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秋
摘要:“美在關系”是西方美學史上關于重要的觀念,本文通過對“關系”的語義的拆析,指出其哲學深韻,并明確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在西方美學史上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狄德羅 美在關系 關系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在《關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質的哲學探討》(又被稱為《論美》——《百科全書》中一個專門詞條)提出了“美在關系”的學說。在這篇文章中狄德羅聲稱:“我把凡是本身含有某種因素,能夠在我的悟性中喚起‘關系’這個概念的,叫作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喚起這個概念的一切,我稱之為關系到我的美?!?/p>
據(jù)朱光潛在《西方美學史》中的推斷,這里的“關系”可能來自英國的哈奇生,哈奇生在其《論美和德行兩種觀念的根源》中曾將美作為一種關系,并具體分為絕對美和相對美,這一觀點可能影響了狄德羅。狄德羅辨析了關系的概念,“一般說來,關系是一種悟性的活動,悟性在考慮一個物體或者一種品質時往往假定存在著另一物體或另一品質?!?/p>
“關系”是一個哲學術語,應該有其明確的、清晰的內(nèi)涵和外延。它包括三個層次:同一事物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例如狄德羅所列舉的比例、對稱、安排之類的形式因素;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如狄德羅所提到的這朵花與其他植物乃至全體自然界的關系;還有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的人之間的關系。 “但是任何一個物體,我們都一可以孤立地對它本身進行觀察,或者與其他物體聯(lián)系起來進行觀察?!?/p>
狄德羅的“關系到我的美”就側重指這個層次。這三種關系狄德羅在其著作中雖然都有所涉及,但是他并沒有將其區(qū)分清楚,反而混淆地使用,對于這一點朱光潛也提出了批評,認為這是其早期思想還未達到一定的相當清晰的程度,矛盾和疏漏在所難免。
即便“美在關系”的看法很模糊,但頗具開創(chuàng)性和啟發(fā)性。比起古典時期的“美在理念”、“美在摹仿”等說,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因為,無論是“美在理念”、“美在摹仿”都側重“美”的導致美產(chǎn)生的單方面因素,即不是過分拔高了審美主體,就是過于強調審美的客體。如柏拉圖、普洛提諾就將“理式”、“太一”等作為美產(chǎn)生的最高的、最終的根源,他們不承認客觀事物本身具有美的屬性,認為那是“分有”了從“理式”、“太一”中“流溢”出的美而造成的結果。相反,作為唯物論者的亞歷士多德不承認有超驗的“理式”或“太一”,他認為美就來源于客體本身,即使他強調美的事物應具有“秩序、勻稱與明確”等形式特征。
17世紀哲學研究的范式轉向認識論后,人們開始從作為審美主體的人出發(fā),探尋美產(chǎn)生的原因。比如,狄德羅在文中重點研討的哈齊生的美學觀點。一方面,哈奇生受英國經(jīng)驗主義的影響,將美的來源歸結于人對美的感受。另一方面,哈奇生也作為夏夫茲伯里的學生,也傳承了老師新柏拉圖主義色彩濃厚的觀念,即人對美丑的判斷能力是天生的,是先天存在的“第六感官”提供的。狄德羅吸取了哈奇生或準確地說是以哈奇生為代表的經(jīng)驗派的基本立場,即美是審美主體的經(jīng)驗和觀察的結果,但作為一位唯物論者,他否認了哈奇生的“內(nèi)在感官”說,認為其沒有事實依據(jù)。因此,狄德羅的光輝之處在于將原來被美學家們割裂的主體和客體明確地用“關系”聯(lián)系到了一起,也就是將“關系”作為主客體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糾正了以往的偏頗。
另外,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還駁斥了西方一直以來都盛行不衰的“美在實用”說。“如果實用是美的唯一基礎,那么,一切的浮雕、暗紋、花瓶,總之,所有的裝飾都變得是可笑而多余的了?!泵赖年P系很大程度上是形式的特征,或者說通過事物的形式與人形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實用、道德不是美的本質。他認為實用和道德不是美的本質。
狄德羅還對美的關系進行了分類:一種是事物存在的“真實的美”,即事物的形式特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比例、尺寸等;還有一種是“相對的美”,是人對事物觀察和比較得出的,主要取決于審美主體觀察到的關系的多寡。
狄德羅認為“美在關系”的原則是普遍存在。無論是大自然中,還是在繪畫,道德,建筑,音樂中。他舉了一個文學作品的例證——高乃依的《賀拉斯》悲劇里“讓他死吧!”這句話。如果孤立地看這句話,根本無從斷定其美丑。如果說明這句話是回答一個人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時,就有了一定的意義。如果再進一步展開,交代這場戰(zhàn)爭是關系到祖國的榮譽,這句話出自一位老人之口,他的兩個兒子均戰(zhàn)死沙場,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兒子,面臨國難當頭之際,老人毅然決然地送他兒子上前線,“讓他死吧”這句話就表現(xiàn)了這種絕決的態(tài)度。當情境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時,我們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判斷,認為這句話是美的。狄德羅將“關系”具體落實到“情境”中去,因此,“情境”就是人與外界的關系,是“關系”的具體化。
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是啟蒙主義時代的美學觀念的重大突破,它一方面回應了古典時期的美的本質的一些重要命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認識論轉向后對審美本質研究的新潮流,同時,將美與實用和道德以及由味覺、嗅覺等依附的美開啟了現(xiàn)代主義對美的形式和無功利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