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一、繪本閱讀的重要意義
(一)繪本能夠促進幼兒的閱讀興趣
繪本具有許多卡通形象,它們生動可愛,色彩鮮艷,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繪本故事《拔蘿卜》故事中適時地引導幼兒進行閱讀,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的圖畫讓幼兒主動翻閱,并從這個故事中得知人多力量大從而學會團結小朋友。像這樣的一種循序漸進的閱讀訓練,幼兒還能有效地接觸書面語言,為以后的閱讀打下良好基礎。
(二)繪本閱讀能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在早期閱讀的文學作品中,常有如繪本《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等形象化的故事,這些非常形象地表達了人對各種事物的特質,對于低齡的幼兒來說具有極大的魅力。通過早期閱讀,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不由自主地運用這種語言,對其以后的人生也大有益處。
(三)繪本閱讀能提升幼兒的交流能力。
讓幼兒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適時的選擇說話環(huán)境這是幼兒語言表達的一個重要方面。繪本類的文學作品中具有不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動物模擬等,這些有趣的事物會讓小朋友全情投入、精神集中地學習和欣賞。教師通過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積極、大膽的說說故事情節(jié)這樣可以有效地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二、繪本閱讀正確的解讀方式
(一)從封面去解讀
引導孩子進行繪本閱讀時,應該從封面開始。封面上的圖畫因素通常涵蓋了故事中最關鍵的因素。比如,一本關于友情的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這個繪本的封面就很有意義。封面上一只孤獨大猩猩很沮喪的吃著餅干,眼睛看著前方好像在想什么事情,旁邊是一個小女孩在玩游戲的場景。大猩猩和小女孩之間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呢?大猩猩在想什么呢?小孩子們的問題會一個接著一個而來,吸引著孩子們去書中尋找答案。
(二)封面和封底一起看
還有一些繪本書,它的封面和封底連在一起構成一幅圖畫,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把封面和封底一起翻開看。例如:繪本《討厭黑夜的席奶奶》,封面中在漆黑的月光下,一位怕黑的老奶奶整扯著一塊披肩在逃避黑夜。這是一本非常生動有趣的繪本。而當你打開封底才發(fā)現(xiàn)它的封面加封底就構成一副有趣的畫面。左邊一顆大樹上,停著一只眼似銅鈴的貓頭鷹。這下子,就知道這位老奶奶 ?怕什么了。這往往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恰恰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三)不要忽視繪本里的細節(jié)
有一些圖畫書經常會在某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留下一些有意義的圖畫。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是一本經典繪本故事,是講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老爺爺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的故事。然而有趣的是這本書的文字很精煉,但是圖畫卻配的很豐富。他的圖畫不僅體現(xiàn)了文字,而且還體現(xiàn)了其他的內容,比如,圖中到處能感受到約瑟一家的相親相和的畫面,還有一些猶太人平時的生活畫面等等。和孩子一起閱讀時不要忽視了這些圖畫內容。而這本書最有意義的地方是,在圖文下面還有另一條故事線“小老鼠一家”這也是隨著主線發(fā)現(xiàn)的另一條故事。而在文字中完全沒有體現(xiàn),我們在閱讀時可以利用這些有意思的圖片引導孩子進行想象,續(xù)編來完善故事內容。
(四)要考慮幼兒的立場
幼兒是繪本閱讀的主體,作為引導者我們應該考慮幼兒的主觀愿望、興趣、經驗、方式、水平以及相關個體差異和多樣性。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得到快樂,激發(fā)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是幼兒閱讀的最直接的動機。在陪伴幼兒進行閱讀時,應該注重情感的目標的達成,讓幼兒享受繪本閱讀過程中的快樂,盡量滿足幼兒的需求,與在閱讀時和幼兒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
(五)結合圖文,追求實效
繪本是由圖文結合組成的多元復合體,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曾用一個簡單的工商形象的表示了插圖讀物與圖畫書之間不同的圖文關系:文+畫=有插畫的書,文*畫=圖畫書。因此我們在和幼兒進行繪本閱讀時就不能把其中的圖畫和文字裂割開來,應該巧妙的將圖文結合,讓幼兒真正了解繪本圖文和故事之間的關系。從未提升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傾聽的能力。。
(六)鼓勵幼兒個性化解讀
在閱讀繪本的時候,我們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想象、去探究、去感悟,我們不能講自己對繪本的主觀印象強加給孩子,比如在閱讀繪本《花婆婆》時,要引導幼兒以自己的感悟去理解故事,而不是以我們自己的理解替代幼兒的理解。要讓幼兒對故事內容感興趣,對繪本中的故事、圖畫、自主的想象、詮釋和闡發(fā)。我們應該鼓勵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并多給給予幼兒自主閱讀的機會。
(七)展開新穎多樣閱讀活動,讓幼兒樂于其中
1.以懸念促進閱讀
2.以生活經驗為基礎
3.適時展開親子閱讀活動,選擇一些適合親子閱讀的繪本故事
(八)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評價
在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3-6歲幼兒處于認知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在繪本閱讀時總是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引導者要耐心傾聽,給予幼兒積極正確的引導。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問題,因此在與幼兒繪本閱讀中,要鼓勵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而我們也要重視幼兒個性差異,及時有效的評價幼兒,以促進幼兒的個性發(fā)展。
三、繪本閱讀的誤區(qū)
(一)過多的識字練習
繪本活動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幼兒感受繪本故事的內容、發(fā)現(xiàn)圖文的精美,從而讓孩子愛上閱讀。如果把繪本當做識字的工具就失去了繪本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幼兒也失去的對繪本的興趣。教師在講讀時要明確教學目標不要刻意的去練習幼兒識字,不要把繪本活動當做是識字課。
(二)過多的講述講讀
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中、操作中獲得的,我們將繪本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就是讓其變得趣味性大、操作性強使之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因此在繪本教學中要規(guī)避老師過多的講讀。繪本活動是綜合活動它是個性化的行為,是需要孩子去感悟和領會。教師要引導但不能過度去干擾幼兒的思維。在繪本活動中要結合游戲、操作途徑調動幼兒多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快樂,享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