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皞
所謂“食源植物”,就是能給動物們提供花蜜、果實、種子等“口糧”的植物。銀杏、刺槐、香椿、國槐、杜梨、柿樹、板栗、紫葉李、棗樹、桑樹、絲棉木、蒙椴均屬于此。四季輪轉(zhuǎn),食源植物不斷生息繁衍,它們是野生鳥兒的饕餮盛宴。春有甜花蜜粉,夏有多汁漿果,秋有累累果實,冬有堅果遍地。
鳥兒用來吸取花蜜的角質(zhì)喙很光滑,它們只能將位于花內(nèi)或花外組織中的蜜腺吸食到嘴里,因此以花蜜為主食的鳥兒更傾向于長喙,比如太陽鳥科。短喙的鳥兒比如椋鳥科、鵯科更多的是機會主義者,并不以花蜜為主食,取食花管較短、位置較淺的花蜜。
長喙和短喙分別對應不同長度的花管,各得其所。鳥媒植物管狀的花冠把花蜜深深藏起,讓鳥兒的羽毛先接觸花粉,從而達到植物傳粉的目的。同時,為了杜絕不勞而獲,植物的長花筒提供花蜜蔗糖成分比較高,多數(shù)短喙的鳥種消化系統(tǒng)缺少分解蔗糖的酶,營養(yǎng)不易被吸收。
米團花為唇形科中少見的大型木本植物。經(jīng)研究,米團花的花蜜是棕褐色,它也是唇形科中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種有色花蜜植物,能吸引40余種鳥類對其取食。
研究對米團花的傳粉鳥之一暗綠繡眼鳥進行了鳥行為實驗研究,同時與花蜜、蜜糖的鳥行為反應相比較,最終證實米團花通過改變花蜜的顏色來傳遞適口度信息,只有有效傳粉的短喙鳥種才能識別。
常綠喬木香樟,身形高大挺拔,樹冠四季繁茂,果實飽滿豐碩。5—6月會開出綠白的小花,7—8月結(jié)果,香樟果實球形,直徑7~8毫米,深秋時節(jié)成熟的香樟果實由綠色變成紫黑色的漿果。
灰喜鵲、斑鳩、烏鶇、烏灰鶇、紫嘯鶇、灰椋鳥、絲光椋鳥、黃腹山雀、大山雀、紅頭長尾山雀等10余種鳥都是香樟樹果實的常客。于是香樟樹被人們稱為“招鳥樹”,是鳥兒們歡聚一堂的場所。像香樟這樣的掛果類植物對于越冬鳥類非常重要,不管味道怎么樣,至少可以讓它們吃飽,安全越冬。
香樟樹種子成熟度與氣象因子有關(guān),香樟樹種子的成熟過程大約持續(xù)7個月,整個發(fā)育過程中種子的鮮重、干重與發(fā)育時間呈正相關(guān)。種子成熟度增長量、千粒質(zhì)量增長量與累計日照時數(shù)呈現(xiàn)一定的正相關(guān)。光照對香樟樹種子萌發(fā)并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老種子的萌發(fā)率高于當年新采集的種子,而去掉種皮的種子不論新老種子均高于未去掉種皮的種子的萌發(fā)率。
香樟樹的根、干、枝、葉中可以蒸餾提取一種天然產(chǎn)物,主要成分是右旋性酮,制成樟腦,放衣柜里防蟲止蛀。人們還利用香樟葉子的清香來熏制食品,四川就有樟茶鴨子,以柏樹枝、香樟葉及茶葉為熏料。香樟樹的青籽可以用來提煉食用的樟油,這種油具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和辛辣味。
烏桕樹上常會聚集一種叫“洋辣子”的“殺傷力”很強的毒蟲,從烏桕樹下走過時,會擔心洋辣子掉落在身上,偶爾會有鳥兒啄食它們“開葷解饞”。除了它滿身“洋辣子”外,烏桕樹自身的汁液也有毒,如果濺到皮膚上,會感到被“洋辣子”蟄了一樣的痛感,所以烏桕被人們俗稱“辣子樹”。
烏桕成熟的果實很像爆米花,烏桕的蒴果梨狀球形在未成熟時是綠色的,成熟后就變?yōu)樽睾谏?,裂?片,露出3粒球形種子。種子覆蓋有白色的蠟質(zhì)假種皮,它就是“蠟質(zhì)果實”。古人利用烏桕種子上的蠟質(zhì),制作肥皂和蠟燭。去除了蠟質(zhì)的烏桕種子可以榨油,有毒,不能食用,但可以用來點燈,《本草拾遺》里提到這種油“燃燈極明”?,F(xiàn)在,烏桕種子油還可以用于飛機、汽車的高級潤滑油。
暗綠繡眼鳥和灰樹鵲比較喜歡吃烏桕的種子,它們?yōu)槭裁床粫虺苑N子而中毒呢?原來鳥兒會選擇種子毒性含量相對較低的階段進食,同時,鳥類代謝旺盛,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短,毒性不能充分起作用,更有鳥兒進食前,會剔除有毒難吃的部分,有的鳥兒還會通過吃點土來解毒。
不同的鳥類對于果實的偏好是不一樣的,太平鳥喜歡吃海棠的漿果,金翅雀喜歡吃柏樹果實,大斑啄木鳥喜歡吃櫟樹果實。鳥類在野外的食源植物非常豐富,野山楂、野薔薇、寒莓、桑葚、女貞、酸棗等,它們?yōu)橐吧笆乘亍兵B類提供了食物,鳥兒也會將果實中不被消化的種子,通過糞便排泄的方式,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植物不斷繁衍。鳥類和植物共同生活,互利互惠,協(xié)同進化,互促發(fā)展,促進并維護了生態(tài)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