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艷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影響,我們的英語學科教學僅僅側重于現(xiàn)成的知識結論、技巧方法,而忽視了科學觀念的英語教育。我們的英語基本上是不考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就范式維持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主動式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隨著全國教育教學的改革推進,我們實驗初級中學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2010年我校在課堂重建上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歷經(jīng)七年的實踐研究和打磨改進,最終研創(chuàng)出“生命化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著力點在于達成“自主診斷式—集體交流點撥——訓練拓展”的課堂建構。經(jīng)過全校英語教師較長時間的實踐應用,這一研究成果給我們的英語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催生了新的效益。
為了進一步深化英語教學改革,2014年下學期,我們引進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的生本教育理論,學習了生本教育實踐名師荊志強的實踐之路,開始探索由師本教育的連動式機制走向生本教育的激發(fā)式機制,讓學生像開動汽車一樣,借助老師給的鑰匙去開啟自身的動力系統(tǒng)。在以往“自主診斷式學生研習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責成骨干學科組英語組從“生本課堂結構建設研究”“課節(jié)內容小板塊切分研究”層面,按“創(chuàng)設任務或問題情景——自學探究——小組學習——集體交流點撥——訓練拓展——自主檢測?!钡乃悸烽_展有效研究。經(jīng)過兩個學期的打磨,初步形成了“任務驅動英語自主課堂教學整體構建操作方案”。
一、對任務驅動英語自主課堂模式的理解:
1.英語課堂學習的方式有個體自學、小組互學、集體群學。要定位“小組學習”就是“互學”、集體點撥就是“群學”。
2.該模式以英語任務或問題驅動學習行為,堅持先學后教,堅持問題導學,用連串的問題引領、啟發(fā)學生思考,推進課堂學習的進程。
3.該模式著眼于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和能力,改變聽講式學習方式,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等學習方式的落實,
4.英語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機構和知識體系,有利于知識、方法、情感三維目標的達成,特別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5.擴大學生英語課堂參與面、參與度,特別是小組活動,給更多的學生交流、表達、質疑、展示的機會,
6.自學探究、小組學習、集體交流點撥是課堂整體總的要求,也是課堂中每個教學小板塊或每個教學任務所進行的基本流程,包括新的知識點學習、知識復習、例題習題教學;
7.集體點撥交流環(huán)節(jié),不僅是教師的行為,包括師或生講解、師生交流和展示。
8.該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少講、學生多做,而達成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描述的愿景: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9.著眼于學生英語素質的長遠發(fā)展,關注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個體,教學面向全體,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感悟、交流、探索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教師真正定位好課標要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二、具體教學過程與環(huán)節(jié):
【課前先學】
學生在前一到兩天要完成嘗試性英語前置學習,個人先學初步完成課本知識的構建,建立自我的知識體系?!罢n前先學”,指的是英語教師把即將要講的教學目的、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前置性作業(yè),實際上是把明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系列問題。前置性作業(yè)以自學任務單為載體,提前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依據(jù)老師提供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教材、伴你學等輔助資源,通過個體活動自學,發(fā)現(xiàn)英語問題并自主探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報自主本課英語學習成果,班級匯總,老師總結自學成果中的英語語問題(可以是語法方面的也可以是具體英語點的),定向“生成”需班級集體重點探究的問題,設計成英語課堂研討突破學案。
【課堂互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前置診斷學習成果:診斷與當堂教學內容有重要關聯(lián)的英語前置性作業(yè)和應具備的具體英語知識方法等,診斷時間一般為課首5分鐘左右,診斷的方式可以是提問英語短語或英語檢測,可以是學生的自我展示或交流,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提至課前作業(yè)以自學任務單的形式呈現(xiàn)。教師通過診斷,了解學生的前學知識儲備和能力層次,以合理定位當堂目標教學的起點。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研習板塊學習:總時間35分鐘左右。將當英語堂教學內容切分為2-4個板塊,每一板塊一般對應一個英語學習目標,時間分配為5-20分鐘。一般情況下,學生按“自學——展示——練習——回思”的流程參與學習,教師同步按“導學——點撥——改進——總結”的流程組織教學。
第一步:自主學習英語問題生成:學生借助英語課堂研討突破學案上要求自讀自悟自學,看單詞、看注解,做關鍵詞,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內容。找出疑難英語問題點,標記后作為下一步組內交流探究內容。并試做學案中提出的問題與練習,做出自己理解的答案。學生自學時,老師到學生中巡視調查,注意關注后進生,發(fā)現(xiàn)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點撥、鼓勵。
第二步:組內交流達成共識--匯成英語筆記:學生帶著各自找到的答案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時一般站著討論為好。方法會了可坐下來訂正,全組都坐下意味著已經(jīng)全部討論好。每個小組以代表發(fā)言人為主,其它學生補充,發(fā)言代表負責記錄,記下本組對問題的分析思路與問題癥結。教師依然是巡視員,通過巡視指導或小組匯報把握學情與討論進度。
第三步:班級展示解難答疑:教師指定不同小組的英語代表發(fā)言人到講臺前,易題口述,難題板演。然后,再由其他組的代表像老師一樣點評解答是否正確,與此同時穿插對重難點衍生問題的提問,有代表發(fā)言人對展示同學答案的點評,也有其他同學對代表發(fā)言人的點評。每位代表發(fā)言人在講與評的過程中都遵循固定的模式:先出示或更正答案,然后分析解題思路,講完之后都要例行問話“Whoelsecanaskaquestion?”“Whosanhelpus?”。然后其他同學指出優(yōu)點與不足。
第四步:教師講撥總結提高:主要從解題思路,答題思路兩方面從正確思路和答案中概括出其英語共性的東西,從錯誤的思路和答案中找出學生在分析此類問題時的誤區(qū),并通過廓清誤區(qū)概括出解此類問題的正確思路及答題模式??偨Y歸納:錯點——解決此類問題的誤區(qū);亮點——更快捷的解題思路;節(jié)點——解決問題的關鍵。
第五步:拓展延伸鞏固提升:立體拓展,彈性延伸。在探究重點的英語基礎上的深化細化英語能力的提升,橫向對比和縱向掘深的挖掘文本或遷移拓展。立足英語課堂的基礎上有效地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范疇,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升思維品質,以實現(xiàn)英語學習上質的飛躍。
第六步:回思改進梳理整合:學生再次鞏固板塊學習內容,自我歸結反思“WhathaveIlearned?”,并進行知識與方法的思維整理;教師結合各板塊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厮嫉膬热萦校褐R網(wǎng)絡構建、方法規(guī)律總結、知識鞏固記憶、錯題歸因分析、行為習慣評析。
第三環(huán)節(jié)——自主檢測反饋驗證:英語教師通過設計相應的練習題進一步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強英語知識點的鞏固。時間為5分鐘左右。檢測命題緊扣本課英語教學目標,體現(xiàn)目標層次,檢驗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檢測題與板塊教學部分練習題的區(qū)別點,在于達標檢測具有典型性、規(guī)律性和英語綜合性。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教學內容設計當堂檢測,檢查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巡視,了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課后鞏固】
課后鞏固實際上是英語課堂互學的學習效果的二次達標,有效訓練。針對英語中學生易錯的問題題型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一步梳英語理解答題方法,整理英語筆記等,力求做到“人人達標”,從而完成英語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我們要深入學習自主學習教育理念,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每個學科有每個學科的特點,就是同一學科仍存在不同的課型。擁有模式、用好模式并不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們只要能夠有效組織、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辯證看自主學習,靈活用模式,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理想的自主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