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珊
摘要:教育變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各方面的要求愈來愈高。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育中,各項任務驅動性的作文教學模式早已形成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部分,但長期以來,由于學生對于各項任務型的作文材料,認識并不徹底,從而很難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字。對此,教師應深入分析教學方法,并尋找合理的解決措施,探索高中語文課堂各項任務驅動性作文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情況。
關鍵詞: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
引言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包括發(fā)現(xiàn)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探索提問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創(chuàng)新能力等。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寫作課程中廣泛的運用,以促進每個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為老師不但要訓練每個學生的作文技能,還要使每個學生全面掌握材料結構和作文立意,如此每個學生才能寫成優(yōu)質的文章。
一、高中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特點
(一)交際性
高中任務驅動式創(chuàng)作需要學習者在具體的交流情景下完成作文,同時經(jīng)常在材料中創(chuàng)造交流雙方,并假設作者以及讀者的身份,從而突出作文寫作的交流性。所以,學習者在把寫作任務驅動作文的時候應該注意寫作的交際性,以確定自身在作文流程中的角色扮演,并以交流者的角色完成作文。
(二)針對性
高中任務驅動式寫作雖然有著很大的針對性,但不少同學會卻把其誤認為闡釋式寫作,引完材料后即拋棄了材料。在這些情景下,學生在作文過程中應注意任務驅動式寫作的針對性,并按照作文特點完成作文。
(三)情境性
高中任務驅動式寫作有很大的情景性,學生往往將現(xiàn)實的情景作為作文的寫作背景。在這些情景下,學生將主動加入到具體的情景當中,從情景當中感受真摯的感情,提高寫作的真實性和情感性。
(四)應用性
高中任務驅動式寫作的情景性要求創(chuàng)造貼合生活現(xiàn)實的情景,這一情景通常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把解決問題的方式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所以,任務驅動式作為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同時對于學生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處理也具有很大意義。
二、開展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式寫作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生由于迫于高考壓力,對語文教學和作文寫作中的人文性缺乏關注,從而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工作。在寫作教學中,老師運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能夠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教學趣味和理解水平,并通過老師課堂互動式和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忱,從而提升寫作課堂活躍度。這種教學模式與高中生的心理與學業(yè)需要相符,從而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課堂中的被動狀況,把學生視為整個課堂過程中的主體,并使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在學習任務的驅使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機能,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從而擴大了其思維能力。
三、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
(一)就事論事,內(nèi)容枯燥無味
不少學生在作文時只能單純地就事論事,而總是圍繞著某個現(xiàn)象的某一點進行議論,內(nèi)容枯燥無味,造成了寫作品質較差。學生寫作內(nèi)容乏味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或許由于學生知識面比較狹小,無法準確表述出自己所希望傳達的含義,又或者由于學生不能從多種視角去剖析材料,而只能從單一方面加以闡述,由此造成了教學內(nèi)容的枯燥無味。面對這一問題,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就要有意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積淀,指導學生學會從多個視角、不同立場去剖析材料,從而有效提升寫作品質,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結構混亂,論證缺乏條理
篇章結構混亂,在學生寫作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同時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有些學生在作文時,落筆前并未全面構思,而只是草草落筆,這樣作文時就會沒有章法,想到哪就寫到哪,從而造成了寫作結構的紊亂。面對這一問題,任課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指導學生注意審題,在審題的同時可以給出關鍵字,然后再加以鑒別,選擇最佳立意.在審題工作進行后,學生即可設想文章的主要結構,在草稿紙上給出主要提綱和重點事例.在作文過程中要抓住中心觀點論述,并圍繞主要結構進行作文討論,做到層層深化,從點到面,這樣文章就會主旨明顯,層次清晰。
四、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語言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新富有情趣語言材料的升格
作文具有感染力,就要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選擇材料至關重要。材料要以真實為基礎,寫自己熟悉的東西。要使文章真摯動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實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現(xiàn),而是指經(jīng)過提煉,比現(xiàn)實生活更加鮮明、更加強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適當?shù)剡M行加工。我們可將幾個人的事情加在一個人身上,幾個人的品質加在一個人身上,深化人物和主題。選材要典型有意義,即所選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當十,以個別反映一般,從而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事物本質。選材要新穎而生動,即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有的時候,換個角度想問題,就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讓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我們可以把“讓座”寫成“謝座”,這樣材料就新穎了。在選材時,我們要首選“打動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選的材料是“一提起來自己就很感動”,“虧他想得出來”的事件,寫出來就一定能打動人,只有先“打動自己”,然后才能打動他人,這樣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摯,得分一定高。凡是考場上的滿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選材的成功,所以說,選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展示個性鮮活語言的升格
讀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猶如欣常一幅有神韻的山水畫,令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又猶如聆聽《高山流水》,叫人蕩氣回腸,神清目爽??此破降乃夭模挥袕恼Z言上精雕細刻,才能熠熠生輝。要使作文升格,就必須運用個性化、有內(nèi)涵、鮮活生動的語言。要妙用修辭,如巧用比喻能讓你的作文生動形象、滿文生輝。著名作家秦牧說:“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話中的魔棒,碰到哪兒,哪兒就會發(fā)生神奇的變化”,可見比喻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要能借用排比增強語勢,恰當?shù)剡\用排比,不僅能使句式整齊而莊雅,語勢流暢而逼人,而且使文章底蘊豐富、霸氣十足;善用夸張,寫出壯闊的意境,作文時,為了突出形象、渲染氣氛,往往使用夸張手法,故意夸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或特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同樣可以使筆下的事物形象傳神。構思此類語言時,應當積極迎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既能使作文語言生動形象,也能夠使修辭語言與寫作內(nèi)容自然貼切地結合起來,進而表現(xiàn)出深厚的語言意蘊。另外在作文中加入適量的口語化、對話式的語言,可以增強閱讀的親切感和感染力,為作文增加濃郁的生活氣息。
結語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創(chuàng)作課程中廣泛的運用,以促進高中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為老師不但要訓練高中生的作文技能,還要使高中生全面掌握材料結構和作文立意,如此高中生才能寫成優(yōu)質的文章。另外,高中語文老師也要充分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給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高中語文作文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杜鵑.任務驅動型高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1)
[2]張曉飛.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13)
[3]張兆年.課改新形勢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求知導刊,2015(15)
[4]張忠森.2016年浙江卷作文題評析[J].高中語文教學參考,2016(22)
[5]陳濤.以退為進:讓議文章語言更具張力——高中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策略[J].語文知識,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