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北京開放大學西城分校, 北京 100054)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開放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教育發(fā)展能力, 提升受教育者的職業(yè)技能[1]。開放教育的學習者以有一定社會閱歷的成年人居多,學習者多數因感到自身教育經驗不足而選擇繼續(xù)學習。知識結構不完整,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社會經驗豐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較強,是開放教育學習者自身的特點。
商務英語系列課程是國家開放大學依據國家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結合自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特點”和“成人學生群體學習的實際需求”,為經濟類專業(yè)開設的公共英語課程。在課程思政的視域下,商務英語課程既要有實用功能,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習者滿足其工作中了解相關領域國際前沿信息及日常交流溝通的需求,也要有育人功能,結合課程特點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此外,語言教育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時效性和迭代特征,在商務英語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既能緊密聯(lián)系時事,使學習者獲得新鮮生動的學習體驗,又能使其通過這些學習體驗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并提高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習者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實際教學,發(fā)現商務英語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需要不斷地思考探索和實踐反思。
教學過程由學習目標、教育學活動、學習評價三個部分組成[2]。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過程就要在設計課程時從這三個部分整體考慮。商務英語課程的設計目的在于將英語學習與金融、會計、市場營銷、物流、工商管理等專業(yè)的職場活動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在職場情景下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一般能力[3]。由此可見,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習者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商務交際的語言能力,而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學習則作為較次要的補充知識。這使思政元素游離于實現教學目標之外,增加了教學難度。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兩張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切入點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牽強聯(lián)系。這是“找不到”的問題。
商務英語系列教材以西方文化為背景,從國際商務視角出發(fā)進行編寫,給學生提供較為真實的歐美商務環(huán)境模擬,但是對于我國自身商務環(huán)境介紹著墨不多,這也導致教師難以從文本中進行思政元素的選取。
商務英語系列課程設計包括線上學習和線下輔導。在線學習資源由國家開放大學統(tǒng)一提供,適合學習者自學自測。學習中心通過線下輔導,為學習者進行答疑和個性化學習指導,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主要通過線下輔導得以實現。近幾年師德教育和政治理論學習等相關培訓不斷開展,教師雖然對課程思政理念加深了理解,但是在課程設計能力上仍有待提高,還缺少把課程教學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抓手。這是“談不深”的問題。
學習者作為成年人,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學習,存在“短平快”的學習態(tài)度,側重點在于完成考試,取得學分,對于思政元素關注度不高。成年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已經成型,如果思政元素選材不恰當或者探討不深入,就不能引起學習者的共鳴,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商務英語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的內容與學習目標一致,即對“掌握一定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讀、聽、說、寫能力”的考核。通過對以往商務英語課程試卷的分析,發(fā)現跨文化交際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探討在試卷中出題比例比較低,思政元素在學習評價中隱身。這是“考不到”的問題。
英語課程是學習者了解西方文化、進行中西方價值觀對比、進行批判性思辨的主渠道[4]。成人學習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提煉應該側重提高學習者的政治覺悟和文化修養(yǎng),使其建立文化自信,提高其“各美其美”的文化鑒賞能力,以及“美美與共”的溝通能力。同時,要讓學習者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
教師應該轉變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的傳統(tǒng)思想,建立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在思想上把知識教育同育人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提升教師要自身政治素養(yǎng),通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不斷學習,提升思想理論水平和對形勢政策的分析能力,這既是教師自身“立德”水平的提高,也是在為傳播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三全育人的“樹人”而作的知識儲備。教師要重視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牢固樹立自己是課程思政教師的意識,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政元素的探索與挖掘。
教師還應該多學習優(yōu)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自己成為跨文化的學習者、中國故事的優(yōu)秀講述者。通過多看多讀,了解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以及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鑒賞鑒別能力。教師只有自覺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才能引領學習者建立文化自信。
在商務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尋找思政元素的切入點,把教學目標中關于“職場活動”和“職場情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作為突破口,深度挖掘課程內容。在從事商務活動時,要做到誠實守信,這是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體現。在從事會計工作時要認真細致,體現出工匠精神,但同時更要注意遵守行業(yè)規(guī)則和國家法律,這是敬業(yè)法治的體現。在職場情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在注重語言表達內容的同時,也要體現家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突出課程內容中體現的價值觀和文化元素,依賴于自然巧妙的學習目標設計。課程內容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比如,講物流內容時,學習目標設計中加入舉例說明絲綢之路或者茶馬古道中物流行業(yè)特點的內容,分析中國古代是否存在物流行業(yè)及其是否對地區(qū)貿易產生影響。接著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學習者所處行業(yè)或者家鄉(xiāng)是否參與到了“一帶一路”的經濟規(guī)劃中,又給行業(yè)或者地區(qū)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希望通過對比,使學習者認識到生活水平提高得益于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穩(wěn)步提升。我們的底氣足了,腰桿才能挺起來。然后,教師還可以把話題延伸到去年抗疫期間物流從業(yè)人員的無畏付出,以及中國為多個國家提供的無私援助。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作為大國有擔當,學習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教師還可以通過選取近期國內工商業(y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對國際優(yōu)秀成果成功借鑒的文章、新聞報道等學習材料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在設計學習目標時,注重通過類比研究,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理性思維,認識到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前進方向,把自身前途同國家命運聯(lián)系起來,投身事業(yè),實現自身和國家的共同進步。
在教學活動中,時事新聞經常作為課程導入部分,幫助學習者了解所要學習內容的背景。對于成人學習者,適時恰當地引出問題并進行討論,可以“潤物細無聲”地使思政元素融入課堂。英語教師對于時政類新聞故事中思政元素的提取有一定困難,可以建立由英語教師和思政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由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建構學科交叉的立體學習活動設計。思政教師提煉出思政元素的表達思路和問題切入角度,幫助英語教師搭建“腳手架”。
以商務談判內容為例,利用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層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進行高層談判的照片引導學習者對商務談判進行學習。思政教師給出了“國際話語權的提升來自國力的增強,國家繼續(xù)強大需要每個人為之努力奮斗”和“談判的最佳境界是互利共贏,雙方要平等對待談判才能繼續(xù)下去,不能以大欺小,倚強凌弱”這兩個課堂帶入維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利用優(yōu)秀的活動方案引導學習者進行課程思政學習,使學習者產生共鳴,才能避免課程思政教學流于形式。
課程思政是在講授專業(yè)課知識的同時融入思政元素,將德育教育滲透、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課程思政的學習評價形式應該更為靈活多樣。以小組專題討論的形式計入形成性考核,或者組織演講比賽、文化節(jié)和學習經驗分享等互動活動,都是將英語學習和思政元素相結合的良好范式。引導學習者通過對活動主題深入思考,把自身的成長歷程、所見所得、工作經歷中的優(yōu)秀事跡同其他學習者分享,用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工作精神激勵他人。用榜樣的力量進行鮮活生動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習者都是重要的參與者。教師的教育影響不能局限在時間有限的線下輔導中,對學習者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的關注是成人教育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認真?zhèn)湔n,嚴謹治學,在為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用自身的行為傳達了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友善地對待學習者,對他們的學習情況給予關注,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調節(jié)他們的氣餒情緒,都能為他們樹立積極生活、友愛他人的正面榜樣。在考試時嚴格遵守考場紀律,樹立正確的考試心態(tài),幫助學習者構建更高的職業(yè)道德標準??梢?,思政元素存在于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成人高校教育中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使學習者提高全面立體的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建立“四個自信”;有助于學習者在工作中進行國際交流時,正確認識自己和國家的立場態(tài)度。教師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課程思政理論水平,深刻認識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從課程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過程和課程評價等方面,提升業(yè)務能力,深挖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幫助學習者在習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建立“四個自信”和民族榮譽感,從而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