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姿
摘要:批判性思維在高中生認知歷史演變的軌跡和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得失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本文從三個不同的維度探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希望對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歷史;批判性思維;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243
“批判性思維”是反省式思維,是高中生走向成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歷史課程標準》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劃分中明確提出(學生)“在獨立探究歷史問題時,能夠在盡可能占有史料基礎上,嘗試驗證以往的說法或提出新的解釋”。①為了培養(yǎng)這種思維,教師應該有意識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判斷力、清晰的表達能力,通過教學引領學生走出固化的思維藩籬,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一、借助思維導圖輔助學生梳理批判性思維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歷史演變軌跡和許多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很復雜。能否正確看待這些歷史事件既考驗了學生們的分析能力,又考驗了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而思維導圖便是一種有效幫助學生們有邏輯地厘清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輔助工具。
在《開辟新航路》教學進入“評價”環(huán)節(jié)時,教師不妨讓學生們以思維導圖的方式評價“開辟新航路”,即分別列出新航路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例如,小文同學分析了開辟新航路對西班牙和各大洲之間的互通往來的積極意義,也指出了新航路的開辟給亞非拉地區(qū)帶來的打擊和傷害。那么,小文在用思維導圖評價這一歷史事件的過程,就是她進行批判性思考的過程。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一來,高中生們在聆聽他人評價的同時,能夠自主高效地找到自己的思維盲區(qū),增強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多次進行這樣的訓練后,高中生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會更加全面,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自然會提到提升。
二、利用史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批判性思考
利用史料,判斷對錯、真?zhèn)?,最適合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正確理論來源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將唯物史觀運用于歷史的學習與探究中,并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思想?!雹?/p>
教師在講到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啟蒙思想家的著名觀點(史料)的分析、延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學中的“人文主義”在反封建專制方面起過非常積極而重大的作用,但是它也是“個人主義”滋生的溫床。這就是為什么“在疫情肆虐的西方國家大家不愿意受約束,致使防控壓力巨大”,加深對“自由”含義的批判性思考。
教學實踐表明,利用史料創(chuàng)設問題真實情境③,恰當的提問和回答更能啟發(fā)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在思考與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除了上述兩種方式以外,諸如辯論賽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也是訓練高中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形式。因此,高中歷史教師不妨以教材為藍本,多樣化開展此類活動。下面以辯論賽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為例,加以具體說明。
譬如,歷史教師以《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為藍本,組織學生們進行一場“如果我生活在秦統(tǒng)一時代,我是否贊同秦統(tǒng)一”的辯論賽,以期學生能夠在打辯論賽的過程中辯證地看待秦統(tǒng)一。首先,學生們可以分成兩組,每一組內分為正反雙方,分別準備自己的辯詞。接著,兩組同時進行辯論,并且各派一名辯論賽記錄員,記錄正反雙方的觀點。同學們在打辯論賽的過程,先是梳理了自己所持一方的辯詞,接著又聆聽了對方的辯詞,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批判性思考這一問題。隨后,辯論結束后,正反雙方的同學又在分享和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再次思考了這一問題,進行第二次批判性思考。這里需要注意,歷史教師要注意聆聽同學們的辯論過程,記錄下不太恰當的觀點和思維盲點,稍后在總結歸納環(huán)節(jié)中一一指出。這樣一來,學生們又在老師的總結中第三次辯證性思考了這一問題。由此可見,辯論賽為高中生們提供了很好的理性思考和辯證性思考的機會④。因此,每當遇到合適的主題后,不妨多多進行這樣的辯論賽。
四、結語
批判性思維是優(yōu)秀公民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伴L期擁有某種價值觀或形成一定思維定勢后,對異類思想和行為產生天然的排斥,面對問題不再思考,想當然地重復過去的結論和做法?!雹?/p>
在中學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總結歷史規(guī)律,但也發(fā)現一些學生錯誤地理解為學好歷史可以“教條式地預測未來”?,F代社會發(fā)展要求教育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未來合格公民,歷史教師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批判性思維、批判精神,培養(yǎng)他們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新世界。這樣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在信息時代的生存和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①《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5月第2版,71頁
②《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5月第2版,第6頁
③馬文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11)
④樓清清《批判性思維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黃宗羲“民主”思想的辨析為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22)
⑤劉立新《歷史教學應提倡批判性思維》,《歷史教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