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娟
摘要:活動教學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活動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指向動作的活動,其往往對應著學生的動作技能;二是指向思維的活動,其往往對應著學生的認知過程.大單元教學可以讓教師與學生站到一個更高的高度,能夠引導學生拓展建構知識的寬度、挖掘知識建構的深度,促進化學教學的有效開展,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品質,對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有促進作用.課本上的大單元要完成向實用的大單元的嬗變,最關鍵的是“活動”,只有設計出能夠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活動教學,大單元才能發(fā)揮其提供學生學習基礎、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jīng)驗、促進經(jīng)驗向知識轉變的作用。
關鍵詞:大單元活動教學;實踐研究;高中化學
前言:課程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之下,除了主流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之外,還有一些教學方式,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比如說活動教學.顧名思義,活動教學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式,這里所說的學生活動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指向動作的活動,其往往對應著學生的動作技能;二是指向思維的活動,其往往對應著學生的認知過程.真正有效的活動教學是同時指向這兩個層面的,因此對于教師來說,組織學生進行活動教學,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動作與認知的結合與發(fā)展.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大單元活動教學的實踐例析
通過大單元活動教學來促進學生建構知識、培育素養(yǎng),這也就意味著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設計,必須摒棄完全基于知識點的教學方式,倡導大觀念、大主題、大過程統(tǒng)領下的教學內(nèi)容重組及教學結構優(yōu)化,這既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自然需求,也是課堂教學的應然追求.在“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大單元的視角,并且設計出有效的活動教學,首先應當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從元素的種類切入,比如說告訴學生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100多種元素當中,除了稀有氣體之外,非金屬元素實際上只有十幾種,而且這些元素大多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部.而在地殼中,非金屬元素含量最多的則是氧和硅,雖然只有這兩種元素,卻構成了地殼的骨架;在空氣中,非金屬元素含量最多的則是氧和氮,它們則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除了這些非金屬元素之外,在人類的活動當中還產(chǎn)生了許多氣態(tài)氧化物(主要也是非金屬氧化物),比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等.在有了這樣的知識背景之后,面向這一大單元的知識所進行的活動設計,主要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一是通過對“二氧化硅和硅酸”的探究,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完成探究“二氧化硅(SiO)與氫氟酸、堿性氧化物和強堿的反應”等;二是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以及氯離子的檢驗;三是硫與氧的反應、二氧化硫溶于水時的反應……這里的描述雖然簡潔,但是其中學生的活動卻很豐富.此處大單元活動教學的體現(xiàn)在于,上述幾個組成部分當中的實驗活動組成了本單元教學的主線,學生可以沿著這條主線,將相關的活動以及活動的體驗綜合在一起,這樣的綜合可以促進學生對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理解.比如說,通過“二氧化硅(SiO)與氫氟酸、堿性氧化物和強堿的反應”這一探究性活動,學生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硅優(yōu)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還可以進一步通過探究認識到其結構等;通過氯水的漂白作用以及氯離子的檢驗,可以在此活動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化學認知,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在元素周期表中,與氯元素處于同一縱行的其它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從而建立起“鹵素”的概念.總之,這樣的一個大單元活動教學的開展,能夠促進學生更高效地形成認知體系,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等,從而實現(xiàn)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基于情境線的大單元教學模式
基于情境線的大單元教學模式是情境線在大單元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與應用。為了保證學生持續(xù)的做事,情境線在大單元中的融合必不可少。大單元教學設計針對大概念、大項目或者大活動,任何大概念、大項目或者大活動都會涉及一個相關的主題情境,主題情境分割為支線情境并對應涉及的概念群、任務群或者活動群。該教學設計不僅要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要精心分析單元的名稱,詳細確立單元目標,認真設計評價任務,關注作業(yè)設計與檢測,提供學后反思的思路。該模式打破了碎片化教學,將整個單元涉及的化學知識、概念、技術與原理通過情境線變成一個邏輯嚴密的系統(tǒng)。模式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觀念、能力的系統(tǒng)化,情感的持續(xù)化,總得來說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系統(tǒng)性提升。該模式的特點如下:(1)學生為主體。在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結束。而基于情境線的大單元教學不以課時為結點,而是以學生完成一個學習過程,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作為結束。運用該模式設計教學方案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以學生為主角的學習活動。(2)教學方式多樣化。該模式只強調了教學方案的確立流程,對教學方式?jīng)]有限制。主要以項目式、探究式、任務驅動式進行教學,這幾種方式符合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學習角度入手開展教學活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3)教學情境有趣且有價值。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面對一門學科時,無論難度怎樣,只要有趣,學生就愿意踏出學習的第一步。價值是一個情境作為教學素材所必須的,也就是情境一定是能作為知識、態(tài)度、能力、價值觀的載體的。教師在設計教案時發(fā)揮作為成年人的優(yōu)勢,保持對資源的敏感度,尋找有趣且有價值的情境。即便某些情境并不是很有趣,但情境作為教學素材時在符合科學性的范圍內(nèi)是可以處理的。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有效處理情境,保持有趣性與價值性是基于情境線的大單元教學一大特點。(4)相關要素系統(tǒng)性?;谇榫尘€的大單元學習過程中包括情境、知識、問題、任務和活動5個要素,單一要素內(nèi)部存在系統(tǒng)性與關聯(lián)性,要素之間也存在系統(tǒng)性和關聯(lián)性。相關要素系統(tǒng)性保證學生在同一條主線上開展單元學習。教師需要在情境線、知識群、問題群、任務群以及活動群之間建立一定的邏輯關系。而如何保證能夠建立良好的邏輯性非常重要,教師需要有效關注教材、課標以及其他一些文獻,從中獲取經(jīng)驗并結合自己在教學設計中的能力來保證。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大單元活動教學的實踐反思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大單元活動教學,所追求的是大單元教學與活動教學的有機融合,所期待的效果則是學生能夠在大單元活動教學中,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通過自己在體驗活動中形成的經(jīng)驗,支撐起化學知識認知體系的建立.由于這是一個學生活動與認知相結合的過程,學生的動作技能發(fā)展與認知發(fā)展之間可以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這種良性互動對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來說,顯然是一種良好的樣態(tài).
結語:筆者以為關鍵在于教師所進行的教學設計要與學生的主動學習發(fā)生共振,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研究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要從“獨霸”講臺的滿堂灌輸教學習慣中走出來,要致力于對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重構與優(yōu)化.這樣的大單元才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大單元,才是能夠促進學生有效活動的大單元.在這里,課本上所設計的大單元要完成向課堂上實用的大單元的轉變,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活動”,只有設計出能夠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活動教學,大單元才能發(fā)揮其提供學生學習基礎、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jīng)驗、促進經(jīng)驗向知識轉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飛虎.高中大單元活動教學的實踐研究——以化學學科為例[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1(27):90-91.
[2]王明超.基于情境線的高一化學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