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麗 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
歌唱是一種十分復雜的藝術,不僅涉及每一位歌者的先天條件,還涉及在后天訓練中對氣息、聲腔、字韻等多方面的要求。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的合理運用對演唱者而言十分重要。不管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還是通俗唱法,演唱者要想發(fā)出真正動聽且美妙的聲音,僅有旋律、音準、節(jié)奏的訓練明顯不足,還需要做好氣息的合理運用和訓練。如此才能讓演唱者的歌唱變得更加美妙動聽?;诖耍疚木吐晿费莩袣庀⒌倪\用與訓練展開了如下探究。
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當遇到長句的時候,演唱者氣息明顯感覺不夠用,導致整句演唱得不完整。以《我愛你,中國》為例,該首歌曲旋律非常連貫,每句最后都有長音。如果演唱者氣息不足就可能會出現(xiàn)斷句過多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旋律的連貫性。同時,演唱者氣息不足還會導致句子之間換氣換不過來,所以后續(xù)的演唱就會出現(xiàn)各種憋、卡的現(xiàn)象,影響旋律的流動性[1]。
聲樂初學者氣息較淺也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原因通常是演唱者沒有進行充分的深呼吸。氣息過淺導致喉頭及肩膀、胸腔出現(xiàn)緊張不敢放松的情況,如“擠嗓”“卡嗓”等。演唱者如果沒有深呼吸,就沒有良好的高位置和良好的共鳴腔,在演唱中就會出現(xiàn)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及聲音過于白的情況。
氣息無力主要指的是演唱者氣息沒有支撐,出現(xiàn)聲音發(fā)虛,聲音不集中,聲音不夠明亮,甚至出現(xiàn)漏聲、顫抖等問題,以致沒有辦法完整地演唱歌曲。而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沒有正確的氣息支撐點及腰腹肌肉的控制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無法實現(xiàn)身體各個機體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演唱者只有經過大量的氣息訓練后才會形成相應的條件反射,達到靈活駕馭身體的狀態(tài)[2]。
1.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又可以稱為橫式呼吸、肋式呼吸。相較于其他呼吸方式而言,胸式呼吸單純地依賴于肋骨的側向擴張,借助于肋骨外肌向上舉肋骨以擴大胸腔空間。胸式呼吸是訓練與運用過程中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有些人吸氣時雙肩會向上抬起,氣息吸得較淺,所以這種呼吸方式也可以稱為肩式呼吸、高胸式呼吸、鎖骨式呼吸,是大部分人常用的呼吸方式。該種呼吸方式借助于胸部擴張與收縮來有效調整胸腔大小,橫膈膜運動較小,不利于聲樂演唱,甚至還會使演唱者在演唱期間出現(xiàn)聳肩、挺胸、提喉等問題[3]。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演唱者在吸氣時將氣吸到丹田并保持擴張狀態(tài)的呼吸方式,優(yōu)點是氣息吸得足夠深,缺點是氣息很容易出現(xiàn)僵硬等情況,直接影響聲樂演唱者氣息的流動性。
3.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
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是近幾年聲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常用的一種呼吸方式,即演唱者打開口腔,用腹腔、胸腔聯(lián)合運動的方式來實現(xiàn)呼吸。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的要領就在于控制呼吸的部位——胸腔與腹腔的連接處,即橫膈膜。在吸氣時,演唱人員胸部放松,腰部周邊會有較為明顯的擴張,肺部下面的橫膈膜則會向下運動,導致氣體受空間壓力的影響直接進入身體。在呼出時,演唱人員的小腹會因此而變得緊張并且向內收縮,橫膈膜也會向下運動,最終他們形成一個連貫性動作。
聲樂演唱中的呼吸與平常說話的呼吸是不同的。根據(jù)歌曲旋律的不同要求,演唱者不僅需要獲得良好的共鳴,還需要吸入足夠的氣息。在演唱大段歌詞抑或者是傳遞不同情感時,演唱者不僅需要氣息吸得足夠深,還需要靈活地運用氣息來歌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先了解呼吸的器官,即鼻、咽、喉、支氣管、肺、氣管等,然后結合聲樂演唱實際情況來合理把握氣息的運用技巧,以優(yōu)化聲樂演唱效果[4]。
在聲樂演唱中,氣息控制直接影響著整場的演唱效果。這就要求演唱者必須掌握正確的氣息控制方式。
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的動與靜需要隨著旋律而變,即演唱者時刻按照演唱歌曲情感訴求來對氣息的速度、強弱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旋律的流動性,真正有效地發(fā)出細膩唯美的聲音。根據(jù)情緒的不同,演唱者需要在實際演唱中對氣息做各種強弱松緊的處理,進而發(fā)出不同的音色,使之更加貼切地表達歌詞含義。氣息的流動能讓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更好地去調整和表現(xiàn),因此,氣息的保持尤為重要。
正常情況下,人的生理呼吸是無意識的,一般是依賴口腔、鼻腔、胸腔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完成??墒锹晿费莩^程中演唱者要調動全身各個部位特別是腰腹部來控制氣息。演唱時,演唱者需要打開口鼻,放松肩部和胸腔,同時腰腹部保持吸氣擴張狀態(tài),并隨時根據(jù)發(fā)聲要求來調整腰腹部的松緊程度。例如,在演唱高音、強音時,演唱者要吸入更多更深的氣息,腰腹部要保持適量的緊張度才能支撐和控制氣息。而在演唱弱聲時,演唱者則需要對腰腹部有較強的控制力才能保持和集中聲音的高位置。
自然狀態(tài)下,我們的呼吸都是自然吸入再均勻吐出。但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要根據(jù)句子的長短、情感、強弱不同,相應地調節(jié)氣息,例如,演唱者可能有時候一個字就會用完所有的氣息,有時候需要均等地送氣或者遇到某個重音才開始給足夠的氣息支撐。同一個句子對氣息的強弱松緊也會不同,同時起音收音的硬或軟都需要演唱做出相應調整。此外,演唱者要在氣息用完的瞬間要及時換氣,保證氣息及前后句子的連貫性。
氣息,看不見也摸不著,可是卻是客觀存在著的。在演唱中,根據(jù)不同的歌曲類型,演唱者需要對氣息的收放作出不同的調整。比如,演唱抒情歌曲時演唱者可能需要將氣息收一點,使音色更柔美;演唱戲劇型歌曲時演唱者可能需要將氣息放一點,使音色更粗狂、明亮,從而表現(xiàn)出歌曲的力量,以優(yōu)化演唱效果。總之,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的收放一定要立足歌曲本身。這樣才能確保演唱方式的合理性。以《我愛你,中國》為例,引子部分高亢有力,氣息需要適當?shù)胤?;敘述部分深情?yōu)美,氣息需要適當?shù)厥?;最后的高潮部分情感激昂,氣息就需要多放。通過這樣的方式,演唱者就能把歌曲想要表達的各種情緒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
聲樂演唱的氣息訓練主要是以呼氣和吸氣為主。要想保持良好的氣息,演唱者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訓練。第一,慢吸—慢呼。這種訓練方式指演唱者在吸氣時不要太過用力,要確保吸氣準且深,慢慢吸進來有意識地將其控制在身體內。吐氣時演唱者可借助小道具,比如找小紙條放在面前,然后慢慢向紙條吹氣,保證紙條擺動速率均勻。這樣就能達到慢吸慢呼的訓練效果。第二,慢吸—快呼。這種訓練方式指在慢速吸氣之后,呼氣肌肉群需要及時做出反應,將肺部的氣體快速呼出體外。在具體訓練時,演奏者可以用頓音下行音階來練習,如突然爆發(fā)力的“啊”來進行訓練。第三,快吸—慢呼。這種訓練方式與慢速呼吸有所不同,需要演唱者迅速地將氣體從外部吸入肺部。想要做到這一點,演奏者不妨在訓練時的嘗試做出驚訝或者驚喜的表情來將氣息快速地吸進體內,保持住,再慢慢吐氣。第四,快吸—快呼。這種訓練方式指呼氣肌肉群快速反應,將肺部氣體快速呼出體外。在訓練中演唱者可以采用“狗喘氣”或者爬樓梯的方式進行訓練,練聲曲時采用跳音、快速上下行的音階練習法。實踐證明,以上四種氣息訓練方法都有助于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的運用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演唱者演唱效果的好與壞。因此,演唱者要做好氣息的基礎訓練,打好堅實的基礎并多加鞏固,憑借多樣的演唱技巧來達到良好的演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