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云
摘要: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側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使學生充分接觸語文教材,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學生課前預習的策略,提升學生預習的效率,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開展閱讀和思考活動,在預習中提升閱讀文本的能力,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诖耍疚恼聦πW語文預習有效性的方法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有效性;方法
引言
預習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了解學科內容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布置語文預習任務時,教師需要掌握教學預習的指導原則,要充分彰顯學生在預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監(jiān)督。語文課前預習活動必須要精確化,不能走形式,要將這種預習習慣根植于學生的內心世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次日的課堂教學中予以解決。
一、小學語文教學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前預習較為形式化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前預習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課前預習形式化的問題。這種形式重于實質的預習現(xiàn)狀,不僅無法達到課前預習的教育目的,還會讓學生對課前預習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最終導致事倍功半。同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僅僅關注課前預習的結構,而忽視了課前預習的過程,這樣只會讓課前預習較為形式化,無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掌握更多的語文預習方法與技巧。
(二)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很多小學生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尤其是語文,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相比較困難一些,沒有進行課前預習的話,是很容易導致他們聽不懂,長此以往,就會對語文失去興趣,導致成績下降。而語文學習習慣不好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一定關系,因此改變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重要方法。
二、小學語文預習有效性的方法
(一)利用微課安排學生預習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集中精力組織教育活動,根據(jù)教育階段的不同,能夠引導學生們轉向自學,把握學習重點,并有效提高學習質量。預習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自學的實現(xiàn)由學生的主觀意識來保證。大多語文生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過分依賴教師,而且沒有足夠的自主權。因此,為了使學生在上課前能夠真正地自學,教師必須合理加以指導。微課就是一種有效的自學教育方法,而且微課也已經(jīng)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微課預習活動中,直接向學生介紹明確的學習任務,這反過來又有助于減少自學困難和增加自學有效性。例如,將微課視頻應用于《美麗的小興安嶺》的預習活動中,幫助學生體驗小興安嶺四季的美麗,捕捉小興安嶺物質豐富的特性,并了解作者的書寫順序和書寫方法,如果沒有微課預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提前形成一種認知,并為正式進入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具體地說在上課前,教師為學生們錄制了一段展示小興安嶺四季美景的錄像,同學們被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學生欣賞作者所描寫的小興安嶺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景色,每個季節(jié)的景色都是不同的,這樣的預習活動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強烈的感官刺激,并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預習時要深入地思考和質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生在預習時,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可能是不明白詞語的意思,可能是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能是無法概括人物品質或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預習時要將這些思考和疑問以符號、筆記或批注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記錄的內容恰好就是本節(jié)課聽課的重點,課上目的明確地等待老師講解,點燃思維的火花,弄懂這些問題所在,勢必會使聽課更有目的性,在提高聽課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思考和質疑的能力。
(三)在動筆批注中進行有效性預習
對新課文進行預習,是學生對文本進行的第一次思考,這個時候,要積極引導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學會批注,也就是在預習時要勤動筆,及時在書上做好一些批注。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初讀課文時,在課文的一些重點段落、有疑惑的地方、有感觸的地方進行圈圈點點、寫寫感受和自己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就是一種閱讀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所以,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學會動筆批注顯得非常必要。如果學生能夠要恰到好處地“批”,恰到好處地“注”,長此以往地練習,會使學生樂于預習、善于預習、預習得有深度。
(四)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前預習的熱情以及興趣
教師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還需要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養(yǎng)成預習習慣。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引導性的問題,給予學生表現(xiàn)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發(fā)問,或者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預習情況并說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預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疑問記在黑板上的一邊,另一半黑板寫上新知識,一邊寫一邊讓學生去補充,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差,是否按照要求真正用心去進行了預習,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檢查督促,并且要評價學生預習完成情況,對完成較好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預習功課的積極性,也讓學生真正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同時,語文課前預習的步驟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因課而異,因勢利導,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陳成章.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01):46-47.
[2]張曉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20(98):61-62.
[3]沈靜.細化預習,提高效率——小學語文預習有效性的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