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心上人像達瑪花》是20世紀80年代作曲家薛明在甘孜地區(qū)采風時獲得的靈感,當時他聽了許多場演出,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也參與了很多活動,藏族地區(qū)的演唱風讓他有了一些靈感,但是這種靈感卻沒有讓他直接產(chǎn)生作曲的動力。直到他聽到一首在猜謎活動中使用的歌曲《布谷鳥到處飛》,這首歌是表達戀愛的人之間的情感的一首歌,歌詞非常有地方特色。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他切實感受到藏族人特殊的情感和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并且決定把當?shù)氐难莩L格、風俗民情和當?shù)靥厣脑娋湎嘟Y合形成屬于自己的一首作品。作品綜合了藏族甘孜地區(qū)的歌舞改編形成了初稿后,他仍然覺得該首詞曲的歌詞過于簡單,只有八句詞,他覺得這八句詞并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總覺得這些詞存在一些欠缺,讓他感覺情感不夠飽滿。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劇院以后他向詩人李剛夫表達了自己的這種感受,最后由詩人李剛夫?qū)υ~句進行增加、作曲家楊青對曲子進行修改,形成了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聲樂作品。
《心上人像達瑪花》是一個整首曲子都以G小調(diào)為曲調(diào)的歌曲,采用一部曲式的方法,演唱時重復一遍,只在結尾有些許區(qū)別。從譜面的分節(jié)來看,共有二十三節(jié),由于中間存在重復,所以從整個樂譜的分節(jié)來看,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的部分,由于第二十三節(jié)是結尾部分,突出了最后一節(jié)的特點,所以單獨成一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品的開頭部分,開頭主要包括第一、第二小節(jié),作品的第一、第二節(jié)是非常短小、急促的,這兩節(jié)形成一個先抑后揚再緩緩落下的風格,這種風格直接沿用了藏族歌曲的表達方式,通過這樣的急促節(jié)奏,較輕松地將聽者引入到歌曲中。通過第一、第二節(jié)這樣的設計為后面的重復節(jié)演唱提供了鋪墊。第二部分是主歌部分,主要從第三節(jié)到第十節(jié),作品的第三、第四小節(jié),這兩節(jié)是作品的基礎曲部分,后面的第七至第十節(jié)是在這兩個小節(jié)的基礎上作的延長。第三部分是副歌部分,包括兩個間奏和三個高間部分和四個中間區(qū),形成跌宕起伏的感覺,最后第二十節(jié)再次高八度,體現(xiàn)了對前段演唱的回應,最后又回來中間區(qū)。整個譜面一氣呵成,非常流暢。
從整個譜面的旋律特征來看,整首歌曲繼承了藏族人民歌典的律動感,但是作者在這首歌的作曲過程中又打破了傳統(tǒng)的規(guī)律性律動特征,使得曲子的結構性特征非常明顯。在短句中增加長句,在長句中間又插入了短句。這種構造使得情感的表達更加順暢,而且給人以感情細膩的感受。例如歌曲通過三個短句、加一個長句,長句再重復的方式表達一種綿長的情感。譜面旋律中另一個特征就是藏族民族特色非常明顯,整首歌曲都與藏族的民謠特點非常相似,而且其在情感表達方式、歌詞表達方式上都體現(xiàn)了其與藏族民謠的共同之處。這首歌比較巧妙地將藏族的“諧”的表現(xiàn)形式應用于歌曲的演唱之中,使得歌典的旋律更加靈動,更有特色。
《心上人像達瑪花》的歌詞一共有16句,其核心內(nèi)容在于表達男女之間的純真的愛情,“妹妹動聽的歌兒要為哥哥唱,哥哥像達瑪花一樣對妹妹笑”,歌曲用“布谷鳥”和“達瑪花”指代戀愛中的人們,整個歌詞中洋溢著戀愛中的人才有的幸福之情。
從《心上人像達瑪花》的整個樂曲的藝術目標來看,通過歌曲歌頌純潔的愛情,歌曲中有很強烈的贊美之情。結合歌曲的曲調(diào)和歌詞也可以看到,在歌曲進入的最初階段,歌曲是比較平緩的,像在娓娓道來地講述一個唯美的故事,給人以平和、唯美的感受,而且進入得非常自然,讓演唱者的聽眾都有一種初遇純真的愛情的美好感受。
到了高潮部分,作者的曲調(diào)發(fā)生了變化,演唱者通過一聲“啊”將歌曲帶入了另一種情感,即在愛情中也存在對于情感的擔憂,通過幾句反問式的歌詞仿佛要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復。相對于第一部分,這一部分雖然有此許的擔憂,但并不是完全不相信愛情,而是通過這種強烈的感情表達方式,進一步強調(diào)情感的濃烈和對愛情的渴望。
即使是歌曲的重復演唱部分,在歌詞的表現(xiàn)上也沒采取單一的手法,而是通過改變歌詞的做法,通過對戀人呼喚、吶喊的方式表達對戀人濃烈的情緒。而最后的部分作了綿長的處理,給人一種曲盡人不散的感覺,讓人意猶未盡。而從情感上來講,可以表述為對這種愛情的深深眷戀和不舍。
從《心上人像達瑪花》作品的譜面、歌詞和情感目標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對純真的愛情進行贊美、表達對真摯的愛情的渴望的一首民族聲樂。對于這樣的歌曲進行演唱,其對于歌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并不高,關鍵在于如何唱出這首歌背后的情感,對于這樣的歌曲在演唱中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控。
對于歌詞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我們了解作詞者在選擇歌詞或是用詞時的情感訴求,這種情感訴求決定了整個歌曲的風格?!缎纳先讼襁_瑪花》這首歌最終的歌詞來自于《布谷鳥到處飛》這樣一首詞,無論是最歌詞中的“達瑪花”還是最初歌詞中的“布谷鳥”,這兩種事物對于甘孜族人民來說都是與他們生活密切關聯(lián),他們非常喜歡的事物。將他們喜聞樂見的植物和動物植入歌詞中,表明了心中贊美之情及對于此種感情的依附性。演唱者要將這種對自己所依附的事物的感情表達出來,難度非常大。這就要求演唱者反復尋找這種對自己熟悉事物的情感,這樣在演唱中就可以唱出這種強烈的感情。對于歌典產(chǎn)生的背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后,演唱者才可以感受到作曲者的情緒變化,理解現(xiàn)行的前面平緩、中間情緒熱烈、最后綿長難舍的感情。這樣在吐詞的時候,前面就需要平穩(wěn)地控制每一個詞句,表達最普通的感情,而到了情緒熱烈的環(huán)節(jié),則要通過圓潤、明亮的詞句表達方式讓聽眾可以感受到演唱者對于歌詞的理解和掌握,使得整個歌曲演唱起來更加順暢。而到了最后歌詞的綿長感受也要通過歌詞的不舍的表達達到這種效果。
在《心上人像達瑪花》的曲譜中整個曲子是非常流暢、一氣呵成的,但是從曲譜來看,存在幾個不同的情緒環(huán)節(jié),包括前面的平緩的段落、中間情緒高昂的段落和后面綿長的段落。雖然整首歌曲是一種贊揚、歌頌的情感,但是在不同的段落感情卻完全不相同。這就要求演唱中注重不同情緒的轉(zhuǎn)換,從最開始的贊美、到中間有些許的擔憂的情感、再到最后戀戀不舍地情感,需要演唱者注意對不同的情感加以把控。結合歌曲的歌詞,在最先的幾句中整個情感是非常平緩的,在這里聲調(diào)不要太高,而是要保持平穩(wěn)、氣息均勻,給人一種順利進入的感覺,能夠較好地控制好這個地方平和的節(jié)奏,就可以達到控制的效果,在聲音上也不需要有太高或是太大的波動,只要體現(xiàn)平淡的感情即可。到了“假如你不站在高大的樹梢上”這里有一個情感的小小波動,要體現(xiàn)一種短暫的激揚的情緒,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從這一句開始,雖然整體情感上也是平穩(wěn)的、緩緩地,但是這種感情要比前半段的感情要更加強烈一些。這個地方的情感之所以出現(xiàn)一種欲揚先抑的情感,根本的原因在于要通過此處的銜接為后續(xù)進入高潮提供鋪墊。到了“啊”字演唱的時候,就需要投入更飽滿的情緒,而且要通過聲音和音調(diào)的提高讓聽眾感受到這種特別的情感,這時候在音色上盡量更加明朗,要將這種情感更加直接地表達出來。這種高昂的、熱烈的情感一直持續(xù)到最后一個結尾的部分,才開始緩緩地將自己的情感收起來,但是在演唱過程中,仍可以讓聽眾感受到那種意猶未盡的情感。
吐詞清晰是絕大多數(shù)民族歌曲的要求,這是由于民族聲樂本身體現(xiàn)的一種積極、向上、激昂的情感,所以這類歌曲在演唱時必須通過清晰的吐詞才能彰顯歌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而在《心上人像達瑪花》這首民族歌曲中,整個歌曲要求圓潤、柔美,歌曲不需太明朗或是幽暗,所以需要注意控制情緒,要達到熟練控制情緒的目標,需要演唱者對歌詞熟練而且達到非常精準的吐詞,才能實現(xiàn)控制情緒的目標,并實現(xiàn)較好的演唱效果。當然,這也是對于幾乎所有的民族演唱法歌手的要求,但是由于這首歌的藏族特色非常明顯,所以在吐詞要盡量展現(xiàn)藏族少數(shù)民族豪放的特征,要直截了當?shù)乇磉_感情,即使是吐詞中對于含蓄的地方也不能含糊其詞,而是要明白地表現(xiàn)自己的心意。只有這樣的吐詞和感受才能讓聽眾感受到這首歌的民族特色和情感特色。
《心上人像達瑪花》這首歌雖然在編曲沒有完全按照對仗或是節(jié)奏感進行編排,但是歌曲中很多地方還是用到了附點節(jié)奏,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也要唱出這種具有彈性的節(jié)奏感。例如,“歌聲美,歌聲美”“美”字的附點一定要唱足,強調(diào)“美”然后馬上弱下了。這樣就使得“美”被進一步強化,要通過這種節(jié)奏的控制讓聽眾可以感受到歌曲的重點和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同樣“走遍天下你最美你最美”這句在“你”和“最”之間用了一個附點,在“美”字也有一個附點,目的就是更加生動地表達“最美”。在第二個最美的“美”字有一個加倍延長,把樂句的重點都集中在這個字上,通過節(jié)奏的變化凸顯詞義的意境。
《心上人像達瑪花》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歌曲的優(yōu)秀代表,歌曲中既有我國民族區(qū)域的傳統(tǒng)特征又結合了多樣的藝術表達手段,雖然整首歌曲的曲譜沒有太多的起伏,但是卻有著豐富細膩的情感。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注重對歌曲的情感、歌詞和更深的理解,才能完美展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