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幸
摘要: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們思想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于小學學生而言,加強數學教學,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這不僅能夠促進他們對于事物認知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夠為日后的數學學習奠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將課本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從而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致,這就為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指明了建設方向。在本中,我主要就自己的教學經驗,通過數學教學授課的切實體會,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一些改善和促進措施。
關鍵詞:綜合;實踐;小學數學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好奇心正重的學生而言,枯燥的數學常常會讓他們提不起學習的興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將課本教材生動化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應是老師教學時注意改進自己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向。
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綜合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作用
1.以學促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老師們可以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形象化,讓學生對于教材知識提起興趣,從而產生自愿進行學習的想法,這樣將會極大程度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說在學習“1~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除了要求學生學會背誦加法表和減法表之外,同時還讓學生們準備了一些小木棍,讓他們同桌、小組之間進行加減練習。然后我還組織了一些學生進行加減計算比賽。由此不僅通過數數的方式加深了他們對加減計算的認知,同時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提高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他們的課堂投入效率。
2.引導學生自主思維,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學的作用和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們數學實踐的思維認知能力,這不僅能夠為他們日后的數學學習奠立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對生活中的問題及時發(fā)現并積極思考。比如說在學習了“認識時、分、秒”這一章內容后,老師就怎樣描述時間以及時、分、秒各有多長等內容進行了講解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對鐘表等計時設備更加的注意。同時學生們也會更加刻意的去跟自己的父母描繪自己花了多久時間去做什么事情。在不斷地練習中促進邏輯思維和運用認知能力的提高。
3.加深印象,鞏固基礎?!罢J識圖形”這一章教學時老師從現實生活進行取材,讓學生們通過自己認識和觀察對事物有更加深刻明晰的印象,同時有的學生甚至能夠通過自我的認知產生自己的新的感悟和認知。比如說就這一節(jié)課,老師可以指著黑板問學生這是什么形狀,也可以利用圓規(guī)畫圓讓學生們說一說這是什么圖形等等,讓學生們進行自我觀察,對具體事物有更加直觀地認識。同時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們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圖形有什么特點,以此加深認知,鞏固學生們的思維認知基礎。
二、促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興致的措施
1.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對于數學學習興趣是基本,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得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在數學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說在學習“方向”這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對左右、東西南北進行簡單的了解,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集體做個游戲:將文具放在自己的左手邊,將課本放在右手邊,然后老師接著說:“我說一個方向,比一比誰擺的更快更準確。”然后就說“書在我的左邊,文具在我的書左邊”“文具在我的右邊,書在我的文具的左邊”……通過這種問題,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做一做,不僅調動起了學生的課堂投入興致,同時也更加促進了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
2.從生活中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對數學的妙用有更深的體會。比如說在“認識元、角、分”時,老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大家都經常去商店買東西,而且都是帶錢去買的,那你們知道錢都有哪些單位呢?”在學生們積極說完自己所認知的錢的單位后,老師就可以拿起學生們的東西向學生進行提問:“這個東西你花了多少錢買的?具體是幾元幾角幾分呢?”或者還可以列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進行“估價”,以此對這一節(jié)的知識掌握的更加穩(wěn)固。然后在學習對錢進行互化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展開“小小雜貨鋪”的活動,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物品進行“明碼標價”然后通過自己帶來的用于認識貨幣的假鈔進行購買,讓學生們進行場景模擬,自己進行找零。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懂得貨幣的用途和轉化。
3.課堂教育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數學學習雖然主要依靠于老師的教育教學,但其更多在于仍在于學生自己對有關知識點的自主把握。所以在當前的數學教學模式中,老師應該摒棄自己講寫一把抓的傳統教學思維模式,而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圖形的變化”這一章內容時,老師對有關于軸對稱的概念進行解析之后,有關于其規(guī)律、圖形變化的畫法等就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總結有關規(guī)律然后自主完成課本上的繪圖內容。同樣對于“條形統計圖”的繪制,老師可以給定有關的繪圖內容,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協作,在商量討論探究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對題目進行解析,從而促進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4.思維引導促進想象能力提升,自主動腦思考問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萌發(fā)提升階段,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引導,打開學生的思維視野,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學習“認識物體”時,對于許多小方塊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有的學生想象能力很好,所以很快就可以畫出來,但還有一些學生想象能力比較差。就此情況,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在觀察物體的時候動手做一些小正方體看一看,通過多次的直觀觀察學生們對于物體的形象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在遇見相類似的題目時更能夠快速想象出物體的形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便可以通過這樣的動手實踐不斷加深學生們的思維認知、提高思維能力。
數學,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科。在數學教學時只有學生與老師進行互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生的課堂投入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保證學生的課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促進學生們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羅琪.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02)
[2]李紅梅.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05)
[3]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