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讓“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小學課堂,在小學道法課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fā)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在道法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觀點、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質,有的放矢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道法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
從古至今,小學生的道法教育在中國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提高中國國民綜合素質的根本方案。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了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鍛煉身體的自覺性,為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奠定了基礎。
目前,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不斷滲透愛國教育,重視起愛國主義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才能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加強熱愛祖國的主動性,培養(yǎng)從小愛國的意識。
升國旗儀式是培養(yǎng)學生頑強意志品質的良好時機?,F(xiàn)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多數學生缺乏艱苦的鍛煉,自律性比較差。教師要認真進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況,從嚴要求,有意識培養(yǎng)他們吃苦的精神,不給怕苦者留有余地,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例如,在實際練習中分析不能站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體偶然不適;有的是體力分配不合理;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勞就不能堅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及平時對他們的了解,在處理上應有所區(qū)別。對平時一貫認真刻苦而偶然不適的同學無需批評;對體力分配不合理的,應告訴他們失敗的原因和如何分配體力;而對怕苦怕累者除進一步講清道理外,應讓其補站一次,使其既能認識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頑強意志這一環(huán)節(jié),經過幾次反復的工作即可初步解決。
這就要求教師將課內、課外相結合,全面捕捉德育滲透的時機,加強德育滲透。根據實際及時對學生進行恰當地表揚、鼓勵與批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
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幾千年來綿延不斷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典籍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和驕傲。我們就是要通過歷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油然而生一種神圣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在高年級教學素材中,有英勇頑強的斗爭歷史,也有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有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這些都能從根本上使學生熱血沸騰,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骨子里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的效果。它比較真實,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在講述長達八年的抗日歷史中,從楊靖宇講到張學良,從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到南京大屠殺,從抗日義勇軍到西安事變,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次次壯烈的歷史事實,讓學生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在國與家的選擇中,進一步對愛國主義進行了升華,真正領略到什么叫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要讓學生真正明白,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學生能從這些優(yōu)秀人物的言行事跡中受到陶冶、啟迪,增強民族自尊心,并進一步升華為一種時代的責任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對學生同樣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巴涍^去就意味著背叛?!蔽覈嗣?,特別是跨世紀的一代青年,應該知道并牢牢記住中華民族近代的屈辱歷史,不忘國恥?!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彼性诩t旗下長大的人們都聽過這句話、唱過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尤其是現(xiàn)在的中學生?!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近百年革命斗爭的經驗總結,它是千萬志士仁人經歷了無數次曲折磨難用鮮血和生命探索得來的真理。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將永垂史冊,共和國將永遠記住李大釗、楊靖宇、劉胡蘭、董存瑞等無數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要繼承發(fā)揚先輩們優(yōu)秀的革命傳統(tǒng),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