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婷婷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惫P者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和語文活動中采用成長記錄袋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其為媒介,尊重學生個性,進行方向指導;創(chuàng)設多種平臺,關注學習過程;及時進行評價,強調(diào)反思提高;多維進行展示,促進學生成長。在成長記錄袋的建立、使用、展示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成長記錄袋;媒介;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語文課程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與發(fā)展的資料,可采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和語文實踐中,我們嘗試以成長記錄袋為媒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在語言、審美、思維、文化方面的能力。
一、方向指導,尊重個性
語文課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決定了語文教師在體現(xiàn)學生成長記錄的成長記錄袋的形成過程中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進行方向化的指導;語文的課程內(nèi)容又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理解也是個性多元的,這決定了學生成長記錄的東西應該是豐富的、富有個性化的,而非千篇一律。
老師立足學科特點進行指導,給出學生一個基本框架,將語文成長記錄袋分為書海閱讀、日常寫作、綜合實踐、個性舞臺、學習成果五個板塊,書海閱讀板塊學生可填充課內(nèi)閱讀的筆記、試卷、習題,課外閱讀書籍的精美片段摘抄、思維導圖、人物分析、心得感悟、手抄報、閱讀錄音磁帶等;日常寫作板塊學生可填充自己寫的優(yōu)秀作文、寫作片段、日記、隨筆、詩歌、反復修改的作文、寫作技巧筆記等;日常收集的名言警句、寫作素材、優(yōu)秀作文范例等;綜合實踐板塊學生可填充課內(nèi)外參加語文活動、進行語文拓展的照片、心得、綜合性學習習題設計等;個性舞臺板塊學生可填充書法作品、創(chuàng)意寫作、朗誦錄音視頻、演講稿、話劇劇本、采訪稿等;學習成果板塊學生可填充各種成績證明、獎狀獎杯。以時間為線,初中三年分六個學期進行,每個板塊又以目標設置、過程記錄、結果評價、反思提高為體系。
根據(jù)框架學生可進行自由填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每個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專題板塊。這一實踐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獨特體驗,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升。
二、創(chuàng)設平臺,關注過程
成長記錄袋要真正發(fā)揮其育人功能,需要豐富且有意義的材料支撐。這就要求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搭建語文實踐活動的平臺。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組織開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詩詞大會、課本劇表演、書法展、小記者等語文活動,鼓勵學生游覽名勝古跡、探訪文化盛景、參觀博物館等社會實踐,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其成長記錄袋內(nèi)容。
在語文教學、語文活動及實踐過程中,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每一個過程都落到實處,真正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欣賞、學會總結、得到成長。如學生參加演講比賽的照片,學生可根據(jù)照片進行情境式寫作,詳細描繪照片定格的瞬間,照片和寫作內(nèi)容一并進入成長記錄袋。如暑期學生去參觀博物館、去游覽名勝古跡,回來后我們會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體驗進行綜合性學習題目的設計、寫感想、描繪精彩場景或畫面等,記錄和創(chuàng)造游覽的過程,一并留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里。如學生習作由不好到好不斷修改的過程性資料、學生卷面書寫由不整齊到整齊的過程性資料、學生成績由不好到好的變化資料等都在學生成長記錄袋完整呈現(xiàn)。
通過多平臺充實學生的語文生活,豐富成長記錄袋內(nèi)容;通過對語文活動過程的記錄、總結、創(chuàng)造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及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也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美好的、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
三、及時評價,強調(diào)反思
語文的學習過程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思考感悟的特點,所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應該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及時指出問題、及時反饋問題、及時肯定學生進步、及時改進教與學的活動。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印章、評價類表格、評價卡,分別由學生自己、家長、老師和同學針對學生成長記錄袋呈現(xiàn)出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有效地不同頻次的評價。
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進行多角度的反思和提高。我們要求根據(jù)多維度的評價每一個模塊一月寫一個反思卡,每次語文活動活動結束自己填寫反思卡,針對問題隨時填寫反思卡,并給出新的目標和提高措施。這樣讓學生用現(xiàn)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進行比較,讓學生更注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都得以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多維展示,見證成長
對成長記錄袋的展示、交流、分享是發(fā)揮其作用的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才可以體味到自己成長的過程,才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些都將給予學生以繼續(xù)前進的動力。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進行了多緯度的展示和交流。如成長記錄袋班級分享會、成長記錄袋展覽會、成長記錄袋班級閱覽角、成長記錄袋線上交流展,展示學生點滴的成長,讓學生充分感受成長的快樂。
實踐證明,以成長記錄袋為媒介,不僅能溝通聽說讀寫,溝通課堂內(nèi)外,拓寬語文學習會動的空間,而且有助于老師、同學、家長多層次、多角度了解學生,比較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語文水平,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潛能,更能增加學生成長成功的積極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促進學生閱讀、習作、綜合實踐、口語交際、審美思辨等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落實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雅琴.基于核心素養(yǎng)重建的初中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2):40-42.
[2]林旭燈.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