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菁
《城市報道》是上饒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上饒臺”)開播于2005年的一檔民生節(jié)目,以聚焦城市發(fā)展、關注百姓生活為宗旨,曾創(chuàng)當地收視率最高。近些年,面臨民生新聞普遍收視率下滑、影響力下降的態(tài)勢,《城市報道》欄目重新定位,緊跟媒體融合的時代步伐,在機制、內容、形式、傳播推廣方式做出了較大的改變,收獲了更大的媒體影響力和更多用戶的認可。
新聞傳播,貴在神速。上饒臺堅持移動優(yōu)先,將主戰(zhàn)場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來,取得報道的傳播最大化。尤其在面對重大事件和重大決策時,移動優(yōu)先更應成為媒體融合進程中的“不二法門”。
現場直播,及時準確?;ヂ摼W直播可以第一時間展現新聞進展,保證時效性和現場感。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初,《城市報道》就充分利用新華社現場云“移動、在線”這一優(yōu)勢,選擇合適選題進行直播?!侗娭境沙强箵粢咔椤分疤皆L市區(qū)超市”“菜市場開市情況介紹”等直播節(jié)目,讓市民第一時間了解上饒市抗疫與生產生活情況,民心向穩(wěn)。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欄目先后進行了23場手機端現場直播,收看率和點擊量均高于日常。
視頻連線,真實呈現。欄目開設了《連線武漢》《隨州日記》等專欄,采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對援助湖北一線的上饒籍醫(yī)護人員、藍天救援隊等進行實時報道,《交警護士同戰(zhàn)一線兒子送回老家》《在方艙醫(yī)院做象棋 守護患者站好最后一班崗》《裴玉蘋: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明年想來一場武漢游》等連線新聞,真實客觀地記錄了上饒逆行者馳援湖北的點點滴滴?!峨S州日記:一場特殊的視頻生日會母子隔空對話》的主人公鄭芬是江西醫(yī)專一附院內一科的護士長,她的丈夫楊軍也在抗疫一線。在接到調派第二批醫(yī)護人員前往武漢增援的緊急通知后,鄭芬立即遞交了請戰(zhàn)書,分配至湖北隨縣人民醫(yī)院,并被臨時任命為醫(yī)院總護士長。離開家鄉(xiāng)鄭芬心中最牽掛的就是九歲的兒子楊墨池,3月8日是他的九歲生日,學校的老師為他策劃了一場“線上”生日,鄭芬與楊墨池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隔空含淚對話,過了一個既特殊又難忘的生日。新聞運用了大量的現場畫面及同期聲,現場感很強,真實感人,平凡中見偉大,細節(jié)中見真情。
抖音原創(chuàng),熱點紛呈。疫情防控宣傳期間,《城市報道》在抖音原創(chuàng)短視頻方面實現常態(tài)化生產,打造多款爆款產品,如《女子打砸防疫卡點》播放量1090萬、點贊數45萬?!端{天救援隊在上饒東高速路口迎接八名從武漢歸來的隊員》播放量815.4萬、點贊數18.7萬,展示了官方媒體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關注數量取得了大幅增長,“上饒宣傳”和“上饒廣播電視臺”兩個賬號的粉絲數都從幾千增加到了10萬+。
“內容為王”“技術為王”“渠道為王”“流量為王”“算法為王”……最近幾年媒體行業(yè)關于“誰為王”的說法層出不窮,這背后反映出行業(yè)生態(tài)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變革。但是無論技術、渠道怎么變,人們對高品質內容的需求不會變。特別對于電視民生新聞來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豐富本土內容生產,增強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黨賦予的使命。
服務群眾接地氣。《城市報道》“幫民困、解民憂”策劃推出《城市幫忙團》調解節(jié)目,由欄目的七名女記者擔任“幫忙團”成員,針對社會上的一些矛盾糾紛,利用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記者耐心細致的溝通工作化解矛盾。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群眾有需求,幫忙團就有響應;只要群眾有求助,幫忙團就有行動。欄目推出的《瑞科物業(yè)你在哪業(yè)主喊你退錢啦》《上饒颶風租車不退押金安徽女孩討要說法》《東升樓無路燈追蹤:燈亮了》《餐館油煙擾民市管局責令整改》《江光小區(qū)改造居民有疑問》等“接地氣”的新聞,幫助金龍城小區(qū)88名住戶要回了每戶3000元共計27余萬元的裝修保證金;為考上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的“賣水女孩”李麗娜籌齊了五年學費,為外地游客拿回被拖欠的汽車押金……表達了媒體人的為民情懷,“有事您說話,困難我來幫”也成為上饒市民耳熟能詳的口號。
服務大局連“天線”。堅守主流輿論陣地,上連“天線”,主動融入和策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署,是新聞人的一種自覺擔當,同時也增加了新聞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是上饒市委市政府“決勝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饒”的重要決策。《城市報道》緊跟“雙創(chuàng)”指揮棒,持續(xù)在宣傳發(fā)動、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健康教育上發(fā)力,集中一切宣傳資源為全市的“雙創(chuàng)”工作營造濃厚輿論氛圍。欄目開設《創(chuàng)國衛(wèi)進行時》《做文明有禮上饒人》《創(chuàng)國衛(wèi)監(jiān)督哨》《不文明現象隨手拍》等專欄,正面引導、輿論監(jiān)督兩手抓,成效明顯。
“雙創(chuàng)”期間,《城市報道》欄目共播發(fā)相關正面宣傳稿件1000余條,平均每天一條,多視角多層次地反映了上饒“活躍”的創(chuàng)造活動和精神風貌,有效提高了市民公共道德和文明素養(yǎng)。同時,圍繞交通秩序、農貿市場和食品安全、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等宣傳報道重點,制作暗訪片近百部在全市雙創(chuàng)調度會上播放,并對暗訪發(fā)現的問題開展回頭看,一追到底,做到了曝光問題“快狠準”,站好“雙創(chuàng)瞭望哨”。這一系列正反組合拳成功助推上饒獲評國家衛(wèi)生城市,文明之花在饒城處處盛開。
服務受眾新表達。時代在變,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變,早已不滿足于原有的口導+解說+采訪的固有模式,要吸引受眾,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傳播格局,創(chuàng)新表達,增強可看性。2021年春節(jié),許多人選擇就地過年。欄目提前謀劃,推出《吉祥中國年》春節(jié)特別節(jié)目,《異地過年心相連》《“守”望新春》《不“疫”樣的年》《來“恰”飯咯》《過個文化年》《“牛”人牛事兒》等全新板塊組合亮相,直播、VR+航拍、記者出鏡……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紛呈,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上饒市委宣傳部“百姓視角,網絡思維”的贊譽。
此外,記者還緊追熱點,采用時下流行的說唱形式制作《記者喊你打疫苗》《魔性說唱帶你感受新聞魅力》;Vlog《5G+VR記者“探”兩會》《遇見靈山的16小時》,短視頻《瞧一瞧,上饒都有哪些橋》《父母為兒子建“愛心”泳池防溺水有妙招》、動畫小科普《大水防災你我牢記》《我的名字叫:Sealily海百合》……就像某廣告語一樣:“人民需要什么,上饒臺《城市報道》就造什么。”
作為上饒本地主流電視媒體的民生新聞欄目,《城市報道》將打造一支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隊伍,堅持融字當先、移動優(yōu)先、服務為先,致力于機制、內容創(chuàng)新,在更生動更扎實更自如地做好新形勢下宣傳引導工作方面不斷探索新路子,不斷壯大主流媒體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