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波
(中共臨夏州委黨校(州行政學院),甘肅 臨夏 731100)
法律學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就目前各高校的法律學基礎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選擇而言,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脫節(jié)[1]。當前國家已經(jīng)將法律職業(yè)建設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予以部署和實施,并將法律相關的教育內容作為其根本措施和手段。在這樣的發(fā)展背景下,對于法律教學相關內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當前大部分普通人對于法律知識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法律的表層含義當中,無法將法律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法律教學領域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并未實現(xiàn)將法律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2]。當前,國家的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凸顯了法律在整個政治制度當中的重要性,在法律教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提升學員對建設中國夢的決心,更應當為實現(xiàn)全面法治國家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儲備力量。無論是公民還是法律專業(yè)人員,都應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法律學習當中。在選擇法律教學課程時,應聯(lián)系到我國法律體系的各項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傳授內容?;诖耍疚尼槍Ξ斍胺山虒W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法律教學課程選擇及實踐環(huán)節(jié)設計研究,提出法律教學課程的改進方向[3]。
法律教學課程的教授對象通常是各個行政機關的行政人員和有關部門的干部、領導,因此在選擇法律教學課程時,對學員工作需要進行劃分[4],并根據(jù)學員工作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加符合其需要的課程內容?;谏鲜龇治?,在選擇與學員工作需求相結合的課程內容應當注重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課程內容需要與行政管理所需的行政法律知識相關。其次,課程內容需要與行政管理中的民事法律知識相關。在具體實施兩種課程內容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相關法律政策,通過法律教學并結合學員自身的實際情況,將所學法律知識應用于實際,提高學員的法律素養(yǎng)。
選擇法律教學課程時還應當選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員進行法律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員具備在日常生活中對法律知識合理運用的能力。設置的課程內容需結合具體的法律案例,在講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的重點,從而提升學員對法律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漸培養(yǎng)學員掌握法律知識的內涵,做到學以致用,能夠將法律知識真正運用于分析法律實踐案例中。
在進行法律教學課程實踐時,應當首先做到對實踐觀念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法律教學更多的是采用灌輸式,將法律知識以理論的形式傳授給學員,而對于法律課程當中的實踐性特征并沒有進行過多的關注,導致教師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缺少了對學員學習法律積極性的激發(fā),最終產(chǎn)生法律教學效果無法達到理想目標的問題[5]。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法律教學實踐觀念和方式,實現(xiàn)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革新。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革新的過程中應當首先對教學觀念進行創(chuàng)新,將法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與課堂外的法律實踐活動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并在實踐過程中,明確課堂外的實踐活動是課堂內法律理論知識的有機延續(xù),將兩者之間的關系看作是優(yōu)勢互補,相輔相成。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能夠在課堂當中實現(xiàn)對法律知識的教學,又能夠將法律知識穿插在實踐活動當中,以此幫助學員進一步理解法律知識。除此之外,在常規(guī)的法律理論課程教育實踐當中,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法律實踐活動融入其中。在對法律教學形式的安排上,重點突出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首先,可以通過內容安排向教學實踐傾斜。其次,也可以在考核內容當中增加實踐考核的比重,根據(jù)學員在平時實踐活動當中的表現(xiàn)對其進行階段性評價。最后,有關部門在政策上需更加傾向于法律實踐教學內容,在法律實踐活動上,增加人力、物力和教學資源的支持力度。
在完成上述相關教學指導與準備工作的前提下,本章將針對學員的學習現(xiàn)狀,進行多元化法律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在一個完善的教育環(huán)境中,實踐活動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受教育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在布設以法律主題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活動時,應做到活動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貼合,并根據(jù)受教育者對學習提出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實踐活動事件與案例。受教育者能否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很大的影響因素是他們對教育者提出的教學內容的興趣程度[6]。因此,為提升受教育者在學習中的能動性,應在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中做到“五貼合”:其一為實踐內容貼合教育教材內容;其二為實踐內容貼合教育手段的選擇;其三為實踐內容應貼合教育榮辱觀;其四為實踐內容貼合日常生活;其五為實踐內容應貼合受教育者的自身學習行為。在此基礎上,應確保實踐活動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例如,可要求學員自編自導法律相關“案例”,并由其他學員進行案例分析。通過這一方式可使受教育者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同時也可以調動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真正意義上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意識,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將法律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同時,在進行法律教學實踐活動時,應當針對學員的思想以及生活實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同時由于學員人數(shù)眾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一對一交流,而通過法律觀念咨詢和調查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對學員學習過程中思想觀念的了解,以此方便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實踐活動內容進行完善。
法律教學課程內容與傳統(tǒng)課程內容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法律教學課程創(chuàng)新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本文對法律教學課程選擇及實踐環(huán)節(jié)設計研究得出,在開展法律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堅定的原則。雖然在當前法律教學課程當中仍然存在問題需要解決,但通過對法律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設計能夠有效解決。同時,在開展法律教學課程實踐時,還應當注重對實踐的科學性認識,應當根據(jù)學員身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性特點,循序漸進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