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幸幸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第一中學 安徽 淮南 232200)
在以往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中語文重視學生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而在素質教育的深度落實下,語文教育在落實原有教學目標的同時,也重視了人文精神教育,期望利用有效、科學的教學活動,借助語文教材內的人文元素,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及素養(yǎng)進行發(fā)展,使其完成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實現真正的全面發(fā)展。而在探究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前。
1.1 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不足。教師個人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效果,在當下的高中教育中,部分教師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有限,甚至不具備發(fā)展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意識。此外,部分教師在教材理解上較為淺顯,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無法發(fā)散拓展和教材有關的知識,不能深入探討文本內深藏的人文價值。最后,部分教師因教學方式的影響,其教學過程往往為對文章的模板式解讀,解讀作者生平、文章結構及文章背景等等,無法實現人文熏陶學生的效果,影響學生的人文精神發(fā)展。
1.2 不重視人文精神培養(yǎng)。在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中,高考仍為選拔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挑戰(zhàn)也是更多高中教師的授課主要目標,則高考成績的提高,也自然是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在這一問題影響下,高中階段的教育理念會出現偏差,教師會輕視或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該類教學方式具備著較強的功利性,同時反復背誦、題海戰(zhàn)術也成為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授課中重視對文本寫作技巧、修辭手法的挖掘分析,而該類方式雖能將學生成績在短期內較快提高,但從長遠角度分析可知,它輕視了語文的人文性。最后,在忽視人文教育的前提下,教師會將課堂分為作文訓練、教材學習兩大類,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個人對修辭應用分析、基礎知識講解、語言鑒賞等多環(huán)節(jié)的重視,會導致學生本人的能力發(fā)展受到抑制,影響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2.1 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增加對人文精神的滲透。教師應當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成為高中生人文精神建立的引路人。高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我的人文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人文觀念,具備較高的人文修養(yǎng),以自我的修養(yǎng)影響學生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為高中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例如,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保持著良好的人文形象,以自我的形象來感染學生,以自我的觀念來影響學生,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日常工作和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積極學習教師的正確行為,學習到規(guī)范的舉止和行為,進而促使學生發(fā)現教師所具有的人文魅力,強化他們的綜合素質。
2.2 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應創(chuàng)建和諧的、輕松的課堂氣氛,充分考慮高中生的內心需求,及時鼓勵他們正確地表達自我[2]。具體而言:首先,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得到自主發(fā)展。其次,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陶冶情操。最后,要重視學生的客觀體驗。學生被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所感染,使其心靈受到沖擊,情感得到熏陶,對文中人物的理解與認識加深,進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華。
2.3 以教材內容深挖,展示語文教材的人文魅力。在語文教學中,教材是一類主要載體,對教學活動的質量提升而言,教材有著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為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高中語文教材中新增了不同元素,其中人文精神傳播便是一個重要模塊,這一變化為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傳播創(chuàng)造了適宜條件。因此,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挖,挖掘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并將其為學生靈活展示,引導學生利用對教材的學習,掌握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及不同深意,在展現語文教材人文魅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論語》內容學習中,以往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古漢語詞義的理解掌握,以及對文章的講解和翻譯,但卻輕視了講解文章的深刻內涵。為幫助學生體會《論語》蘊含的不同哲理或傳統(tǒng)美德,筆者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挖如君子之風、仁者愛人、誨人不倦等蘊含人文精神元素的內容。而對上述內容的深挖,不僅有著加深學生文章印象及理解的功能,也有利于學生體會文本內蘊含的不同人文精神,以學生主動挖掘、教師逐步引導的模式,為學生呈現教材蘊含的人文魅力,實現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人文精神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素質之一,關系到他們道德品質的提高。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將人文精神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設計出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游戲、活動、實踐、教材內容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學生感悟到文學的本質內涵,掌握到人文精神所蘊藏的深刻含義,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