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濤
摘 要:本的研究旨在以嘉興市為高校調查對象,通過以問卷形式調研垃圾分類實施和落實的現(xiàn)狀,了解高校學生有關垃圾分類的習慣和偏好對垃圾分類政策施行的影響,以及施行垃圾分類對高校環(huán)境的影響,以此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垃圾分類實施政策和進一步落實高校垃圾分類的完善和改革提出相關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垃圾分類;高校學生;策略與路徑
一、引言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政府對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guī),為進一步響應社會,深入了解垃圾分類實施現(xiàn)狀,加強高校青年學子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了解,提高高校學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加強和完善高校垃圾分類體系,落實高校垃圾分類建設。
為促進本文研究,了解垃圾分類現(xiàn)狀,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和把握高校垃圾分類實行現(xiàn)狀和對學生生活的影響,以及垃圾分類政策實行后高校學生對垃圾分類的看法及效果,通過在調查過程中收集、整理、分析高校學生對垃圾分類方式和現(xiàn)狀的了解,充分了解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后學生對其意見,掌握高校垃圾分類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了解目前還需重點解決的問題,綜合得出高校垃圾分類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改革的策略和路徑。
二、高校垃圾分類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垃圾分類建設的落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①是高校大學生生活垃圾數(shù)量多、情況復雜、處理難。大學生生活垃圾主要來源于日常飲食、快遞等?;鶖?shù)龐大,分類難以進行和落實。②是大學生垃圾分類意識淡薄,分類依據(jù)不了解,分類知識不明確。③是現(xiàn)在垃圾分類工作剛剛進行,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少相應的校園垃圾分類管理體系。為落實本次研究,確實實際問題通過問卷的形式展開了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fā)放1500份,回收1127份,得有效樣本973份,有效率86.34%,采用SPSS軟件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針對高校垃圾分類問卷調研的情況對其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旨在重點剖析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高校學生對于垃圾分類落實的相關看法與個人對垃圾分類體系的了解深度。
(1)高校學生年齡和性別頻數(shù)分析
從表1可知:從性別來看,樣本中“女”相對較多,比例為52.35%。以及男樣本的比例是47.65%。從年齡來看,樣本中“20-30歲”相對較多,比例為26.62%。
(2)高校學生認為垃圾分類開展困難原因分析
通過圖1分析可知高校學生認為進行垃圾分類存在的困難主要有哪些。由圖可知,高校學生認為高校學生有環(huán)保意識,但缺乏垃圾分類的知識是進行垃圾分類的主要困難,選項選擇率高達83.56%,占比26%;有24%的高校學生認為高校學生環(huán)保意識薄弱,還有高校學生認為政府工作不到位,垃圾分類后得不到妥善處理;宣傳力度不夠,分別占比18%和19%;較少高校學生認為垃圾分類只是走形式,沒什么實際功效??梢缘贸觯咝W生的環(huán)保意識薄弱、垃圾分類知識欠缺、政府工作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等是目前推動垃圾分類進行的障礙物。
三、策略及建議
近日印發(fā)《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培養(yǎng)垃圾分類習慣,改善生活環(huán)境,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高校垃圾分類建設以及提高高校垃圾分類的落實情況。結合對原因的分析建議:
(一)加強高校垃圾分類意識及思想教育。加強高校學生有關垃圾分類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保護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學生對垃圾分類的正確意識,樹立學生正確分類的思想。落實有關《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中對于垃圾分類的內容。從教育上提高高校學生有關垃圾分類的責任感,使命感及認同感。加強多方面協(xié)調配合引導,加大思想教育體制建設力度,通過開設講座、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將垃圾分類納入相關課程等激勵同學們進行并實施垃圾分類。且通過校方、系院、社團等廣泛宣傳,牢固樹立、貫徹落實垃圾分類的思想教育理念,讓每一位教職工及學生了解校園垃圾分類制度和處理辦法,讓垃圾分類從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開展垃圾分類社會實踐、志愿活動及項目,讓學生從實踐中感悟并切實落實垃圾分類。此外將校園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加強教職工及社管優(yōu)先履責,督促學生,檢查落實跟進校園垃圾分類體制建設,形成齊抓共管、各盡其責的局面。
(二)完善高校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加快并完善校園垃圾分類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高校校園垃圾分類實施。根據(jù)垃圾分類體制要求,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在教學樓、樓道、寢室樓等校園公共區(qū)域放置材質、顏色、標識符和要求的可回收物桶、有害垃圾桶等,同時做到垃圾桶日產日清,加強智能化設備及其校園應用與垃圾分類的結合。完善相關垃圾對接收運工作,做好垃圾回收記錄,確保分類收運有據(jù)可查。設置部門對高校進行垃圾分類進程效果的專項考察評比,以督促高校主動發(fā)起垃圾分類教育,建立更加適合各高校的專屬垃圾分類教育及制度體系。
(三)強化垃圾分類推廣和宣傳工作。加強學生生活區(qū)有關垃圾分類推廣工作,首先貫徹落實可回收物與其他垃圾的分類。在生活區(qū)將可回收物與其他垃圾分類,可以落實學生對垃圾的分類,從生活的點滴里做到垃圾分類,以小見大??苫厥瘴锱c其他垃圾的分類也是高校學生就目前現(xiàn)狀下能夠做的最簡單最容易落實的分類。同時可回收物的分類也是以再生資源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一步。高校盡可能通過思想教育、模范榜樣帶頭、評獎評優(yōu)機制等帶動高校大學生對可回收物的的認識,進而推動并落實在可回收物方面有關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提議,同時有助于加強高校學生在垃圾分類上的良好習慣。加強在簡單易于實行的辦法對垃圾的分類,用青年的力量推動垃圾分類建設,以相應國家有關垃圾分類建設的號召。
參考文獻:
[1]陳瑋常,暴向平,李可欣.大學校園垃圾分類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2):54-55.
[2]袁景梅,王倩,陳瑤,黃升虹,方雨竹.高校垃圾分類標準化探索[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21(16):164-165.
[3]張悅,王淵.高校校園垃圾分類現(xiàn)狀及對策初探——以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為例[J].清洗世界,2021,37(08):94-95.
[4]劉奕暢,張麗,劉東志,林貽茜,陳蘭.武漢高校大學生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調查分析[J].綠色科技,2021,23(1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