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進
(貴州省金沙縣金沙中學 貴州 金沙 551800)
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伴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工具,更是學生對母語理性認識的途徑。近年來,由于受考試的功利性影響,家長、學生都因語文考試分數(shù)影響不大而輕視語文科目,導致語文教學陷入困境。因此,教師有必要對語文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改變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對語文抱有輕視的態(tài)度,甚至感覺語文可有可無。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其的語文成績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此循環(huán)往復,個人對語文的興趣會更加薄弱,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會更低,從而進入惡性循環(huán),成績也就很難提高。教師從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重要性,從心底加以重視。首先,高中語文可以說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階段,它是在初中有一定語文積累上的基礎(chǔ)上的提升和進步。在此階段,學生會接觸更多的方法和語文概念,這也是為之后進一步學習積累打基礎(chǔ)。高中語文學得不扎實,勢必會對之后的學習產(chǎn)生更多的阻礙。另外,語文知識并不局限于課堂上或書本里,它被更廣泛地應用于生活之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只有擁有一定的語文常識才會避免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各種各樣的尷尬。所以,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重視,從而為進一步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基礎(chǔ)。新課標要求中對語文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的高考語文學科靠的是扎實的語文功底,“得語文者得高考”,在今后的學習中,語文越來越重要。
對于語文學習中的一些知識,教師要爭取做到深入淺出,不要照搬術(shù)語,把學生弄得一頭霧水,要能夠把難以理解的知識日?;⑸罨?,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產(chǎn)生興趣。例如解釋《岳陽樓記》中的“薄”時,不該只讓學生記住“迫近”,還可以用一些常用的成語如“日薄西山”“義薄云天”,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許多熟悉的詞和古文翻譯間存在聯(lián)系,從而加深印象,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擺脫文言文無用或?qū)W習文言文應付考試的錯誤學習觀念,自己主動延伸學習。
閱讀書籍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一些定義,并在無形中加以運用,增加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適當舉行一些活動,如讓學生了解與《詩經(jīng)》有關(guān)的“風”“雅”“頌”時,當學生對定義理解得差不多時,可以找到相關(guān)的作品在課堂中傳閱,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不同,同時感受相關(guān)文學作品的魅力,增加興趣。另外在涉及一些文學知識方面,教師可適當加以延伸拓展,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樂趣,愿意學習語文。
擁有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受益匪淺。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習慣,讓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自主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樣遠遠勝于跟教師教學亦步亦趨,對學生的學習會大有裨益。
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對于教師來說,有時候教授正確的方法和技能比教授單純的理論知識要重要得多。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積累,更要注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在教學中,教師應做的不是針對每道問題解疑,而是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能夠不再一味依靠教師,而是嘗試用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鼓勵學生多運用詞典,在遇見生僻或感興趣的字詞時,自己動手查詞典解決。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對學生的積累也大有幫助。
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會在廣泛的閱讀中無形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閱讀一些優(yōu)秀作品,除了課本上推薦的作品,其他一些接近生活或解釋人生哲理的書籍也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努力做到博采眾長。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加知識、開闊眼界,還可以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思考,擁有獨到的見解,對于語文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
伴隨著學習者作為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其新穎活潑的學習方式自然替代了傳統(tǒng)指令型課程中教師陳舊的講授教學,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刷新了以教師意志為主宰的一言堂。然而,如果這種“刷新”僅僅是停留在作為課程物質(zhì)載體的課堂組織和活動樣式上,如果僅僅停留在以一種新鮮的感性活動樣式更替另一種乏味的舊有活動樣式上,那么,這種所謂的改革只是在課程平面上花樣翻新而少有實質(zhì)性意義。不幸,部分事實正是如此。諸如課堂教學只是滯留在文本的淺層甚至與文本原意錯位,而教師誤導下的學生參與依然甚有廣度、形式踴躍,直到課堂終端既看不到教師精彩的點撥或有機的升華,也看不到學生思維的閃光或言語的出彩,甚至部分教師有意識用聲樂光色來掩飾這種蒼白的感官教學,從既往的教條主義教學滑落到現(xiàn)在的技術(shù)主義教學。這是高中語文新課程實施中的致命傷,文本自身所包蘊的深沉意蘊與師生淺層解讀這兩者之間、課堂活動形式的踴躍與語文課內(nèi)涵單薄這兩者之間,落差十分懸殊。因此,語文教師要確立新的課程質(zhì)量觀,通過課堂的特定組織形式和活動樣式來達成學生學習質(zhì)量最優(yōu)化。憑借優(yōu)美文本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言語能力,是語文課程的價值目標,至于課堂組織形式和活動樣式的選擇應當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