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熱亞·賽依丁
摘要:為了全面實現國家所提倡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對科學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也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關鍵,而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與家國情懷等。本文將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統(tǒng)編教材教學進行梳理與解析。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引言
高中歷史教學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與家國情懷等一些重要素養(yǎng)的提升。并且學生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具有歷史學特征的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同時也能有效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所以,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將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將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以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并通過對史料的有效運用,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一、運用有效措施,調動學生興趣
教師在進行歷史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手段應該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這就需要教師對與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首先,高中歷史作為與實際社會發(fā)展聯系密切的一項學科,可以說課程內所學的內容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所以教師要充分的利用這一重要特點,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種事件,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讓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教師一定要利用好各種教學條件,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的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將復雜晦澀難懂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通過幻燈片、視頻等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現出來,將所要傳授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與趣味化。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氛圍之中,能夠積極有效的參與其中,加深學生對于歷史學習內容的理解,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科學立體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二、圍繞史料對歷史教學問題進行設計
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及時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提升。為此就需要教師將自身的教學技能與智慧充分的發(fā)揮,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對教學結構也要進行優(yōu)化處理。為此在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效的對史料進行運用,以此來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全面提升。而這就需要通過以下幾點教學手段來完成。首先教師在對歷史教學問題進行設計時要緊緊圍繞史料來進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以歷史課本為基點,將歷史知識的傳輸為重點,這就導致學生對于歷史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對于更深層次的表面卻不能進行有效的了解,如此一來便將歷史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有所忽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對史料進行合理的運用,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之中,來更加清晰的感受歷史的發(fā)展,這也就使學生對于歷史本質的理解更加透徹。例如教師在“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這一問題設計中,教師就可以引用《時務報》《外國公報》等在當時背景下影響力十足的報紙,通過其對慈禧與康有為等人的思想觀念與變法態(tài)度的記載,來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對于歷史有一個更加全面且直觀的認知,這也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
三、加強對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與歷史內容的有效結合,加強學生對于歷史教學內容的有效理解,進而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對于歷史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建,能夠幫助學生對教學之中的重點與難點有效把握,進而推動學生加深對于歷史問題的有效思考,最終全面推動學生自身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進步。例如在對《辛亥革命》這一課進行講授時,部分學生必定會對孫中山先生為何會退位表示不理解,,為此教師就可以依靠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加深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思考。除此之外,作為學生認知事物,培養(yǎng)獨自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批判性思維也是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重要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在對教學情境進行設計時,針對某一個事件,要為學生準備多種觀點的資料,從而幫助學生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對相關資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如此一來,學生在對不同觀點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就能夠對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幫助學生避免將歷史問題簡單化認知的傾向。
四、結束語
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今學生學習的發(fā)展,雖然會在初期達到不錯的效果,但隨著學生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對于越來越復雜的數學知識會逐漸的感覺到吃力,從而慢慢導致學生學習狀態(tài)持續(xù)下滑,而學生自身的壓力將會逐步增大,慢慢變得自卑,如此便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科學有效的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是只拘泥與課堂所學,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不再只是單純的“死讀書讀死書”,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并通過對教學情境的有效設置,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對于歷史有一個更加全面且直觀的認知,這也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如此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追求與家國情懷,從而培養(yǎng)出積極促進國家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振.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23):120-121.
[2]禹向陽.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04):15-19.
[3]邢曉偉.精心設計問題有效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統(tǒng)編高中歷史教材“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0(0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