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慧
(蘭州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中國國際電視臺(英文簡稱CGTN)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屬的新聞國際傳播機構,以豐富的內容和專業(yè)的品質為全球受眾提供良好的服務。相比較于其他頻道,該央視頻道的主體語言為英語,以英語為載體、為途徑傳遞國際間的大事小情。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在自身的英語教育實踐中有意識地挖掘與利用CGTN這一頻道中所包含的英語視頻新聞資源,并將其巧妙運用到大一英語教育實踐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以下,文章將結合教師的教育實踐經驗,針對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融入大一英語課堂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論述與分析。
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融入大一英語課堂教學的必要性主要體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具體到英語學科的學習而言,學生從小學,甚至有的從幼兒園階段便開始接觸英語,經歷過初中、高中階段學習后,其在英語上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更多的關注的是考試中獲得的分數,至于英語聽力、口語表達能力、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等都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便導致大一新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及其能力相對不高,參差不齊,他們急需得到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英語熏陶與啟迪,以在純正、地道的英語氛圍中聽英語、說英語,以英語為載體實現同他人的正常交流與探討。因此,大一英語教師需要立足新生入學時的實際情況,了解其英語短板與不足,想方設法給予其專業(yè)英語內容的磨煉。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融入英語課堂教學旨在達到鍛煉與陶冶大一新生英語水平的效果。
大量的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表明,當人們受到強烈的感官沖擊時,其往往能由此產生各種情緒,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也有一些英語教師嘗試做過實驗,一是單純?yōu)閷W生播放音頻內容,一是為學生同時播放音頻并呈現出相關的畫面,事實證明,后者更能帶給學生以聽覺、視覺的感官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著學生專注地聽講,同時使得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根據所看到的畫面內容去補充與輔助所聽到的內容,進而獲得更理想的聆聽效果??梢哉f,看與聽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依托,兩者共同作用,便于學生理解所呈現的信息及其內容。英語視頻新聞便同時包含了音頻以及畫面兩項內容,因此,便于大一學生的理解,有助于他們產生聽的興趣,并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及其水平。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不少英語教師嘗試引入各種英語新聞素材,如VOA、BBC等。但是這樣的內容需要學生去網站進行專門的搜尋,不便于學生的隨時操作。另外,VOA慢速英語的語速較慢,其是美國之音電臺專為初學英語者及其聽眾安排的一項廣播節(jié)目,并不是英語國家及其地區(qū)人們的正常語速,因此,當大一學生們適應了這樣的特殊語速之后再嘗試聆聽正常語速與節(jié)奏的英語內容,就會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資源取材于我國央視各頻道所涉及的以英語語言為載體的新聞資源,是大一學生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就能接觸到的頻道,且其語速適中,語音標準,適合面向大一學生進行英語的學習以及練習。可以說,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資源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將其合理運用到英語教育實踐中。
將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融入大一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其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突出影響及其價值。以下,將對此進行細致闡述。
在央視英語視頻新聞中,無論是播報的主持人,還是出現在采訪畫面中的發(fā)言人,其英語都純正而地道,且符合英語國家與地區(qū)人們的英語使用習慣。因此,長期聆聽、學習,都將使得大一學生們的英語聽說水平得到顯著的鍛煉與提升。
央視以英語為載體所報道的新聞涉及各個方面的內容,其內涵極為豐富。學生們若是堅持聆聽與學習,能極大地開闊自身的英語視野,更好地理解外來文化。例如,某次央視9頻道播放了有關美國酗酒問題的采訪報道,其中心觀點為“It's not an ordinary product,like coffee or pencils.It's the thirdleading cause of preventable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又如,某次以 “Artifacts from Qin,Han dynasties hit New York”為主題進行了探討,其提到“This landmark exhibition,the largest and most important display of Chinese 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year,establishes a new milestone in U.S.-China cultural exchange,said Thomas Campbell,director of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就這樣,在不同內容中,大一學生將接觸到更加寬廣的英語學習范圍,其容納社會人文,包含自然地理,更涉及多國家、多地區(qū)的交往互動,是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并豐富其學識見識的有力手段。
新聞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具有鮮明且突出的實效性。接觸新聞的過程實質上也是打開視角,去接觸紛繁的外界社會事物的過程。相較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大學生面臨著畢業(yè)適應社會生活的挑戰(zhàn),其應當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自身關注社會的能力,能了解外界事物,并對其進行正確的認知及理解。央視英語視頻新聞具備新聞的突出特征,且以英語為載體,這無疑能進一步加強大一學生們的社會關注度,使得他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央視英語視頻新聞的恰當運用對于推動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意義重大。
下文將結合具體的實例闡述與探討大學英語教師如何將央視英語視頻新聞融入大一英語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們依托央視英語視頻新聞素材,更有興趣地學習英語知識,更能優(yōu)質而高效地學習英語知識。
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為學生們播放央視英語新聞內容之后,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其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這樣的任務情境,將使得學生們在觀看、聆聽英語新聞內容時更加專注,更能有針對性地把握關鍵細節(jié),進而形成對所看、所聽英語新聞內容的理解,同時,對其英語素養(yǎng)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例如,某一新聞素材主要內容為Face masks have become a part of life.But many people aren't disposing of them responsibly.Since we started wearing face masks you can see them all over Barcelona,either in parks,at the beach or natural areas,and you find face masks thrown on the ground.I even found face masks floating at the beach.Facemasks are being littered in the streets,oceans,and clogging landfills.This Spanish company is working to find a solution.Their new Bioinicia FFP2 face mask is manufactured from cotton paper and is completely biodegradable.And they can be worn for up to 48 hours,longer if non-consecutively...據此,學生們在聆聽的過程中將聽到的內容快速進行梳理與整合,得出了“Biodegradable masks launched by a Spanish company”的關鍵信息及其結論。當這樣的練習堅持的多了,學生們聆聽與關注的集中度也會更高,而這些都將促使著他們的英語聽說水平、視野范圍得到有效的提升與開闊。
當然,僅僅讓學生觀看與聆聽英語視頻新聞尚且是不夠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妨嘗試著引導學生反復觀看與聆聽,待到熟悉掌握其內容之后,嘗試對其進行“靜音”并配音,即嘗試以正常的英語語速及其對應情境的語調進行“播報”或“接受采訪”。相較于單純的看與聽,這實質上便向大一學生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聽懂、能理解,并能大膽而積極地進行流暢的表達。這樣的訓練,對促進大一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學習、耐心鉆研,并一點一滴地為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及水平做出努力。
在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的當前,懂英語、用英語是高素質人才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大學英語教師擔負著極其重要的教育職責及其責任,應當致力于探索便于操作且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策略及其途徑。央視英語新聞資源的合理運用發(fā)揮出了其諸多的突出功效,推動大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與能力和諧發(fā)展著、進步著。在日后的大學英語教育實踐中,將進一步探索其他可行的教育手段,為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顯著提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