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 明
運動教育模式是源于美國俄亥俄州的一種以興趣為導向,以單元課時為計劃,從學生主體出發(fā),以學生為主導的西方教育模式。運動教育模式是以游戲理論為基礎,從課程的過程出發(fā),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技能、情感體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與情況,開展各種運動競賽項目。通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競賽,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拼搏,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運動教育模式是以運動技能掌握為主,其教學目標、學習方式、實施要求、課程評價均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三基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注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因地制宜、靈活多變。
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德育作為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體育競賽中,無論是開場的相互致意還是比賽結束的互相握手言和,都很好地詮釋了體育比賽中無處不在的競賽禮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核心競賽理念,都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有著很好的正向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體育競賽,在運動中能夠繼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
體育與智育是辯證統(tǒng)一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該遵循智力與體力的有機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體育競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大腦的靈敏性。通過體育競賽可以使學生積壓的情緒得到釋放,緩解疲勞,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生通過競賽的參與,不斷提高手腦聯動能力的培養(yǎng),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分析能力,技能的運用,拓展其思維能力。體育競賽能很好地反作用于智力學習。
體育競賽的合理參加,能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消耗多余脂肪含量,提高對糖的吸收。體育競賽的參與對運動系統(tǒng)、骨骼、肌肉、關節(jié)、韌帶都有著重要意義,長期地進行體育比賽,不僅能很好地提高身體肌肉含量,加強關節(jié)穩(wěn)定性,保持肌肉的張力,利于良好的身體形態(tài)塑造。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水平,增強血管壁彈性,提高每搏輸出率,增強心肺功能。
學生通過體育競賽,能培養(yǎng)其對美的認知水平。如女生在舞蹈、操類競賽中可以領會陰柔之美,樹立起端莊典雅的形象氣質;男生通過田賽、球類運動等能培育其陽光、勇敢的陽剛之氣。體育競賽對學生陰柔與陽剛的這兩種不同氣質類型的塑造,可以保證為少年強則國強的戰(zhàn)略提供良性循環(huán)。
通過體育競賽的精心設計,豐富的競賽項目,使得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特點愛好進行選擇,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通過教學競賽,班級競賽,年級競賽、學院競賽、學校競賽等有機聯動;球類競賽、操類競賽、田賽、徑賽等。舞蹈、輪滑等新老并舉,從而達到課堂內外一體化,讓學生真正找到體育的興趣所在,參與其中,熱愛體育;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體育競賽是對學生所學習的水平的檢驗與實踐,學生在平時的課程中很難有機會去進行運用,體育競賽能夠很好地為學生搭建一個實現與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能從比賽中對所學技術的反復練習,認真打磨,不斷改善技術動作,提高動作的完成質量。在競賽中學生也能及時發(fā)現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在課后與老師或者同學的交流中加以改正和提高。學生在參與體育競賽時對其日常的技術水平發(fā)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競賽也應作為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項指標,通過實戰(zhàn)提高技術的熟練程度。
體育競賽中有著尤為重要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能力,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競賽項目,都擁有著非常豐富多變的戰(zhàn)術運用,學生在體育競賽的實踐上,想要獲得好的成績的同時,就對其相應戰(zhàn)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集體類競賽項目的過程中,團隊的戰(zhàn)術執(zhí)行力對一場比賽的結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團隊戰(zhàn)術的良好發(fā)揮又離不開個人戰(zhàn)術的出色發(fā)揮,只有很好地處理好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個別戰(zhàn)術與團隊戰(zhàn)術的聯系,相互促進,從而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優(yōu)化組合。
體育競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當今教學中存在著體育課程松散的現狀,使得體育課程的本質希望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對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意義不明顯。體育競賽如果能很好地開展,提高體育競賽的質和量,拓寬體育競賽的廣度與深度,提高學生參與力度,這樣不僅能很好地彌補體育課程的缺失,也能在競賽過程中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促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改善國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的狀態(tài)。
興趣是人生的第一導師,體育競賽開展時,應遵循學生的生理差異、年齡差異、性格差異、依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采用新穎的競賽項目;可以從競賽的難度、競賽內容、競賽形式、競賽規(guī)則上加以調整。著力于競賽情景的創(chuàng)建,營造和諧的競賽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得學生能通過體育競賽找到成功感、滿足感、自豪感,樹立自信心。達到培養(yǎng)興趣、發(fā)現樂趣。積極引導學生自發(fā)、自主、自覺地參與到體育競賽中。
提高學生的體質需要將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使學生做到勤賽和常練。雖然當前學校體育活動豐富多樣,但是其活動的有效性較差,學校的體育教育課程流于形式,應增加體育競賽項目,尤其是對抗性體育競賽項目的開展,開足開廣體育競賽,讓學生全體參與,才能使得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強身健體、提高人體機能和體育技能水平;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靈敏性、身體的對抗性、增強學生的力量水平;更能通過比賽時心理壓力的合理調節(jié),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體育競賽中,讓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分享與分析來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體育競賽以對抗為主,能很好地磨煉學生頑強、堅韌、自信、勇敢等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體育競賽的主要理念是以友誼為主,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坦誠、寬容、諒解、互愛;但體育競賽又以競爭為元素,能很好樹立學生克服自我、戰(zhàn)勝自我、進化自我、提高自我的自信心。通過體育競賽的參與,使得學生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調節(jié)負面情緒,提高抗壓心理承受能力。最終達到人格的健全。
體育競賽是體育學習的檢驗關,學生不僅能夠在競賽中真實的反映自己平時所學,更能完善自我。體育競賽因其勝負結果使得競賽的魅力無窮,由于比賽的不確定性,讓學生參與的過程變得復雜多樣,促使學生需要面對困難,解決困難,戰(zhàn)勝困難才能獲得成功。而體育競賽的參與能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堅韌不拔、不卑不亢的優(yōu)秀意志品質。通過體育競賽,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能力,發(fā)現自我不足,從而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能更好地依據自身能力水平認真對待比賽,持之以恒的參與體育競賽,挑戰(zhàn)自我極限。
體育競賽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體育教育教學,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性。只有真正做好教賽融合,認真落實勤賽和常練,在課堂上扎實基本功,才能在競賽上得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在原有的體育課程的基礎上,應更加全面展開體育競賽,讓學生能夠全員參與,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讓體育競賽不單一、不枯燥,激發(fā)學生享受競賽樂趣;體育競賽無論在規(guī)則上還是在比賽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讓學生通過體育競賽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學會團結合作,培養(yǎng)學生不怕苦,敢吃苦,能吃苦的優(yōu)秀品質。養(yǎng)成經常參與體育競賽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