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憲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屬于為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階段,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階段.數(shù)學科目是小學教育中的關鍵,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學校與教師應該引起相應的重視.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討如何解決這些教學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問題;策略
數(shù)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無論是學生的生活還是學習,數(shù)學都會為學生提供巨大的幫助.伴隨著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數(shù)學開始進行相應的改革,但是這些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再解決問題,從而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更加科學與規(guī)范,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落后的教學手段
傳統(tǒng)的課堂主要以教師為主,因為許多教師認為,教師要抓住課堂的每一分鐘為學生做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機會理解知識點來應付考試.實際上,教師的這一想法存在著極大的問題,課堂中,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而不僅僅只是教會學生知識.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無法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消化,教師花的時間多,學生并未學到很多知識,這就是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帶來的危害.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制約著新內容的推廣,制約了教學的發(fā)展.落后的教學觀念也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無法對教學手段進行更新.部分教師不能更新教學觀念,仍在教學中使用題海戰(zhàn)術等教學手段,其教學無法體現(xiàn)素質教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大模塊地輸出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時,知識點并沒有梳理成體系,也很難將教師教授的知識梳理成體系.
(二)學生動手能力差,課堂交流效率低下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被有趣的內容所吸引,因此,他們在遇到有趣的教學內容時能夠快速投入學習中,開始進行實踐.但這同樣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問題之一,學生的注意力不持久,長時間的實踐會造成課堂上的混亂以致拖堂.采用實際操作進行教學,如果教師無法掌握時間節(jié)點,課堂將不受控制,比如拖堂,學生本應該在課堂上消化的內容因為操作而要在課堂外實現(xiàn).
小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許多課堂也采用這一方法進行教學,學生被分成不同的組別,在一起討論教師布置的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意見,對同一個問題反思出結果.但是,小組合作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有的學生在討論問題時間,借著小組合作的機會開始了自主談話,忽視了需要解決的課堂問題,而是轉移到了課堂外的話題上,也有的學生假借討論的機會從自己的組別跑到了其他的組別,課堂此時陷入較為混亂的局面,學生在這個過程之中無法有效培養(yǎng)合作精神,學習效率大打折扣,課堂時間也被無效率的討論浪費.
(三)師資隊伍不平衡,學生注意力難集中
教師的綜合素質、學生的能力等也影響著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實際上是課堂的引導者,但是如果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不足,就不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學內容也會不夠完善,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知半解.同時,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xiàn)象,尤其是師資力量,這不僅存在于學校與學校之間,還存在于學校內部.偏遠地區(qū)與城市地區(qū)的師資力量差別較大,而同一個學校內部,可能也會對學生進行選拔考試,優(yōu)秀的學生將擁有優(yōu)秀的教師資源,而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學水平?jīng)Q定了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很強的自制力,他們覺得學習較為枯燥,完全沒有辦法堅持.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現(xiàn)象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尤為普遍,低年級的學生可能還會在課堂上玩弄自己帶來的玩具,為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因為一個學生玩玩具會影響其他學生上課的專注力.
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更新教學觀念,推廣新教學方法
教學觀念對于教師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教師教學的指向標.教師在教授學生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時,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明確自己的教學內容,其后的教學實施應與備課內容一致,隨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教師不僅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積極接受與時俱進的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第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成績以及性格特點,遵循均衡的原則.學生在團隊內進行學習,能夠提升學習的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述與計算相關的知識時,可給每組分布任務,讓小組合作討論能被2,5,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完成討論之后,小組推出一個代表來代表小組進行班級發(fā)言.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并提升了學習興趣.第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探究,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譬如,教師在講授“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時,應讓學生先預習.學生在預習時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如果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保留問題,在上課的過程中仔細聽教師講解,如果還未得到解決,學生可以詢問教師.學生這樣進行學習,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教師的事情.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合理進行學習分組
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才剛剛進入學校,還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如果不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加以引導,學生就無法進行學習.無論是在課堂上學生應該怎么聽講,還是在課堂下學生應該如何寫作業(yè),教師都應該加以規(guī)范,并且多次強調.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看作完成教學任務一樣重要,因為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教師只顧自己的教學任務,只顧自己的教學,其課堂效率必然低下.教師不能單純地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只是班主任的事情,這是每一位科任教師的事情.每一門課程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故不能對學生有統(tǒng)一的要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規(guī)范學習標準,學生將很難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在小組合作進行學習時,教師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其原因可能是教師在分組時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合理地進行分組,每一個組別內的學生參差不齊,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交流.如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將任務完成,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不僅在短時間內不能完成任務,還會出現(xiàn)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題.所以,教師在進行分組時應該合理安排,使合作小組內部既有優(yōu)等生也有后進生,學生能力在小組內能夠做到互補.教師還應該注意小組內學生的特點,在分小組時結合學生自己的意見進行分組,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