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信硯
(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連續(xù)開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專題,繼上期刊發(fā)6篇文章之后,本期又推出3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頂天立地的百年奮斗史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帶領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并探析和總結了其中蘊含的寶貴經驗,體現了學報社科版創(chuàng)刊40年特別策劃的獨特匠心,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莊嚴禮贊。
本期的3篇專題文章中,陳新忠等的《中國共產黨推進教育公平的百年歷程與政策前瞻》,通過回溯中國共產黨推進教育公平的百年歷程,揭示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推進教育公平的六大特點,即把教育公平作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根基,視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引擎,注重推進教育機會公平,重視推進教育過程公平,大力推進教育結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作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推進教育公平仍有諸多需要克服的問題,包括城鄉(xiāng)間教育發(fā)展不均衡、區(qū)域間教育發(fā)展不均衡、校際教育發(fā)展不均衡、教師間教育水平不均衡、家庭間教育投入不均衡、學生間教育接受不均衡等;未來中國共產黨推進教育公平的政策,要接軌國際視野的教育公平,確定教育公平的中國維度,賦予教育公平以質量內涵,改善教育公平的經濟基礎,營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圍,改進教育公平的制約環(huán)節(jié)。
韓美群等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反貧困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與經驗啟示》,首先系統地考察了中國共產黨反貧困的百年歷程。作者認為,從扶貧反貧視角來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帶領人民群眾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歷經從革命性全域扶貧、“輸血式”救濟扶貧,到“造血式”改革扶貧、“開發(fā)式”綜合扶貧以及新時代科學精準扶貧的發(fā)展過程。在此基礎上,作者總結和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反貧困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為指導,踐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和扶貧開發(fā)道路,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文章認為,百年反貧困奮斗歷程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智慧和治理優(yōu)勢,同時也為全球反貧困事業(yè)提供了寶貴經驗,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宋美樺的《百年大黨以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強大政黨建設的遞嬗邏輯及運行機制》認為,“惟創(chuàng)新者強”是深刻于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的恒久理念,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求索實踐中不斷走向強大離不開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是其強大政黨建設鏈條中的關鍵一環(huán);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自身建設實踐有機結合,切實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中心問題接續(xù)作出創(chuàng)造性回答,成就了一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史。文章考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百年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遞嬗邏輯,探討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超越歷史局限性和場域適應性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黨建理論的一貫性思維進路,從根本指向、外在呈現、精神滋養(yǎng)以及落實效能等方面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以實踐導向、話語建構、文化蘊含、創(chuàng)新擴散為抓手創(chuàng)新發(fā)展黨建理論的運行機制。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專題論文,上述三篇文章各有不同的論題、內容和特點,但它們共同昭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深刻道理: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的光榮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上述專題文章都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主題作了具體闡釋。
陳新忠等的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便致力于推進教育公平,在不同歷史發(fā)展時期采取了多種措施,促進教育公平不斷向更高水準發(fā)展?!苯逃橇荆且粋€國家的百年大計,也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yè)。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和機會公平中最大的公平,是消解社會階層固化效應、保持社會生機活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維度。中國共產黨奮力推進教育公平的百年歷程,充分地彰顯了其始終堅守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韓美群等的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帶領人民群眾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貧困問題是一個困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難題,消除貧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也最直接地體現了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從1921-1949年的革命性全域扶貧,到1949-1978年的“輸血式”救濟扶貧、1978-2000年的“造血式”改革扶貧、2001-2012年的“開發(fā)式”綜合扶貧,再到2012年至今的科學精準扶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反貧困事業(yè)始終“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脫貧成效的重要尺度”[2],凸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追求。
宋美樺的文章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fā)展歷程始終貫徹著黨建理論的不斷求索和不斷創(chuàng)新,而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的中心問題是“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對于“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接續(xù)求索和創(chuàng)新,實質上就是對于不同時代條件下如何更好地堅守初心使命、更好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不懈探索和創(chuàng)新。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奮力作為并取得偉大成就的光輝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盵1]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所以今天我們終于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上述專題文章,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打開了通覽這部“最恢宏的史詩”的窗口。
陳新忠等的文章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推進教育公平的巨大成就。中國共產黨初創(chuàng)時期,我國80%以上的國民都是文盲。經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努力,我國的教育公平現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9年底,我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 99.9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 94.8%,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 102.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1.6%,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今天,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教育結果公平和教育前景公平,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廣大公民事業(yè)有成、人人出彩的美好寄托和路徑依賴。
韓美群等的文章展現了共產黨百年反貧困事業(yè)的歷史性成就。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優(yōu)化反貧困事業(yè)的頂層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反貧困的體制機制,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了使中國從“一窮二白”發(fā)展到“消除絕對貧困”的輝煌歷史。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盵1]中國共產黨百年反貧困事業(yè)的歷史性成就,堪稱世界貧困治理史上的中國奇跡,為全球減貧事業(yè)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宋美樺的文章則展現了百年大黨以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強大政黨建設的光輝成就。經過百年實踐求索和理論創(chuàng)造,中國共產黨在逐步走向強大中自覺強化最新黨建理論武裝,構建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黨建理論體系,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成為其自身不斷走向強大政黨的理論導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盵1]百年大黨以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推動強大政黨建設的光輝成就,最突出地體現在它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斷傳承和豐富其精神譜系和政治品格。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也是一部生動詮釋馬克思主義確實“行”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是對百年大黨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的根本經驗的深刻總結。上述專題文章都對這一根本經驗作了生動詮釋。
陳新忠等的文章表明,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奮斗過程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教育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公平觀,它把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設的基礎地位,視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引擎,緊緊圍繞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通過對中國特色和更高質量教育公平的追求,不斷賦予教育公平以新的時代內涵。正是在這種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公平觀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百年推進教育公平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國教育公平不斷向高質量發(fā)展。特別是黨的十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密結合“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教育公平思想,為新時代中國教育公平的高質量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韓美群等的文章表明,“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貧困理論與黨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反貧困要求相結合,將貧困治理納入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事實上,中國共產黨百年反貧困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也就是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萌芽、形成以及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它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又緊密結合了不同時期中國反貧困事業(yè)的具體實際。革命性全域扶貧、“輸血式”救濟扶貧、“造血式”改革扶貧、“開發(fā)式”綜合扶貧、科學精準扶貧等不同時期的反貧困體制機制,就是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在不同時期的具體實踐。因此,如果說中國共產黨百年反貧困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世界貧困治理史上的中國奇跡,那么,這一奇跡首先應該歸功于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及其實踐。
宋美樺的文章則更直接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道理。該文表明,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自身建設實踐有機結合,緊緊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中心問題接續(xù)探索,在本土化與時代化雙輪并驅中求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建設道路,不斷實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為強大政黨建設提供了有力理論支撐?!坝辛笋R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指導,才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fā)展、鞏固、壯大?!盵3]正是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上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作者為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