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玉芳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實現(xiàn)師生的高效互動,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發(fā)揮學科應有作用,應用思維型課堂理論進行問題設計,對學生進行優(yōu)質的問答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這種策略的指導下所進行的語文教學,要關注師生對話,問題設計以及學生思維的生成過程。從提問引導思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留足思考空間,靈活問答,有效評價等方面促進學生思維的逐漸生成。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在闡述思維型教學理論在課堂問題設計需要關注的內容的基礎上,就如何應用這一策略開展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思維型課堂教學理論;小學;語文;問題設計;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073
引言
語文課程之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項基本的語言學習過程,語文教學更應當注重學生語言思維從無到有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是課堂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最大程度的促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思維型教學理論引導下的課堂問題設計策略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是否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思維型課堂教學理論下的語文教學要始終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建立。在小學語文中,像認識拼音、漢字,嘗試書寫、寫作都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教師不能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把教學內容都講完了,學生就能自動的學會。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兼顧問題、學生、環(huán)境三要素,圍繞教學目標鎖定問題范圍,根據(jù)學情選擇問題內容,把握環(huán)境優(yōu)化提問形式。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仔細推敲教學過程中應當提問的時間點,并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jù)學生的回饋來進行靈活的問題解答或問題引導。
(二)課堂提問是否呈現(xiàn)難易分層梯度。掌握課堂提問的藝術,提問的問題要因人而異,并在不同的教學階段,設定差異性的問題。因為學生思維的建立和發(fā)展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小到大、由易到難的過程,老師在課前引導的問題與課后復習所提出的問題應當具有差異性,同時針對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提出的問題也要具有相關的適應性,否則問題過于簡單,學生會喪失好奇心,問題太難,學生的自信心又會受挫。當學生擁有好奇心的時候,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充滿引導性,而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索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有助于他們對知識點的提煉和對學習技巧的總結。
(三)把握學生問題參與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對此,教師不僅僅要針對問題來組織語言,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包括語言、心理、情緒等。教師可以采用延展、總結、比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引起他們在情緒上的良性反應,使學生在聽到教師的提問后能夠進一步開展下面的學習。
二、思維型課堂理論在小學語文問題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一)為提問做好環(huán)境支持。教師要創(chuàng)設好情境,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并引導學生由回答逐漸互問互答[1]。例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語言生動傳情,是對學生審美和情感體驗的啟發(fā)。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作者的語氣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多媒體軟件,向學生展示雷鋒不同尋常的事跡,引導學生建立對應的情感價值,然后再去對詩歌的語言特點進行提問。又如《繁星》的教學,運用學生鮮為看到的延時攝影手段拍下星空、銀河之美景作為提問前的環(huán)境氛圍,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看見滿天繁星時的心情。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思考巴金在文章中的情感就較為容易了。
(二)統(tǒng)籌學生語文思維形成過程。語言的基本思維往往涉及到人們對生活的思考,而語言則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知識與思維的聯(lián)系。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第三單元,作文訓練為“觀察日記”,而單元中的文章《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這幾篇文章的內容都呈現(xiàn)出觀察的過程。教師可以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就這些文章的觀察過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準確掌握這些文章的語言呈現(xiàn)方式。比如圍繞場景和心情的關系、作者情感、文章的細節(jié)、邏輯方式進行提問,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寫作很有啟發(fā)。
(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激勵性評價和指導性建議。教師要運用好增強激勵性評價,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指導性建議。教師的評價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評價策略,從知識廣度、技能熟練程度、學習態(tài)度、內容豐富程度、思維角度等方面詳細分析學生的表現(xiàn),并明確指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為學生的下一步學習提供參考建議,提醒他們揚長避短[2]。
結語: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問題設計時關注課堂氛圍和問題形式、問題思想。教師應把握語文課對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意義、課堂提問行為對學生課堂體驗的意義、課堂教學對學生生活思維和實踐的意義,并注意學生的主觀反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活動自覺性、目的性、能動性的發(fā)揮,通過課堂提問來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隆固妹.基于思維課堂建構的問題鏈設計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例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24):111-113.
[2]任焱,孫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向思維訓練的主問題實施策略[J].遼寧教育,2020(1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