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琴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與推進,不僅應用科學類學科體系在教育改革中首當其沖,傳統(tǒng)的人文素質學科也受到了應用型課堂極大的影響。初中歷史作為培養(yǎng)與積淀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發(fā)展歷程的基礎性學科,對中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有極大的作用。本文筆者將以全面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探討初中歷史課堂家教學的學生學習現狀,并對目前階段課堂存在的實際問題做出科學理性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289
問題意識的產生意味著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真正地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與推進之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質量,利用各種科學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問題引導,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的思維意識。因而,學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關于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實施實際有效的課堂改革。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影響了歷史課堂的教學發(fā)展
在當代素質教育的大力改革推進下,各地區(qū)中小學開始注重學生基本素質教育的健全。各學科教師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與思維引導下,使中學生的素質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就我國的國情來看,應試教育的社會現狀依舊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在升學壓力與父母期盼這兩座大山的壓迫之下,教師需要在固定的條框中進行教學,學生也需要對各種知識點進行記憶背誦,以應對各種考試要求。這樣就逐漸影響了歷史教學的發(fā)展,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也逐漸忽略,教師對學生的問題也是以考點為主。這種以高分為目的教育手段沒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學習過程過于單一和簡單化,機械性的學習表達使學生沒有問題思考意識,只知道一味接受。
(二)教學方法陳舊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的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傳統(tǒng)的說課教學手段教導學生要進行詳細精致的歷史聽課筆記,這種方法會使學生的學習任務量無端增加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盲目的聽和記筆記,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法很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問題意識,只會盲目的死記硬背。這種粗暴的學習方法曾經一度被初中歷史教師認為是極其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實際上這一陳舊的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收獲短暫的學習成果,并沒有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對中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極其不利的。例如,歷史教師在講授西方法律制度的變法改革時,教師一味的傳授知識而不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思考與理解,面對原本就晦澀生硬的國外常識,學生需要反復的記憶背誦。日積月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完全消磨殆盡,對歷史學科產生極大的排斥情緒。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使中學生的思維模式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和開發(fā),根本無法啟發(fā)他們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科學習質量而言都是一個極為不利的授課行為。因而,在現階段的中學生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科學有效地改善課堂氣氛與教學流程,順利建構有效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如此看重中學生歷史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還有以下幾點極為必要的培養(yǎng)教育意義,一方面來說,是使學生形成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與前提。在初中教育改革的歷史新課標中得知,歷史教學要立足于學生人文與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確保學生正確的歷史觀與與敏銳的洞察力的形成。在另一方面來說,初中歷史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體現歷史學科內在靈魂的重要學習策略,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之下,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習慣可以改善學生頭腦中陳舊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與學習個性。
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初中歷史課堂的學習質量發(fā)生質的轉變與升華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學習手段是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在教師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在上課前進行了有效且充分的課前預習,那么學生的問題意識自然而然的就被激發(fā)與引導出來了。這樣的一種課前預習與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師課堂所講授的文化知識,并對本節(jié)課的歷史知識盲點達成共識,以便在課堂學習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歷史老師的科學授課態(tài)度
中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并不完全的青春期中,在這一時期的學生并不太會自主性的產生學習策略和想法。故而,需要歷史教師進行科學與多元化的備課引導,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與完善。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還面臨著諸多現實性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與體察,因材施教的教育中學學生,提高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旦知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63-64.
[2]胡捷.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09):73.
[3]夏曉凡.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研究[J].考試周刊,2020(28):151-152.
[4]廖國鋒.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分析[J].才智,2020(1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