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寶
曾幾何時,我以為坐上K3國際列車去俄羅斯已經(jīng)夠彪悍了,而今,西藏“拉林鐵路”的開通才令我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坐上平均海拔3000米、16次穿越雅魯藏布江、在岡底斯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穿行的動車更酷炫的事了。
把最高時速160千米的“綠巨人”開進青藏高原,這是什么概念?它結(jié)束了藏東南地區(qū)不通鐵路的歷史。
20世紀,美國火車旅行家保羅·泰魯還在《游歷中國》一書中寫道:“有昆侖山脈在,鐵路永遠到不了拉薩?!?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鐵路不僅修到了拉薩,還把“復(fù)興號”開到了拉薩。
現(xiàn)如今,如果從高空中往下俯瞰,你會看見驚人的一幕:一條“綠色的巨龍”竟蜿蜒盤旋在青藏高原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拉薩出發(fā),沿雅魯藏布江平行前進,跨越435千米,到達“藏地江南”林芝。
哪怕有8年的高原火車駕駛經(jīng)驗的首發(fā)車司機斯朗旺扎也不免手心出汗、難掩激動:“這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
這趟列車被通體涂滿“國槐綠”,人們習(xí)慣喊它“綠巨人”,只要花129元,就可以購買一個二等座,開啟“拉薩—林芝”之旅。
其實拉薩到林芝的直線距離并不遠,只有區(qū)區(qū)的313千米,但在山高谷深中,這313千米被無限拉大,成了遙不可及的“天途”。
藏族人尼珍說,20世紀30年代,她奶奶從林芝長途跋涉了2個月才抵達拉薩;父親在20世紀50年代康藏(川藏)線通車后顛簸了一周才到拉薩;如今的她,坐上“拉林鐵路”動車,3個半小時便能踏上拉薩的土地。
西藏地域遼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含氧量只有內(nèi)地的50%左右。敢在“世界脊梁”上修鐵路,恐怕也只有中國人了。
坐在“綠巨人”的車廂里,我第一感覺是:穩(wěn)如泰山。很奇怪,自踏上這趟列車,再也沒有局促、缺氧和悶熱之感,呼吸反而前所未有地順暢。細心留意我才發(fā)現(xiàn),車廂里多了供氧設(shè)備。
作為高原列車,“綠巨人”有它的自覺:車頂通風口有彌散式供氧,座椅下方有供氧設(shè)備,還有防紫外線的4層車窗玻璃。作為乘客,盡情呼吸、通過超大景觀玻璃欣賞沿途美景就足夠了。
“拉林鐵路”沿江而建,橫貫東西,從拉薩河而出,經(jīng)海拔3600多米的協(xié)榮地區(qū),進入雅魯藏布江河谷,再溯尼洋河北行,直至林芝,一路上串聯(lián)起高山河谷,經(jīng)貢嘎、扎囊、桑日、加查、朗縣、米林等縣城,你可以想象,眼前的畫面仿佛由神揮就,高山、藏寨、田原、灘涂、峽谷爭相入畫,演化了千億年的地貌在窗外起伏,仿佛時空交錯。
而當你知道美麗背后的工程,你又會平添自豪:相對高差達2500米,建設(shè)者們只好用47座隧道和121座橋梁小心翼翼地縫合這份“美麗”,于是全線橋隧比達到了75%。
當進入加查縣境內(nèi),你一定要留意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這座大橋以“一橋之力”創(chuàng)造了4個“世界之最”:世界上海拔最高、跨度最大、主拱鋼管直徑最大、鋼管拱單根管內(nèi)混凝土頂升方量最多。施工時,工人們懸空35米,腳下就是66米深的雅魯藏布江。除了用好奇審視“拉林鐵路”以外,游客們還多了一份對雪山和建造者的虔誠。
“拉林鐵路”途經(jīng)拉薩、山南和林芝三個代表性城市。而只要細想,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條路線最大的隱藏彩蛋,絕非風景宜人這么簡單,而是直接串聯(lián)起了藏東南地區(qū)千年的人文歷史。
其實不難明白,鐵路沿雅魯藏布江而修,“雅魯藏布”意為“高山流下的雪水”,一向被藏族人視為“搖籃”和“母親河”,自喜馬拉雅山北麓而出,一路向東,世界最深峽谷在林芝咆哮,化作雅礱河在山南孕育了西藏古文明,再衍生出拉薩河,護衛(wèi)拉薩。
這是多么完美的契合,一條鐵路,勾連起了雅魯藏布江和它孕育的文明。如果城市有順序,那么一定是先有山南,再有拉薩,最后才是“天險”林芝。
西藏有很多個“第一”是在山南創(chuàng)造的:第一代贊普、第一塊農(nóng)田、第一座寺廟(桑耶寺)、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等。游走在這一個個古跡之間,突然想起山南站站長伊萬福說:“也許在山南下車的游客不會很多,但它太值得發(fā)掘了?!?/p>
再往下走,雅魯藏布江分化出拉薩河。7世紀,第33任贊普松贊干布目光如炬,一眼認定險要、雄峙的邏些(拉薩)更適合建立都城,于是,人與河的一拍即合,便成就了這片土地上至高無上的城市——拉薩。
吃過甜茶,時光便光臨林芝。雖然林芝位于雅魯藏布江上游,寬闊的尼洋河不斷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在數(shù)千年前已有人類活動,但巨大的地貌垂直落差(海拔900米~3000米),使這個地方難以形成規(guī)模城市,“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墨脫縣,光是修路就花了50年。
但林芝的自然風光,足以“封神”:世界最大最深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在這兒拐了個彎,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霧氣里半隱半現(xiàn),有森林、牧場、草原裝點的魯朗小鎮(zhèn)被稱為“東方小瑞士”……
對我們來說,西藏無疑是“詩與遠方”,是值得一生探索的雪域高原,但對西藏人來說,他們何嘗不希望走出這片山脈,奔赴平原?
在只有牦牛馬匹的年代,我們無法想象文成公主是怎樣走完這長達3000千米的唐蕃古道,到達邏些(拉薩)后又怎樣翻山越嶺至山南傳播漢文化思想。
我們只知道,一千多年以后,一條“青藏鐵路”基本與文成公主的進藏路線并肩齊行,從西安出發(fā),以年月計的路程,已經(jīng)壓縮至36小時43分,沿著“拉林鐵路”,從拉薩到山南的路程不過1小時10分鐘。
更絕的是,“拉林鐵路”不過是川藏鐵路的一部分,因為目前開通的拉林段和成雅段分別橫亙于西東兩端,中間剩下的雅林段(1011千米)還在艱苦建設(shè)當中。它的挑戰(zhàn)點在于,要從海拔500米的四川盆地,陡然攀升到3600米的青藏高原,全程累計爬升1.6萬米。
盡管青藏鐵路已經(jīng)把西寧到拉薩“縫合”起來,但川藏鐵路卻指向了今天漢藏交流最頻繁、最密切的方向——成渝。在拉薩街頭,川菜日漸增多,藏族人去內(nèi)地的第一站,也多是成都或重慶。
川藏鐵路建成后,拉薩將只用13小時就直達成都。或許,只有西藏人知道這13小時意味著什么。
司機斯朗旺扎是昌都人,他最大的心愿是把火車開回家鄉(xiāng),“從前我在蘭州上學(xué),回一趟家要火車之后再換3趟汽車,至少3天?!倍缃瘢F路已經(jīng)從拉薩開到林芝,再往東走走,旺扎就到家了。
來自阿里地區(qū)的姑娘卓瑪剛結(jié)束高考,第一次坐列車從拉薩去山南?!昂芎煤鼙憷?,沒想到這么快?!弊楷敿乃拊诶_親戚家,在山南念高中。在沒有鐵路前,她得顛簸8小時的汽車去上學(xué)。她說,自己心儀的大學(xué)是位于陜西的西藏民族大學(xué),可她從沒去過內(nèi)地,心里既忐忑又期待。
而游客小魚是專門來打卡的,“在網(wǎng)上看見說這條新開通的鐵路是國內(nèi)最美鐵路,就來了,確實名不虛傳。”她一直想到拉薩和林芝旅游,考慮到女孩子一個人駕車可能不方便,“拉林鐵路”開通后便說走就走,大大提升了旅程的安全度和舒適度。
截至2021年7月,西藏鐵路運營里程已達1000多千米,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和拉林鐵路把拉薩、那曲、日喀什、山南和林芝幾大城市串聯(lián)起來,無論是西藏人去其他地區(qū),還是高原和平原之間的“雙向奔赴”,都已經(jīng)不再是“難于上青天”。
這些一條條蜿蜒盤旋在“地球第三極”的“綠色巨龍”,終于把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化作了追云逐電。當坐上世界海拔最高的列車,此時你才明白:中國鐵路,永遠的神。
(心香一瓣摘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黃雞蛋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