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與好動性,在小學語文低中段課堂教學活動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從而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比較低。因此,教師一定要選擇小學生比較感興趣與熟悉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可以用“課本劇”把枯燥的課本知識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中段;課本劇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48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把學生作為語文課堂的主體對象,為他們構建一種富有活力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課本劇”編演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課本劇”編演教學模式較為固化
雖然本質上“課本劇”編演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但是卻沒有把“課本劇”編演教學的作用進一步展現(xiàn)出來,課堂上依然是結合預設來開展活動,讓學生重點把握與理解字詞。教師習慣于用網絡中現(xiàn)成的“課本劇”的編演教學方案,沒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特征與學習興趣來設定“課本劇”編演活動,模式較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思考和感悟的引導,無法為之后的劇本創(chuàng)作提供清晰的思路。
(二)學生編演“課本劇”趨向于娛樂化
在小學語文“課本劇”編演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了“課本劇”編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課本劇”編演活動中,教師沒有展現(xiàn)出“課本劇”編演的教學功能,學生在編演“課本劇”的時候趨向于娛樂化,內容設定較為隨意。很多學生為了展現(xiàn)“課本劇”編演的趣味性,會隨意刪除文章中的一些人物與情節(jié),篡改文章中人物的語言,使得原文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出現(xiàn)大的出入,導致“課本劇”編演完全脫離了實際課本中的內容,這樣不僅無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認知,而且在實際應用中,更是缺乏一定的教學功效。
(三)“課本劇”編演選角存在沖突
在開展“課本劇”編演活動的時候,大多數教師和學生會犯同一種錯誤,即“課本劇”編演選角存在沖突。“課本劇”編演活動通常都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的,而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希望自己成為主角,在選角色的時候會出現(xiàn)較大的沖突,導致沒有結合文章中人物氣質與性格特征來選定角色,影響了“課本劇”編演的綜合效果。另外,在具體的“課本劇”編演活動中,一些性格活潑的學生能夠迅速融入角色中去,而個別膽小的學生則始終處于一種扭捏的表演狀態(tài)中,導致每一位學生的展現(xiàn)程度不同,而且根本無法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差異。
二、“課本劇”編演在小學低中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對課本內容展開深度對話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出“課本劇”編演的作用,一定要注重與課本內容的深度對話。首先,教師要能夠和文本對話。教師只有深入了解文本內容,才能夠讓師生對話順利開展下去。同時,教師與文本展開深度對話是開展“課本劇”編演活動的重要基礎,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探究文本內容,詳細地去分析文本中的細節(jié)內容,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和文本實現(xiàn)深度對話,這也是學生加深感悟與理解的重要過程。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還是習慣于將自身置于課堂的核心地位,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而在現(xiàn)行的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引導他們深入理解并把握文本內容,細細體味文章中各個角色的表演心理,這樣在編演“課本劇”的時候才能夠抓住重點內容,學生也才能清晰表達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學生和文本深度對話的過程,也是他們自主預習文本內容的過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其積極的情感價值觀與認知觀,深刻理解文本中鮮活的文本情節(jié),產生濃烈的語文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師生之間也要注重溝通與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想法。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年齡又小,其認知能力比較弱,對于文本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好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跟上語文教學進度,從中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從而使每一個學生在內心深處都能夠喜歡上語文,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聯(lián)系臺詞與主題展開指導
在“課本劇”編演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臺詞與主題展開“課本劇”編演的指導。在“課本劇”編演活動中,臺詞的設定并不一定完全復制文本內容,但是也不能做出過多的改動和調整。改編并不是對原文的續(xù)寫或者縮寫,而是通過課文素材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要能夠做到充分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語言構建能力和學習主觀能動性。所此,教師一定要聯(lián)系臺詞和主題對學生開展指導工作。第一,需要在“課本劇”編演過程中,明確文本的主題,因為“課本劇”編演屬于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其中主題屬于創(chuàng)作的靈感。每一篇小學語文文本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在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和文本主題盡量相同,不能出現(xiàn)嚴重的偏離。如果存在“課本劇”主題偏失的情況,無論表演得如何精彩,都是無法展示課本內容原有的教育功能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編演“課本劇”的時候,一定要全面分析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意旨與情感態(tài)度。第二,故事情節(jié)屬于敘事性的文本內容重要的構成要素,能夠展現(xiàn)出人物關系與生活事件的過程,在情節(jié)構成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場景與事件。如果說主題屬于文本的中心,那么故事情節(jié)必定屬于文本中的重要支撐,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只有做到層層遞進與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夠進一步展現(xiàn)出“課本劇”內容的豐富性。所以,在編演“課本劇”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對情節(jié)內容實施整合與改編,進一步凸顯出推動和過渡的效果,讓“課本劇”的內容編演流暢自然、有急有緩。第三,教師要重視臺詞的設計。在“課本劇”編演過程中人物語言的設計占據了一定的重要地位,優(yōu)質的臺詞設計能夠讓人物特征與性格特征更加明顯,因此,臺詞的設計需要教師與學生反復推敲與細細斟酌,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課本原文內容的“原汁原味”。
(三)結合學生特征來分層指導和輪換選角
在進行“課本劇”編演時,對學生角色的選定依然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很多學生之間會出現(xiàn)爭搶角色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征來做到分層指導和輪換選角。首先,在“課本劇”編演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學會協(xié)商角色分配,讓學生明白文本中任何一個任務都比較重要,可以促進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所以無論角色大小,自己都要努力展現(xiàn)出角色的特征,激發(fā)學生參與“課本劇”編演的自主性與積極性,這樣才能夠提高“課本劇”編演的質量。其次,教師要注重進行輪換選角,這樣能夠緩解學生之間搶角色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轉換角色的過程中,詳細分析每一個人物角色的形象與心理,進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自己擁有較強的學習活動責任感。再次,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現(xiàn)能力都不同,所以教師要注重開展分層指導,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能力,選擇相應的評價模式與活動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借鑒與學習。對于一些角色狀態(tài)投入比較慢與表現(xiàn)較為落后的學生,教師一定要進行針對性指導,讓他們能夠真正地投入角色中。而對于一些表現(xiàn)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在活動中加入自己的一些創(chuàng)意與想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四)注重對學生“課本劇”編演開展階梯化的評價
對于小學語文“課本劇”的編演活動,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開展階梯性的評價,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做到隨時針對學生的成長進行評價,進而為學生設定更高層次的目標,讓學生能夠不斷成長與進步。首先,教師需要重視來自學生的主體學習評價。在“課本劇”編演活動中,通過文本探究與課文朗讀,讓學生對文本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構建,從而擁有良好的學習認知與體驗。在具體的“課本劇”編演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總結,對自己的表現(xiàn)與文本理解進行評價,進而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其次,教師要設定清晰的階梯化評價標準,對不同層次學生劃分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提高學生參與“課本劇”編演活動的自信心,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再次,教師不要以學生表演結果的好壞作為評價標準,而是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課本劇”編演過程,讓他們學會克服困難,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技能,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體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加強對“課本劇”編演的重視,做到在深入鉆研課文內容的同時,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分層指導工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本劇編演活動中去,并能結合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角色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才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實踐能力,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與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劇”編演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左永娟.課本劇:“演”出語文之美——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編演課本劇[J].語文知識,2017(12).
[2]徐筱婷.項目教學法在課本劇編演中的應用——以《三打白骨精》的編演為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1).
[3]崔淑蘭.會考背景下民族預科一年制大學語文“雙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及實踐——以吉首大學為例[J].民族高等教學研究,2020(3).
[4]雷在榮,胡紅萍.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形式——編演課本劇[J].四川教學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