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祝娟
摘要:閱讀是學生語言發(fā)展中的關鍵技能,也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識讀效果,把握其關鍵信息,還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情感理解、思維建構(gòu)等方面得到提升,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xiàn)其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同時,加強小學生語文閱讀,還有助于提升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保證整體質(zhì)量。因此,本文作者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閱讀能力
目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采取“牽引式”的教學策略,過于關注閱讀問題的解答和語言知識的理解,缺乏對閱讀方法、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小學生正處在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其閱讀能力,有助于打牢學生的語言基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探究力以及思維力。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情境、問題、方法、情感四個方面出發(fā)對此進行探究。
一、從情境入手,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和培養(yǎng)策略,忽視學生的主體感觀,導致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難以保持積極的閱讀狀態(tài),影響其教學質(zhì)量。相較于其他階段學情,小學生正處于感性認知階段,對于抽象的語言文本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對此,結(ji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構(gòu)建相應的閱讀情境,以情引趣、以景促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課堂活動的整體效果。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中,本文主要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chǎn)。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功能,為學生播放有關小興安嶺的影像資料和視頻片段,如《興安嶺上》《紅松的故鄉(xiāng)》等紀錄片,并構(gòu)建以“祖國河山”為主題的閱讀情境,使學生在圖文并茂、影音結(jié)合的環(huán)境下保持積極的閱讀興趣,保證其感觀體驗。
二、從問題入手,深化閱讀理解
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加強學生的文本理解,鞏固其閱讀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閱讀問題入手,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探究水平,保持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設問關系,為學生提出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探究問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閱讀效果。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的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細節(jié)理解,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設計問題:①這篇課文主要圍繞哪句話寫的?②“呼風喚雨”的意識是什么?文中是靠什么呼風喚雨的?③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④如何理解“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并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句子?通過對閱讀問題進行主體化探究,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形成較為完善的文本框架,保證自身的有效學習。
三、從方法入手,尋找閱讀關鍵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其閱讀方法的教授尤為關鍵。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閱讀方法入手,根據(jù)不同文體、體裁、表達方式等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法和學習策略,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整體質(zhì)量。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紅馬的故事》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正確掌握文章大意,提升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從記敘文的閱讀方法中尋找關鍵線索,如時間、人物、事件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掌握語言知識。同時,教師還可針對某一問題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思考,如“我們?yōu)槭裁醋钕矚g上美術(shù)課”“老師為什么說我畫的小紅馬很好、很好”等,使學生從文章中尋找答案,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閱讀技巧,優(yōu)化其閱讀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從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展開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從情感入手,體會閱讀意義
閱讀是一種情感領悟,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學習和識讀,進而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表達意義,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中心情感入手,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有效的閱讀和體會中把握思想、深化目標。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的教學中,為使學生體會到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感受戰(zhàn)士們對朱德的敬愛之情,對此,教師可以從挑糧的“險”“難”“累”三個方面入手,進一步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感悟革命精神。通過對關鍵情感的滲透與抓取,不僅能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內(nèi)在意義,還使學生的閱讀更具深度。
綜上所述,通過閱讀情境的建立、閱讀問題的引入、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閱讀情感的滲透等策略的實施,一方面可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語言理解、細節(jié)把握、思維邏輯等方面得到加強,幫助學生形成較為系統(tǒng)化的閱讀架構(gòu),這對學生主體的認知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同時,閱讀能力作為小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能力,教師還應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關注學習動態(tài),掌握認知特點,了解心理需求,進而為學生提供適宜、開放的閱讀空間,保證學生整體的閱讀效益。
參考文獻:
[1]杜秀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8(004):46-46.
[2]梁娟.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信息周刊,2020(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