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晚年恩格斯與唯物史觀的具體化

    2021-12-07 22:24:05
    關鍵詞:唯物史觀恩格斯馬克思

    孫 輝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晚年恩格斯與唯物史觀的具體化

    孫 輝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唯物史觀只能被視作考察事物的指南或方法,而不是隨意裁剪事物的教條或公式。恩格斯在晚年為歷史唯物主義作辯護的書信中明確揭示出:要理解唯物史觀的本質(zhì),應當根據(jù)原著,尤其是實際運用唯物史觀的原著。以此為基礎,作為研究指南的唯物史觀,要求:首先深入考察既定社會的實體性內(nèi)容;其次在堅持經(jīng)濟狀況基礎性地位的同時考察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最后在具體的考察中把握總的聯(lián)系,即社會生活的組織原則。

    恩格斯;唯物史觀;社會現(xiàn)實;《反杜林論》;具體化

    晚年恩格斯在為唯物史觀作辯護的書信中,不僅批駁了一些對待唯物史觀的錯誤方式,而且一再重申了如何正確把握唯物史觀的方法。針對當前唯物史觀理解中存在著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傾向的問題,重新回顧恩格斯的唯物史觀立場,特別是其晚年書信中所強調(diào)的理解唯物史觀的正確方式,就顯得非常必要。本文首先重申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天然對立,通過對唯物史觀基本原則的強調(diào),來標明其“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考察對象的特性。其次,在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具體事件的原著中,深化認識唯物史觀要求深入社會現(xiàn)實的本質(zhì)特性。最后,在此基礎上,將唯物史觀的具體化要求概括為三個主要方面:考察既定社會的實體性內(nèi)容,在堅持經(jīng)濟狀況基礎性地位的同時考察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具體的考察中把握總的聯(lián)系,即社會生活的組織原則。

    一、堅持批判唯心史觀的唯物史觀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通過批判黑格爾以后的哲學,既清算了他們從前的哲學信仰,也闡述了新的唯物主義歷史觀與唯心主義歷史觀之間的對立。具體來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闡述了新歷史觀的基本原則。這個原則按照《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方式,可以概括為:“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來理解事物?!盵1]528馬克思和恩格斯依據(jù)此原則對當時存在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唯心史觀進行批判,并在此基礎上初步闡述了自身的唯物史觀。這種新的唯物主義的歷史考察方法,貫穿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整個研究過程的始終。然而,恩格斯晚年為維護唯物史觀基本原則所寫的書信表明:一方面,唯心史觀在唯物史觀公開闡述以后很久,仍然繼續(xù)保持自身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準確把握唯物史觀,就必須堅持對唯心史觀進行批判,并且堅決避免唯物史觀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理解。

    首先,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批判一般意識形態(tài),特別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

    這樣來闡述唯物史觀,并不純粹出于敘述策略的考慮,而主要是由于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是兩種本質(zhì)上不同且又相互對立的歷史觀。馬克思和恩格斯通常用德國的唯心主義來代指德國的意識形態(tài),也就是說,唯心主義與意識形態(tài)指的是同一個東西,至少是在認為思想和概念是世界的本源這方面是如此[1]510。德國的唯心主義歷史觀的完成形式是黑格爾的歷史觀,包括費爾巴哈、鮑威爾和施蒂納在內(nèi)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家們的歷史觀,都是對黑格爾歷史觀的片面繼承。在黑格爾看來,“上帝統(tǒng)治著世界,而‘世界歷史’便是上帝的實際行政,便是上帝計劃的見諸實行”[2]33-34。上帝就是理性、絕對精神或者意識。費爾巴哈等人只不過是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識來代替黑格爾所說的意識而已。如果說唯心史觀是從某種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那么唯物史觀則恰恰相反,是從物質(zhì)實踐出發(fā)來解釋各種觀念。這種存在論基礎上的變革清晰地體現(xiàn)為:“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1]525馬克思和恩格斯以此作為新歷史觀的存在論根基,并通過對唯心史觀的原則性批判,對唯物史觀作了系統(tǒng)闡述。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唯心史觀從此銷聲匿跡。實際的情況是,唯心史觀仍然繼續(xù)釋放自身的影響力,而唯物史觀卻常常陷入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理解的危險境地。

    其次,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被辯證地把握為“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來理解事物”,從而表明自身與唯心史觀相對立。

    這個原則本身就體現(xiàn)為已經(jīng)由馬克思實現(xiàn)存在論基礎變革的新辯證法。因為這種辯證法的理論形態(tài),“只是自然界和人類歷史中進行的并服從于辯證形式的現(xiàn)實發(fā)展的反映”[3]623。就此而言,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同時也表現(xiàn)為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因此,以辯證法為基礎的唯物史觀,必然堅決拒斥對自身的非辯證的理解,更不要說對自身的非辯證的具體運用。進一步說,如果不能堅持辯證地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那么唯物史觀的一些基本觀點就會淪為唯心史觀借以把握特定時代,乃至一切時代的范疇,唯物史觀也就走向自身的反面。一方面,唯物史觀既然要求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來理解事物,那么它必然要求考察事物的社會性,亦即產(chǎn)生該事物的既定社會。舉例來說,馬克思批判政治經(jīng)濟學是從分析商品開始,從商品具有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追溯到生產(chǎn)商品的勞動具有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然而,以使用價值為基礎的商品生產(chǎn),同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商品生產(chǎn)卻存在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從而商品在后一種情況下能夠被稱作社會的細胞。因此,同樣的商品,因其社會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內(nèi)涵。另一方面,唯物史觀既然要求按照事物的產(chǎn)生情況來理解事物,那么它必然要求考察事物的歷史性,亦即它的整個生成過程。正因為此,馬克思才會深入考察西歐資本主義的起源問題,進而揭示出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因此,按照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來考察事物,就是對事物作辯證的考察,亦即考察事物的社會性和歷史性[4]。

    最后,恩格斯晚年維護唯物史觀的書信表明,唯心史觀在唯物史觀產(chǎn)生之后并沒有消失,唯物史觀自身反而常遭到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理解。

    在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不得不承擔起維護唯物史觀基本原則的歷史重任。在1890年8月給施密特的信中,恩格斯非常典型地敘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爾學派的方式構造體系的杠桿。”[3]587這句表述既強調(diào)了唯物史觀的本質(zhì)特性,亦即研究工作的“指南”,也指出了唯物史觀所遭受到的曲解,亦即被理解成唯心主義常用的構造體系的“杠桿”。結合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對唯物史觀的共同闡述來看,恩格斯在此處所表達的觀點,恰恰證明了他始終堅持和維護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恩格斯之所以要不斷地重申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正是由于該原則經(jīng)常性地遭到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曲解。在這些抽象的理解中,唯物史觀被看作是現(xiàn)成的教條、公式,看作是只要將其背熟,就能夠滿足一切需要的萬應靈丹,從而看作是不研究歷史的借口。對此種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給予過嚴厲的批評,馬克思甚至曾言:“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3]586顯然,這里的“馬克思主義者”特指那些主觀地、形式地,從而必然是歪曲地理解和運用唯物史觀的理論研究者。若要進一步追究這種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理解產(chǎn)生的原因,黑格爾曾經(jīng)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但對其持續(xù)進行批判性超越的知性思維方式就會浮現(xiàn)出來。知性思維方式只能夠提供關于內(nèi)容的目錄,而內(nèi)容本身它是既不會想到也沒有能力提供的[5]40。在批判性地超越知性思維方式方面,馬克思與黑格爾的立場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唯物史觀在同唯心史觀進行斗爭的同時,還要避免自身被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理解,亦即批判性地超越知性的思維方式。這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推動完成這兩項任務,是正確把握唯物史觀基本原則的必然要求。

    二、在唯物史觀的實際運用中把握其本質(zhì)

    恩格斯晚年一再強調(diào)唯物史觀的方法論特性,指出理解唯物史觀的理論并非是研究的結束,而是實際研究工作的起始。盧卡奇也曾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問題中的正統(tǒng)僅僅是指方法?!盵6]49然而,純粹作為研究方法的唯物史觀,與按照唯物史觀對事物進行實際考察,這兩者之間畢竟存在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如何準確把握唯物史觀的問題上,恩格斯認為,為避免將唯物史觀抽象化,應當根據(jù)原著,特別是運用唯物史觀來考察實際問題的原著來把握唯物史觀。按照恩格斯書信的提示,本部分將以《反杜林論》中“道德與法”和“暴力論”兩個部分為例,試圖通過對這兩個部分的分析,在唯物史觀經(jīng)典的、具體的運用中把握其本質(zhì)。

    第一,針對是否存在永恒真理的問題,恩格斯在具體地考察了人的思維和人的認識的基礎上,并且只是按照這種具體考察的結果,才給出自己的回答。這個答案現(xiàn)在已經(jīng)廣泛地為人們所熟知:“真理和謬誤,正如一切在兩極對立中運動的邏輯范疇一樣,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nèi)才具有絕對的意義?!盵7]96但是,比直接的答案更為重要的是探求答案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恩格斯與馬克思更為重視的。

    第二,針對是否存在普遍適用的平等觀念的問題,恩格斯同樣認為,一定的時代中的一定階級,有著一定的平等要求。這種“一定性”顯然是不能由任何普遍的平等觀念所替代。在這里,恩格斯首先批判了杜林的意識形態(tài)方法,即先從所要研究的對象中找出對象的概念,然后用這些概念來衡量對象。比如杜林在研究社會平等時,就從兩個人的平等開始論述,因為社會至少要由兩個人來組成。很顯然,只存在兩個人的社會,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想象。相反,恩格斯則考察了不同歷史階段中平等要求的具體含義,并且指出不同的平等要求歸根結底要隨著經(jīng)濟狀況而變化。在原始公社時期,平等至多只是公社成員之間的平等;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平等只限于公民之間的平等;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平等僅僅局限于政治生活領域。按照恩格斯的觀點,平等的觀念,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本身都是一種歷史的產(chǎn)物,這一觀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而這種歷史條件本身又以長期的以往的歷史為前提”[7]113。

    第三,針對自由與必然之間的關系問題,恩格斯在重申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之后,進一步強調(diào)了自由的實現(xiàn)要以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為基礎。自由與必然的問題并不純粹是認識的問題,而主要是實踐的問題。“自由就在于根據(jù)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盵7]120人們在自身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中,不斷發(fā)展著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自由的實現(xiàn)是一個以物質(zhì)生產(chǎn)為基礎的歷史發(fā)展過程。這同馬克思對自由王國與必然王國之間關系的論述保持一致,即物質(zhì)生產(chǎn)這一必然王國始終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自由發(fā)揮這一真正的自由王國的基礎,只有以物質(zhì)生產(chǎn)為基礎,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自由發(fā)揮才能繁榮起來[8]929。將物質(zhì)生產(chǎn)能力的發(fā)展作為真正的自由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否則,自由就只能被把握為純粹意識的自由。

    第四,針對是政治因素還是經(jīng)濟因素在歷史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恩格斯不僅批駁了杜林認為政治因素或暴力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的看法,而且從暴力的經(jīng)濟基礎、軍事發(fā)展史和經(jīng)濟因素與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三個方面,揭示了經(jīng)濟因素歸根結底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按照唯物史觀的方法進行考察,不僅統(tǒng)治關系的建立要以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為前提,而且暴力所使用的武器也會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而變化,并反過來影響軍事的作戰(zhàn)方式、組織和制度形式。更為重要的是,恩格斯通過對統(tǒng)治關系和奴役關系的歷史考察,即考察既定社會中這種關系的產(chǎn)生情況,揭示出經(jīng)濟狀況從根本上決定政治統(tǒng)治,但政治統(tǒng)治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卻可以按照順應或違背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律這兩種方式來進行。盡管存在著政治因素,當然也包括文化、社會等因素對經(jīng)濟因素的反作用,但是,“經(jīng)濟發(fā)展總是毫無例外地和無情地為自己開辟道路”[7]191。在這些相互作用的多重因素中,經(jīng)濟因素始終作為基礎起作用,但不能被看作是唯一的、始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將經(jīng)濟因素的基礎性作用與決定性作用相混淆,或者認為某種特定因素始終起決定性作用,都不符合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一些結論雖然已經(jīng)廣為人知,但這里的考察并不是要重申這些結論的正確性,而是要強調(diào)恩格斯得出這些結論的探索過程,也就是強調(diào)要在唯物史觀的實際運用中把握這種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則。但是,既然唯物史觀要求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來理解事物,那么唯物史觀的具體運用就不可能存在固定不變的模式,否則,對事物的考察就并不比解一個一次方程式困難。因此,這里的探討更為重要的是要從唯物史觀的實際運用中獲得一些關鍵性的啟示。

    三、唯物史觀作為研究指南的現(xiàn)實要求

    唯物史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乃至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chuàng)始者盧卡奇那里,其本質(zhì)都是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理解事物的指南。唯物史觀的這種要求,同樣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原則。毛澤東曾在反對主觀主義的過程中強調(diào):“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盵9]815此一觀點與恩格斯和盧卡奇分別將唯物史觀表述為“指南”“方法”具有相同的理論旨向,即理論應當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唯物史觀作為研究指南,其內(nèi)在要求就是在一定的實體性內(nèi)容中實現(xiàn)自身的具體化。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正是唯物史觀具體化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對理論的精通,顯然是要避免對理論的形式主義理解,而應用作為精通的目的,則是在強調(diào)實踐是把握理論的根本旨歸。因此,理解唯物史觀,必然要將作為理論的唯物史觀與其具體運用結合起來。這正如恩格斯所提示的,要按照原著,特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實際運用唯物史觀的原著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雖然根據(jù)唯物史觀的本質(zhì),考察不同的對象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模式,但我們?nèi)匀豢梢栽谖ㄎ锸酚^的具體運用中發(fā)現(xiàn)一些一般性的、原則性的啟示。

    第一,作為研究指南的唯物史觀,要求深入考察既定社會的實體性內(nèi)容。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本質(zhì)區(qū)別,正是在于前者從現(xiàn)實的人及其活動出發(fā)來考察歷史,而現(xiàn)實的人必定是處于一定發(fā)展階段的一定社會中的個人。相反,唯心史觀由于是從意識出發(fā),因而這種歷史觀就非常擅長于為人類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發(fā)展公式。因此,唯物史觀要避免淪為抽象的教條,就必然要求以既定的社會作為自身的前提。進一步說,按照唯物史觀對既定社會進行考察所得出的結果,其有效性也必然要以該社會為限。查蘇利奇曾請教馬克思關于俄國發(fā)展道路的問題,而馬克思雖然非常審慎地對俄國的具體狀況進行了考察,但最后也只是給查蘇利奇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回答,即俄國是否要走資本主義道路,要取決于俄國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除此之外,馬克思同時強調(diào)了這個事實,即《資本論》中關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起源的論述,其歷史必然性“明確地限制在西歐各國的范圍內(nèi)”[10]589。因此,一以貫之地將唯物史觀視作考察事物的指南,必然要求對那些認為這種考察結果具有絕對普遍性的觀點加以拒絕。正是在此意義上,盧卡奇才會認為,所謂馬克思主義的正統(tǒng)恰恰是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亦即辯證法[6]48-49。如此一來,馬克思按此方法對其時代問題進行探討的部分結論,盡管可以被證明是不合時宜的,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按此方法對現(xiàn)時代的問題進行現(xiàn)實性地考察。進一步說,辯證法內(nèi)在所要求的,正就是不斷地按照不同時代的社會的真實面目來考察時代問題。

    以既定社會作為理論研究的前提,同時要求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該社會的實體性內(nèi)容。作為既定社會,它可以是19世紀的英國,也可以是20世紀的美國,當然也可以是21世紀的中國。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的馬克思主義者,理應將理論研究的中心聚焦于理解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但是,唯物史觀基礎上的理解現(xiàn)實,從根本上拒絕將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研究成果直接套用于當前中國的實體性內(nèi)容,更不要說那些以西方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其他理論成果。這樣的直接套用,明顯是非辯證的,或者是形式主義的。進一步說,馬克思和恩格斯所主張的唯物史觀研究,主要并不是研究唯物史觀的理論內(nèi)容,亦即唯物史觀是如何可能的(雖然這一工作同樣不可或缺),而是要按照唯物史觀辯證的、具體化的要求,深入研究特定的社會現(xiàn)實。雷蒙·阿隆正是在這一點上嚴肅批判了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他們僅僅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可能的這類問題,而沒有像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那樣,注重考查特定社會的實體性內(nèi)容[11]98。

    第二,作為研究指南的唯物史觀,要求在堅持經(jīng)濟狀況基礎性地位的同時,考察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

    具體說來,經(jīng)濟因素起歸根結底的基礎性地位,并不意味著經(jīng)濟因素在任何一個社會的任何一個特殊時代都起決定性作用。這一點在馬克思對卡·海因岑錯誤觀點的回應中非常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海因岑認為,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中揭示出的規(guī)律,即物質(zhì)生產(chǎn)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僅僅適用于資本主義社會,而不適用于一切前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的回應是,盡管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或宗教起主要作用,但是物質(zhì)生產(chǎn)仍然始終作為基礎在起作用;而且物質(zhì)生產(chǎn)方式的具體狀況也決定著為何是政治、宗教或物質(zhì)利益能夠起主要作用[10]100。馬克思在此肯定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雖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質(zhì)利益起主要作用,但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政治或宗教也曾經(jīng)起過相似的主要作用。至于是何種因素起主要作用,其答案也要到具體的物質(zhì)生產(chǎn)狀況中尋找;另一方面,那種將資本主義社會物質(zhì)利益起主要作用的特性普遍化、永恒化,繼而將唯物史觀中經(jīng)濟狀況具有基礎性地位的基本原則抽象化、片面化的觀點,最終必然會導致時代的錯亂。

    從社會發(fā)展的動力角度看,以經(jīng)濟為基礎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特定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然而在這些積累下來的動力因素中,還有另一種傳統(tǒng)的因素在起作用,這就是各民族獨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雖然不像其他因素那樣具體、可感知,但它之所以能夠成為民族精神,正是由于“現(xiàn)實的國家在它的一切特殊事務中——它的戰(zhàn)爭、制度等等中,都被這個‘民族精神’所鼓舞”[2]46。因此,對于擁有悠久歷史傳統(tǒng)的民族而言,其社會發(fā)展必然要受民族精神的塑造,從而使其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因素具有該民族獨特的性質(zhì)。正如馬克思所描述的那樣,人們是在自己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而在這些條件中,不僅有既定的經(jīng)濟、政治等因素,而且還包括在悠久歷史中形成并傳承下來的民族精神。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殊的民族精神,共同構成黑格爾所說的世界精神的發(fā)展過程。

    第三,作為研究指南的唯物史觀,要求在具體的考察中把握總的聯(lián)系,即社會生活的組織原則。

    既然唯物史觀要求理論研究要切中社會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意味著實存與本質(zhì)的統(tǒng)一,以及展開過程中的必然性,那么理論研究就既不能停留于抽象的理論公式,也不能停留于單純的實存即事實,而是應當深入到社會的本質(zhì)性向度。特定社會的本質(zhì)性向度就在于該社會的組織原則,例如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組織原則的資本原則。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中,曾經(jīng)論述過把握社會組織原則的方法,即以實在主體為前提的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一方面,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多種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要把握既定社會,就必然要求在思維中把握這些從整體中分解出來的不同要素,使其重新綜合為整體而獲得具體的再現(xiàn)。另一方面,這種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必然要以既定的社會作為前提。因為,實在主體,即社會,“仍然是在頭腦之外保持著它的獨立性;只要這個頭腦還僅僅是思辨地、理論地活動著”[12]25-26。與馬克思在此處的論述相反,黑格爾將實在主體認作絕對精神,從而陷入精神自我活動的幻覺。黑格爾雖然史無前例地將社會現(xiàn)實納入哲學的研究范圍,但社會現(xiàn)實只是作為從屬于精神的存在物。海德格爾對此曾公正地評價道:“黑格爾的立足點和原則非同尋常之豐碩及其同時徹頭徹尾的枯燥乏味——這種情況不再會發(fā)生也不再可能發(fā)生。”[13]49

    根據(jù)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學習唯物史觀的理論僅僅意味著一種開始,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觀的具體化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diào)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時指出:“學習的目的,就是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14]這與毛澤東強調(diào)的“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與恩格斯強調(diào)的唯物史觀是“研究歷史的指南”,意思完全相同。但是,如若理論的性質(zhì)被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歪曲,那么這種由歪曲的理論所指導的應用必然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必須要到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具體事件的著作中學習唯物史觀,必須要根據(jù)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來把握唯物史觀的本質(zhì)特性。在唯物史觀的具體化應用中,就必須考察既定社會的實體性內(nèi)容,堅持經(jīng)濟狀況基礎性地位前提下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堅持在具體的考察中把握社會生活的組織原則。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黑格爾.歷史哲學[M].王造時,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吳曉明.唯物史觀的闡釋原則及其具體化運用[J].中國社會科學,2019(10).

    [5]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上冊[M].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6]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任立,燕宏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雷蒙·阿隆.想象的馬克思主義[M].姜志輝,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海德格爾.黑格爾[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49.

    [14]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J].求是,2020(2).

    Engels in His Later Years and Reific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UN Hui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Anhui)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a guide or method to examine things, rather than a dogma or formula to cut things out at will. In his letters defend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his later years, Engels clearly revealed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e should build on the original work, especially the original work which actually appli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ed on thi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a research guide requires that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of the given society should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While insisting on the basic status of economic situation,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Finally, in the specific investigation, one should grasp the overall connection, that is, the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 of social life.

    Engel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reality;; reification

    B03

    A

    2096-9333(2021)04-0085-06

    2021-03-29

    孫輝(1990- ),男,安徽亳州人,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哲學博士,研究方向:歷史唯物主義。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1.04.13

    猜你喜歡
    唯物史觀恩格斯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再評價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少兒美術(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宝兴县| 广安市| 固原市| 腾冲县| 延寿县| 宝应县| 革吉县| 富锦市| 东辽县| 买车| 北川| 安龙县| 祁门县| 嘉兴市| 内江市| 永丰县| 太保市| 雷山县| 浠水县| 怀仁县| 常州市| 富锦市| 汝阳县| 巴林左旗| 萨嘎县| 元江| 都江堰市| 正镶白旗| 长乐市| 青海省| 沙洋县| 本溪| 鹤山市| 扬中市| 青州市| 凤冈县| 上虞市| 监利县| SHOW| 高唐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