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小力
摘要: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不容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寫作能力也是學生寫好作文、學好語文必須掌握的一項關鍵技能。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對寫作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并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形式與方法,盡可能加強寫作內容與學生生活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落實“生活化”這一理念,逐步降低小學生寫作文的難度,使其體會到作文素材的“生活性”,并形成較強的生活作文意識。因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進一步探索寫作教學的有效方法,以此來促進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079
引言
現(xiàn)階段,在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中還存有一些問題,大部分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對課文中某些優(yōu)秀的詞句、段落進行死記硬背,以期在寫作文時能直接用到,卻忽略了對文體知識的滲透、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與開發(fā),這種“重分數(shù)、輕能力”的陳舊思想逐漸抑制了小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教師必須擺脫以往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調動、作文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掌握優(yōu)秀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語文學習的綜合技能。筆者立足于自身的實踐,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帶來相應的借鑒和參考。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
學生能夠完成一篇高質量、有文采的作文,必須是經(jīng)過平時大量的閱讀得來的,而一些精彩的句子和巧妙的詞語都是學生從不斷閱讀中積累而來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對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和優(yōu)美詞語進行記憶。此外,根據(jù)年級的不同,學生積累的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例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以詞語積累為主,平時多積累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而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積累一些優(yōu)秀文章的片段及名言佳句等;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名家的作品,增加自身的閱讀量,并借鑒一些優(yōu)秀作家的寫作手法。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看符合自身性格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的書籍,讓學生到圖書館借閱書籍;可以在教室內建立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將自己的書籍和其他同學的書籍互相傳閱,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看到好的句子,可以及時地摘錄,增加作文素材的積累量。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在班級組織一次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將自己平時閱讀過程中的感想或者讀到的好詞佳句展示出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成就感,提高寫作能力。
二、以課內閱讀促進寫作,充分整合閱讀與寫作
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可以說,閱讀是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并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的重要媒介。小學生可以從閱讀開始,通過模仿句子,模仿段落,模仿章節(jié)等,積累一定的寫作經(jīng)驗,形成良好的寫作思維,然后進行獨立寫作。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閱讀教學工作,促進閱讀和寫作的整合,將寫作教學滲透在每一節(jié)的閱讀課堂上,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積累有效的寫作經(jīng)驗,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等等。
例如,以五年級教材為例,其中的文章有寫人的,有記事的,還有寫景狀物的,可謂類型多樣、內容豐富,是學生學習寫作的重要載體。因此,在課內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詳細地分析每一篇文章,促使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具體地,以《落花生》這篇文章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是如何去寫種花生、收花生、議花生這一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去寫花生(如對比的手法)。在學生初步掌握這篇文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仿著寫一寫,讓學生及時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同時在仿寫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寫作水平和作者之間的差距,促使學生可以產(chǎn)生改善寫作的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批改
教師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就應該引導學生在習作后對自身的作文進行反復修改,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科自主學習和寫作的能力?,F(xiàn)階段,學生作文批改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身批改作文的積極性不高,而教師要將學生文章中出現(xiàn)的錯字病句等常見的低級錯誤用紅色的筆進行標記,這個工作量比較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完成習作后,自主修改,再由教師進行第二次檢查,指出學生所修改的地方是否合理,并將學生常見錯誤進行匯總,在課堂上統(tǒng)一講解。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批改,再由教師進行二次批閱。這種作文批改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習作教學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要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充分地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生活基礎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來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寫作教學活動,通過挖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設計以讀促寫形式的訓練、對相關文體知識的滲透、對思維導圖工具的靈活應用以及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激勵性的評價等多種手段來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讓他們的寫作思維能力得到較大的鍛煉,并強化他們寫作文的信心,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的發(fā)展,最終優(yōu)化寫作“教”和“學”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薛巧麗.探析基于生活化視角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9):123-124.
[2]張磊.淺談以讀促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1(2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