教師專業(y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政策的實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待在校園里,但讓學生投入校內學習只是一條路徑,真正讓政策能夠發(fā)揮實效的關鍵還是教師。因此,教師必須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不僅讓孩子愿意待在學校,還能夠提升其學習成效。教師需要采取新穎的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授課工具,提高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同時,課后還需組織相應的主題活動,促進孩子特長的發(fā)展[2]。不僅要幫助孩子掌握基礎的學習內容,還要促進孩子多元能力的發(fā)展,保障其健康成長,而且還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對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這就對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不斷提升自我。
3.2 對教師溝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最基本的教學能力能夠讓家長對其有初步的信任,而良好的“共情”能力才能完全獲得家長的信任。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單單依靠教師是不夠的,還需要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其學會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工作當中,成為幼兒園教學的助力。這不僅對教師的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增加自身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推進學校教育。
3.3 對教師個人能力的挑戰(zhàn)
隨著課后服務的落實,學生在校時間延長,也在無形之中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這也化激化教師職業(yè)角色和個人生活上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直接關系到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預期[3]。教師們在兼顧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基礎上,還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這不僅需要教師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也需要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有效協(xié)調。
4 應對策略
教育不僅是教師一方面的事情,還應該是家長和社會需要共同關注和支持的事業(yè),現(xiàn)今的許多家長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不斷發(fā)展的經(jīng)濟大背景之下,對幼兒進行超前教育,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隨之而起的許多幼兒培訓機構并不比小學初中的課后輔導的教育機構少。因為自身的遺憾和時代帶來的一種壓迫感使家長對幼兒的童年進行了“壓榨”,除去周一至周五的幼兒園上學,周六周日幼兒還得去各種繪畫、舞蹈、跆拳道等類似的興趣班,讓幼兒苦不堪言,美好的童年被種種訓練充斥著,對于一個5、6歲的孩子來書是殘忍和不科學的。不可否認,孩子的各面學習需要從小抓起,但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幼兒教師的正常授課一般能夠正常滿足一般兒童對于知識和能力以及活動各方面的需求,至于其他額外的培訓需要家長建立在學生幼兒園之外多余的需求和興趣決定,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除此之外,社會上許多幼兒培訓機構并沒有專業(yè)的合格證書,訓練沒有按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循序漸進進行,部分甚至為了業(yè)績急于求成,對學生的身心產(chǎn)生不可逆的影響和后果。因此,筆者認為應對的策略需要從教師和家長以及社會機構和教育部門三大方面進行探究。
4.1 教師方面
4.1.1 加強對“雙減”政策的正確認識
首先應客觀分析,冷靜對待。要實現(xiàn)社會公平,其基礎在于教育公平。我們國家一直關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雖然一直倡導給學生減負,但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也違背了教育初衷?!半p減”政策背景下,幼兒園管理人員應引導整體教職工正確認識該項政策。其次應理性應對。減負不是消除負擔,更不是取消考試,而在于提高教學質量。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壯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選拔機制、學生身心差異以及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影響[4]。因此,幼兒園管理者應理性應對,堅守教育本真。最后應踐行教育規(guī)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樹人,并遵循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做好課后育人、科學制定評價方案、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面對“雙減”,幼兒園管理者應積極引導教職工堅持踐行,為實現(xiàn)“雙減”目標奉獻自身的一份力量。
4.1.2 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
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首先要從備課著手,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將中心放到課件的調整上面。幼兒園學習負擔過重主要源于超前學習,對課堂教學生態(tài)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減輕培訓負擔,孩子就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當中,這樣教師就可以明確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半p減”政策下的教學活動,應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以及組織各種帶有一定趣味性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當孩子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并通過多種感官進行探究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上學生獲得的成長,遠遠超出課下的培訓。因此,教師要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究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1.3 提高教學成效
兒童天生具有創(chuàng)造、語言和探究的學習需求。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應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情境,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探究,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其自身學習效率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建設者,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分享不同的思考和觀念,交流雙方的情感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實現(xiàn)知識的共享。同時,教師應將課堂進行適當?shù)牧舭?,讓學生進行練習,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不足。教師要重視作業(yè)設計,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結合這個時期的學習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新作業(yè)設計,設置分層作業(yè)或者個性作業(yè)等,有針對性的設計作業(yè),嚴禁出現(xiàn)無效性作業(yè)[5]。另外,教師應通過這些不同的作業(yè)設計,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權利。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業(yè)的真正功效,讓學生自愿完成作業(yè)。同時也不能忽略作業(yè)反饋,及時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解疑答惑,并給予作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鼓勵,讓作業(yè)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除此之外,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教師應為學生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案,客觀評價不同孩子的成長狀態(tài),保障孩子健康成長。并且要向家長及時進行反饋,從各個方面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4.1.4 做孩子成長的引領者和觀察者
教師需要明確,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游戲模式而不是高強度的教學模式?!半p減”政策的實施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加強孩子對多維度技能的掌握。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讓其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也能從容面對。在幼兒園階段,能讓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教師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保障自身各項技能的達標,具備充足的知識儲備,更重要是以正確的教育觀念引領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同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在日?;顒又幸⒁怅P注每一個孩子,了解他們不同的成長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的成長計劃。只有教師的心中掌握著每個孩子的成長狀況,科學進行引導,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重視,進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在一次活動學習過程中,小剛在疊圓片,他想要疊得最高,就一直嘗試用各種方法來疊,但每次都會倒,周圍有孩子發(fā)出笑聲,小剛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教師在這時趕緊說“再試試,你一定可以的。”然后小剛就又嘗試了一種新的辦法,但同樣又倒了,小剛瞟了老師一眼,老師朝他鼓勵的笑笑。然后小剛又接著嘗試,最終終于疊出了最高的圓片,小朋友們都為小剛鼓掌,小剛有點羞澀的笑了,教師發(fā)現(xiàn)在這之后,小剛明顯更加樂于學習,并且學習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之后的學習也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始終都會明確自身的發(fā)展方向,不會人云亦云,受到別人的影響。
4.2 家長方面
改變觀念,科學育兒。家長必須明確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的一生的重要性,應該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放下強加在孩子身上的執(zhí)念,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有選擇地進行培訓和學習。家庭是幼兒地啟蒙樂園,雙減政策地初中也是希望家長和學生在教師和學校所創(chuàng)造地寬松的環(huán)境和時間里能夠合理地協(xié)調親子關系,培養(yǎng)親子感情,形成更加和美的家庭,以此適應建設和諧、美麗的現(xiàn)代社會的倡導。因此,家長可以在空閑時間帶孩子做一些簡單的益智游戲,例如:一起猜謎語、在家里做游戲,或者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加的拓寬孩子的事業(yè),在這些過程中家長可以很好的從不同方面更加了解孩子,從而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且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所在進行長期的培養(yǎng)。
4.3 幼兒培訓機構極其管理部門方面
許多培訓機構被商業(yè)化了,因此每次一到幼兒園上下學時期就會有通過各種贈送幼兒教材和教輔資料、練習冊、文具等手段變相的發(fā)布廣告以及給家長進行關于機構的推銷,從一定程度給家長造成一種育兒焦慮和起跑線落后的恐懼,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事情,所以其管理部門應該嚴令禁止這種現(xiàn)象。加上,部分教育機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因為對幼兒進行不正當和不科學的訓練導致學生身心受阻甚至終身抱憾,這是管理部門監(jiān)督不力、管理不嚴讓各大不合法和不專業(yè)的教育機構開拓市場的結果,所以從源頭治理,需要教育部門對這些以學齡兒童為主體的思維訓練、心智鍛煉、幼兒升小學的銜接輔導班等線上線下機構進行仔細嚴格的審批并進行查處。只有這樣幼兒園才能成為幼兒的主要的成長天地,才有便于教師根據(jù)國家的政策和理念以及幼兒的教育目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職業(yè)技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家長也可以不再幼兒園、家里、輔導班幾頭跑,在減負的同時節(jié)約家長的育兒的一些不必要的花費,同時幼兒能夠更好更優(yōu)質的享受自己的快樂童年。
總而言之,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發(fā)育的基礎時期,雖然只有三年時間,但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卻對孩子的終身發(fā)展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是注重孩子對知識的掌握,而是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加強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各種社會形勢下,都應堅守教育的初衷,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學習,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優(yōu)良的品質,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影.政策前迷茫的家長們:需要對抗的,不只是游戲[J].留學,2021(16):32-35.
[2] 劉艷.雙減政策下的教培行業(yè)轉型趨勢與新風口[J].中國商界,2021(09):32-33.
[3] 張鳳燕,張茜,郭玉敏.“雙減”護航孩子成長[N].張家口日報,2021-09-07(003).
[4] 樊未晨,蘇菁菁.“雙減”之下 教育還要迎接哪些挑戰(zhàn)[N]. 中國青年報,2021-09-06(005).
[5] 王晨曦. 落實“雙減”政策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N]. 陜西日報,2021-08-1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