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摘要: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fā)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諸多的變化,也給教師與學生帶來了便利,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是學生后續(xù)學習的基礎,信息技術的應用適應了識字教學改革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小學語文教學正面臨著最為深刻的教學改革,包括了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與教育資源等方面的變革。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63
引言
對于人們來說,網(wǎng)絡信息技術早已不再是陌生的事物,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身影,甚至可以說網(wǎng)絡信息技術已經(jīng)融入到了生產(chǎn)及生活的全方面。教育自古以來就與社會的發(fā)展成果相生相伴。小學低年級學段的語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去豐滿識字教學課堂,能夠起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生字興趣的目的,讓學生的學習動作體現(xiàn)出更多的主觀能動性,而非被動地去接收新的生字知識?,F(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激發(fā)語文識字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在增長漢語基礎知識的同時,沉淀必要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要素,為學生語文的終身學習提供保障。
一、信息技術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優(yōu)勢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通過聽覺、視覺獲得的信息占他獲得所有信息的94%,同時使用聽覺、視覺可以提高記憶效率和記憶效果。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也就是說,少年兒童的天性明顯地傾向直觀性。聲音、視頻、圖畫等能夠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簡化思維過程,減輕記憶強度,促進思維的正遷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及其運用的興趣。
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問題
隨著教育教學活動素質化的概念發(fā)展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在思想上已經(jīng)認識到了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教育部門加大了對學?,F(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之后,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墒牵ㄟ^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低年級語文教師的識字教學課件都并非原創(chuàng),而是直接在網(wǎng)絡上搜索下載的。這些課件雖然從內容上看能夠和教材相匹配,但是由于學生識字學習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直接套用從網(wǎng)絡中下載的課件資源時,常常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也有一些年輕教師會自己嘗試性地制作識字教學課件,但是所制作出的課件不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在創(chuàng)意上都顯得簡單稚嫩,在識字內容的呈現(xiàn)上多以靜態(tài)圖片或者是文字為主,學生在觀看這類課件時主動探索生字奧妙的意愿很難被激發(fā)。一堂精彩的語文識字教學課,往往需要教師進行二次備課、三次備課甚至是四次備課,備課次數(shù)的欠缺,會直接導致課堂結構不夠緊密、識字教學流程不夠清晰、教學重難點不夠突出等問題,最終會對識字教學活動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趣導入
課堂導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新課內容,而趣味性、符合學生思維習慣、認知規(guī)律的課堂導入則有利于激發(fā)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春夏秋冬》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們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以及原因。在學生討論后,在電子白板上展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真實的景物照片,讓學生欣賞照片中四季美景。在學生觀察照片時,詢問學生可以從照片中看到哪些景物,學生分享(春天柳樹發(fā)芽、桃花盛開;夏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秋天樹葉黃了;冬天大樹枝丫上覆蓋了白雪,雪地中有雪人)。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詞語,春風——春,并出示其他詞語與生字詞。電子白板展示“口+欠=吹、雨+相=霜”(偏旁標紅)。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借助圖片將夏等生字以及字詞直觀化展示給學生,優(yōu)美的圖片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由學生相互討論引出本節(jié)課詞語與生字詞的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詞語的意思,再由詞語到字降低生字的學習難度,也便于學生結合之前的圖片內容理解。通過電子白板簡單演示形聲字的構成,生動有趣,有利于促進學生接下來的學習。
(二)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的用字練習
一個漢字在學生的腦中扎下根,還必須通過反復練習、及時反饋、來強化記憶。多媒體技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交互性。學生學習生字也必須通過練習,強化記憶,形成正確的用字習慣。如“渴、喝”兩字,學生極易混淆。教學時,先隨圖出示“喝”字,讓學生明白喝水要用口來喝,閃動偏旁“口”加強刺激,再讓學生組詞。接著隨圖出示“渴”字,讓學生明白喝是缺水了,閃動偏旁“氵”加深學生印象,再讓學生組詞。最后出示幾句話,讓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說說要用“喝”字還是“渴”字。這種由圖到字,再到應用的過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識字習慣。
結束語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信息獲取與運用能力,也可以滿足師生個性化發(fā)展也需要。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字形、字音教學中,極大了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小琴.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170-171.
[2]張穎.淺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閱讀教學模式[J].亞太教育,2019(09):82-83.
[3]藍斐斐.信息技術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融合[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8(12):10.
[4]董淑娟.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J].中國教師,2018(S2):80.