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丁真大紅大火,是有理由的。其一,人們厭煩了那些“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卻似同年同月同醫(yī)生”的精致美顏產(chǎn)品,突然看到這種毫無修飾的“甜野”男孩,怎能不心曠神怡?其二,人們厭煩了那些千人一面的所謂“城市形象大使”,突然看到一個地方把土生土長、帶著濃厚地方氣質(zhì)的普通人當名片,怎能不眼前一亮?其三,人們厭煩缺乏想象力的營銷套路,如荊州“最大關(guān)公像”那種刻意求大,如“武則天他媽”那種歪門邪道,這種從腳下土壤和帶著煙火氣的人身上發(fā)掘創(chuàng)意的平民傳播方式,怎能不脫穎而出?
丁真的火爆中,包含著“困在系統(tǒng)中”的人們對原野、詩和遠方的想象,丁真身上被賦予了一種關(guān)于男版李子柒的情感投射。諸種情感,推動著這個符號迅速爆紅。
但我總覺得,紅得太快,紅得超過了其本身的價值。為丁真考慮,還是不要過度消費他,不要讓傳播超過實力。挺佩服丁真及其所在的單位,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流量紅利,他們表現(xiàn)出了難得的克制,拒絕了選秀公司和綜藝節(jié)目的邀約,不接受過度消費。他們的回應太清醒了:別人會彈吉他彈鋼琴,他會什么?放牛。這對他不公平。
不要讓宣傳超過了實力,否則就會被流量反噬。丁真做過什么特別的事,有多少可以撐起流量的才華?沒有,他只是露了一下臉,只是他的面孔、生活和身后的日常,觸動了網(wǎng)絡上的某些興奮點。這種爆紅,是自身無法掌控、任由他者涂抹、消費的紅,是如果缺乏克制就很容易迅速透支燃盡的紅。
從我多年對流量的觀察來看,流量有兩個規(guī)律:缺乏自律無剎車,溢出主體向狂歡。
第一個規(guī)律,流量沒有剎車,只會一路狂奔,直到燃盡最后一點剩余價值并走向反面,在反面中再收割一次流量,這是流量“贏兩次”的邏輯。所以,我們很少見到“流量網(wǎng)紅”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的,成于流量,往往也淹沒于流量,當人們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時,流量收不住手,直到炒臭、炒糊才會罷休。
第二個規(guī)律,流量總會溢出并脫離主體。炒著炒著,很多流量就跟丁真本身無關(guān)了,選秀公司、綜藝節(jié)目、代言、訪談,爆款文化工業(yè)運轉(zhuǎn)起來,各取所需,借丁真成就自己。
好不容易出一個丁真現(xiàn)象,要呵護這個少年,不要把他當成流量工具,不要落進以往那些“掏空了他然后一笑而過”的流量陷阱。丁真不只是一個人,而代表著一個地方,地方要有撐得起這種形象的實力,這種流量才能成就一個地方。丁真現(xiàn)在還很單薄,生活在一個美麗而貧困的地方,讓他有更多時間讀書,接受教育,積累起能夠撐得起顏值的特長和才華,有能力去代言本地文化和風景,為地方脫貧攻堅做貢獻,那才會真正成為地方形象傳播的佳話。
別人會彈吉他彈鋼琴,他會什么?放牛。怎么辦?不是也讓他一樣去學吉他學鋼琴,重要的是讓他成為一個“用知識改變放牛命運”的人,而不是“被流量圍觀放牛命運”的人。知識帶給一個人的是永遠的內(nèi)涵,而流量只是暫時的、他賦的、不可控的。理塘很美,理塘人很努力,丁真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現(xiàn)象,背后是一個地方勤勞的人們脫貧攻堅改變命運的追求,這些,都需要超越流量去奮斗。
(摘自2020年12月2日《中國青年報》,豆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