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稿 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讀性。要求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層次清楚。必要時應作統(tǒng)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實驗研究一般不超過5000字,其他類文稿一般不超過3000字。
2文題 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除公知公用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3作者署名 作者及署名應符合論文署名作者和單位的要求。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如系多單位作者,姓名右上角分別用阿拉伯數字注明。第一作者應附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工作單位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話、手機號碼、E-mail等。通信作者與第一作者不同時,應注明。通信作者系論文主要指導者或課題主持人,一般只列一位,也請附簡介。
4摘要 論著、實驗研究需附400字以內中、英文內容對應,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英文摘要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外國作者的姓名寫法則遵從國際慣例)、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
5關鍵詞 所投論文均需標引3~5個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隔。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中《Index Medicus》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和《漢語主題詞表》內所列的詞。英文關鍵詞應寫全稱,不使用縮寫詞。
6正文 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正文標題層次如:1材料與方法,1.1標本來源,1.2儀器與試劑,1.3檢測方法,1.4統(tǒng)計學方法;2結果;3討論;一般不超過三級標題。
7醫(yī)學名詞 以1989年公布的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為準,暫未審定公布者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簡化字按1984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規(guī)范。中、英文縮略語以通用為準,并于文稿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在括號內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藥名以最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不宜使用商品名。
8計量使用要求 計量單位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凡有單位符號者應使用符號,如:"天"為"d","小時"為"h","分"為"min","秒"為"s"等,長度單位分別用"m"、"mm"、"cm"等等;量的單位嚴格按標準執(zhí)行,如物質濃度統(tǒng)一用"L"而不用"ml",百分比濃度為非法定計量單位,如"10%HCl",若是質量比,應表示為"HCl質量分數為0.1"或"HCl的質量分數為10%"。若為體積比,則寫成"HCl的體積分數為0.1"或"HCl的體積分數為10%"等。數字:請執(zhí)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9統(tǒng)計學要求 統(tǒng)計符號按照國家標準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guī)定》書寫,符號一般用小寫斜體,須用平均數±標準差(±s);相關系數為"r";t檢驗為"t";卡方檢驗用希臘字母小寫斜體"χ2"表示。而P值、F檢驗、Q值、M(中位數)等均為大寫斜體。3.10圖表 圖表應具有"自明性",一目了然。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xù)編碼,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尾線)。
10參考文獻 應以作者親自閱讀過近5年的重要論文為主,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文中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右上角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