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英
(新疆庫車市第七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價值觀是指個體認知事物、判定是非的思維或取向,反映出個體道德行為抉擇、思想意識形態(tài)、社會情感及人生態(tài)度。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個體唯有具備正確、穩(wěn)定的價值觀才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并以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為重,維護國家尊嚴、做出正確的行為。小學語文作為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學科,應主動承擔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責任,在日常教學內有機滲透價值觀教育,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小學生正處于心智成熟、道德觀念發(fā)展、人生態(tài)度塑造的黃金時期,其在日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中會受到諸多外界信息的干擾與誘導,容易模糊其價值取向、弱化其思辨能力。從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宏觀層面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價值觀教育,可以引導正向價值觀、規(guī)避負向價值觀,教授學生辨別是非的標準與思想方法,能夠發(fā)揮基礎教育培育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理性社會主義建設未來接班人的作用,進而助推我國教育事業(yè)朝向高質量發(fā)展。從學生成才成長的微觀層面來看,學生的行為動機受價值觀支配與制約,只有經過價值判斷并認為是可取的才能轉化為行為動機進而以此為目標引導學生行為[1]。同時,價值觀反映學生的認知與需求狀況。由于每一名學生所處生活環(huán)境、家庭狀況、興趣愛好等不盡相同,其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行為等有著不同的主觀評價,在學習與生活中便會做出不同的行為選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促成學生價值思想的共識,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責任,并引導學生踐行誠信、友善、愛國等價值觀,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促成其良好行為習慣,進而彰顯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價值觀教育具有隱蔽性特征,即不以強制性管教、理論說教等形式將價值觀念強加給學生,而是要通過心靈啟迪、情感熏陶、文化浸潤等達成“春風化雨”的教育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價值觀教育,需要教師找準價值觀教育與語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契合點,換言之,即建立長效性價值觀教育滲透機制,將教育意圖滲透至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但當前價值觀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存在課內資源滲透形式單一、課堂交互性滲透不足、課外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枯燥僵化,難以對學生價值觀念起到正向引導作用,并且會因逆反、厭倦等不良心理弱化學生對正確價值觀的認同感。同時,部分教師忽視自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作用,與學生的交互性不足,無法對學生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價值觀滲透局限在課堂之上,未能延伸至課下與學生生活,不利于加固學生價值觀,當學生面對復雜場景、環(huán)境時可能因缺乏思辨能力無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2]。
課內資源是價值觀滲透的有效載體,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價值觀特點、內涵等深入挖掘課內資源、豐富價值觀教育滲透路徑。
1.閱讀中體會價值觀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需要教師挖掘課文的道德情操、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并借助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向學生宣傳正確價值觀[3]。
以《掌聲》課文閱讀教學為例,筆者以“友善”這一價值觀為核心組織開展了導入活動、自主閱讀及感悟活動、總結拓展活動。首先,以課題為引請學生思考掌聲代表著什么含義,如認可、支持、贊賞等。學生對掌聲意義提出猜想,并產生通過閱讀驗證自身猜想的學習動因;其次,請學生閱讀課文,集體討論并回答“英子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課文中的掌聲代表了同伴對英子的什么情感、態(tài)度?”“掌聲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等問題;最后,采用“移情體驗”教學法,請學生想象英子就是班集體的一員,自己會與英子說什么?怎樣向英子表現(xiàn)自己的友善?
上述教學案例中,活動1 主要目標在于為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創(chuàng)設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活動2 重點在于以問題引導學生領會“友善”的力量與重要作用;活動3 意在使學生在認同“友善”的基礎上真正將其踐行到生活中。
2.寫作中感悟價值觀
作文不僅可體現(xiàn)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遷移應用能力,還可反映出學生對人、事、物的看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價值觀教育滲透的有效載體。
以人教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游—”習作訓練為例,筆者以“愛國”這一價值觀為核心設置了“游覽祖國美好河山”寫作主題。在正式授課時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祖國名山大川、自然風光圖片,調動學生視覺感受并深化其愛國主義情懷。同時,請學生以“小導游”身份通過繪聲繪色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最喜愛的景點、所游覽過的景色等,并結合寫作話題自擬題目將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轉化為書面語。
上述教學案例中以祖國河山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滲透愛國這一核心價值觀,并通過說—寫一體化教學流程使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可增強學生對國家、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課堂是價值觀滲透的主陣地,教師需要以師生交互為媒介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念,進而強化價值觀教育滲透效果。
1.創(chuàng)設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認知客觀事物、形成正確價值判斷標準時往往需依靠真實、直觀、具體的生活化場景[4]。為此,建議小學語文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機滲透價值觀教育。
以《為人民服務》教學為例,筆者以講述張思德同志事跡為導入,請學生聯(lián)想在哪些生活場景中看到過“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如墻壁上、網站上、新聞中、長輩的照片上等,以此創(chuàng)設故事性、生活化情境,拉進學生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系。接下來,請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分享自己印象、感悟最為深刻的段落,說一說在革命者心目中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人生觀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革命者事跡、深刻體會為人民服務,可以使學生形成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價值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人生觀。
2.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激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交互的渠道為對話,教師所選擇的語言、語言帶來的效應等都會影響價值觀教育滲透效果。為此,建議教師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對學生價值觀產生正向激勵作用。
以《少年中國說》教學為例。筆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了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少年是民族的希望與脊梁,未來將肩負保衛(wèi)與建設祖國的責任,我們作為少年,現(xiàn)以祖國為榮,將來,祖國將以我們?yōu)闃s。在灰暗的舊社會時期,無數(shù)少年鐵肩擔道義、胸中有乾坤,以真言滌蕩濁流,以滿腔赤子之心教日月?lián)Q新天。在語言的激勵性下學生熱情高漲,在課堂上激蕩起一股蓬勃的正能量,使學生真正在學習中有所感、有所獲。
語言具有感染力、號召力,激勵學生認清自身責任、為中華之發(fā)展而讀書,可達成價值觀教育“潤物無聲”的效果。
價值觀滲透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交互之外,課外實踐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徑,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學習特征、行為特點、思想水平分析組織開展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實踐活動,以此開辟價值觀教育滲透新空間。
1.誦讀經典名著,主動形成正確價值觀
誦讀中華經典可以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確價值觀念的熏陶。筆者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親子閱讀、線上閱讀等為基本形式使學生通過誦讀《孟子》、《論語》等儒家經典形成正確自然觀、道德觀;通過誦讀《孫中山傳》等名人傳記感悟革命者歷經艱難險阻帶領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由弱到強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促成學生富強、文明的價值觀;通過誦讀歷史讀物使學生形成以史為鑒的思維方式,能夠從反思中自動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除此之外,開展國外經典閱讀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中西方價值取向的差異性,結合文化背景、時代背景等堅持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道路,進而使學生正確面對多元價值現(xiàn)象、自覺抵制多元價值觀沖擊。
2.開展實踐活動,有效滲透價值觀教育
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也是價值觀實踐的前沿陣地。筆者經常開展優(yōu)秀影片觀看、手抄報比賽等活動滲透價值觀教育。與此同時,以學生的日常交往、生活等為核心組織開展課本劇表演、表演性朗讀等活動,引導學生從自身開始、從身邊小事入手踐行價值觀、正確選擇自身行為,在實踐中逐步形成誠信友善、以集體利益為重的價值觀念。除此之外,請學生參與到課堂秩序維護、知識講解中,為學生價值觀實踐提供更加充足的機會,進而使學生通過與同伴和諧相處、自覺承擔維護課堂秩序的責任、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等加固學生正向價值觀,使其成長為道德美、行為美、心靈美的好少年。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成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當前價值觀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存在課堂資源挖掘不深入、課堂交互性滲透不足、課外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建議教師以閱讀、寫作教學為載體豐富價值觀滲透途徑,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語言激勵強化價值觀教育滲透效果,并將價值觀滲透延伸至課下與學生生活中,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向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